明代 :程通
火城光绕御堤长,百辟趋朝佩有锵。文武分陪班每近,地天交泰运弥昌。
琼林锡宴恩波重,彩笔题诗翰墨香。深羡将军承宠异,好殚忠赤对休光。
题石镜
表里空通一片明,不磨不拭自天成。半空壁立山川秀,万古光涵日月精。
春暖野花装异态,夜寒山鬼泣真形。何当贡入归天府,纵使奸邪孰遁情。
春三月奉使临清
三月正当初一日,驱驰王事上临清。马蹄踪迹追风去,锦服联翩名日明。
花不知名随路发,鸟如相识向人鸣。行行西出榆林外,才过长亭又几程。
较猎
草深春暖马初肥,较猎平原晓合围。声振乾坤雷万鼓,影摇山岳火千旂。
苍鹰攫兔林间下,野雉惊人马首飞。击射竞誇谁得隽,凯歌齐向月中归。
勤学
高斋尽日不吾扃,勤学存心在六经。黄卷千篇深属意,青灯一点漫劳形。
何须苦映孙康雪,更忆曾囊车子萤。窗下十年坚笃志,会须奏对立王庭。
敬贺千秋诗韵
璇霄昨夜灿文星,知是吾王寿且宁。龙衮九章临玉座,鹓班百职拜彤庭。
香腾晓雾浮佳气,物被春风播德馨。何幸小臣逢盛世,愿伸歌颂祝千龄。
送解大绅
九重丹诏下徵贤,驿骑旋飞又著鞭。壮志先凌鹏海外,骊歌叠唱鹤祠前。
声名振达云霄上,文彩光辉日月边。鹓鹭齐班荣宠渥,罗衣新惹御炉烟。
义州次曹先生体民见赠诗韵
小子伊川后,先生魏武孙。家声都不坠,友道正堪论。
杯酒城南驿,杖藜山下村。相看忍相别,后约在王门。
奉使途中
轻云将雨洗尘泥,丹诏驰飞过小溪。草不知名随处发,鸟如相识出林啼。
韶光明媚诗情逸,道路崎岖客思迷。回首亲闱在何许,白云缥缈太行西。
北地尘
平沙万顷浩无垠,一阵风来总是尘。初讶瘴烟昏白昼,又疑宿雾翳青旻。
风前欲语难开口,马上相逢不见人。何日乞归优诏许,清泉白石与为邻。
和紫虚丹房二十首 其三
山南山北有台莱,蔼蔼王多吉士来。三策未能专汉室,千金何独德燕台。
明朝道德乾坤大,经世文章日月回。惭愧微臣叨典翰,床头笔砚肯生埃。
和王长史韵
万里无云海宇晴,太平景象自分明。重关已放金吾禁,五夜从催玉漏声。
莲朵光摇星斗灿,柳梢阴转月盘倾。东风是处堪行乐,王道而今似砥平。
寄汪育德斋 其一
独倚江楼思怆然,乡心每与雁争先。吴山楚水隔千里,红叶黄花又一年。
自叹微才终后学,敢图清誉继前贤。来书过尔相推许,宁不怀惭祖逖鞭。
随驾幸教场
亚夫营畔柳青青,车驾时临演武亭。貔虎啸风生气燄,旌旗耀日赫威灵。
弯弓疑挂半轮月,流矢如飞万点星。老我日陪仙仗侧,归来无事坐谈经。
和曹先生春游韵
载酒出城去,春山乐胜游。风轻云淡淡,冰泮水悠悠。
我幸逢青眼,公无叹白头。抚时须尽兴,一醉两忘忧。
敬和春景韵 其一
东皇布德育群生,二月仁风遍海城。原上草青堪放马,墙头柳绿可藏莺。
一尘不作天如洗,万景俱新日与明。朝退玉阶无个事,杖藜时向小桥行。
荆州登楼 其二
岘首山边秋草生,巴江水上暮云横。北堂迢递空南望,一度登临一怆情。
敬和桃花马图
渥洼龙种自源源,生带桃花片片圆。浴罢胭脂抟锦重,战归汗血透痕鲜。
嘶风玄观踪难觅,踏雪蓝关马不前。偏称一鞭丝柳软,东风驰逐赏春天。
送李志宁归省
孝子别成均,南归楚水滨。檐头缃帙旧,庭下綵衣新。
去路江梅馥,来时禁柳青。都门频送客,我亦倍思亲。
菊涧歌寄赠许子
幽人抱道翚山麓,临涧手植千朵菊。石涧水溢涌金波,灿烂光射幽人屋。
餐英酌泉避俗諠,笑傲翚山无宠辱。适尔群芳摇落时,幽香喜喷满东篱。
閒将白眼看尘世,细和渊明归去辞。
敬和题宗谱韵 其一
新安善政见攀辕,况托遗孤赵祀延。忠义一门原有自,云仍百代可无贤。
簪缨不乏如云盛,文彩犹存炳日鲜。何幸君王为题品,共然声价倍当年。
程通
(1364—1403)明徽州府绩溪人,字彦亨。洪武二十三年举人。授辽府纪善。建文初,燕王兵起,随辽王南归京师,上封事,陈备御策,进左长史。永乐初,从辽王徙荆州。旋上封事被发,下狱死。► 151篇诗文
兰亭怀古
和徐指挥韵
和紫虚丹房二十首 其五
次稚周岁
次项公韵
和胡公韵 其二
元宵 其二
送詹观归省 其二
送詹观归省 其三
寄方希古
和曹先生体民韵 其一
随猎至沙河回途
舟中阻风
赠黄太守 其二
过吕梁洪
宴张指挥宅座中戏答操先生观画韵
和紫虚丹房二十首 其十五
夜宴韩同年宅
送童正蒙归泾川省亲
送舒侍御
寄汪育德斋 其五
题方宗义先生石友轩
为葛士延题竹 其二
次项公见示雪中诗韵 其一
敬和元宵韵
梦还家
和紫虚丹房二十首 其十二
敬和春景韵 其二
次项公见示雪中诗韵 其二
送陈君还池州省亲
送周生
舟次潇湘
二月七日舟过桃源先是连日风浪至日恬静因而有作
和项公立秋韵
寄故人罗宪彰
过韩氏先茔
和吴典仪韵
老人星
和胡公韵 其一
次项公送别韵就别陈奉祠诸公
和紫虚丹房二十首 其二
送友归养
古风庆王寿
和王典簿韵
敬贺元日韵
敬和元宵诗
雪狮
元日 其二
送王大参
和钟纪善韵
和紫虚丹房二十首 其十八
送詹观归省 其一
荆州登楼 其一
题黄克文先生竹溪图
会童谢二知事因留夜饮就次诗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