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游岭南
唐代 :戴叔伦
天净沙·冬
元代 :白朴
小石潭记
唐代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珮 通:佩)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下澈 一作:下彻)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望木瓜山
唐代 :李白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野兴三首 其二
苦热绝句十首 其六
咏扇画寄诸故人八首 其八 咏菊寄何白坡中舍
赠马督府
诉衷情 桂林徐伯川屡约不至有词见寄作此答之
赠别周别驾王司理入京十四首 其八
望湖滨红蓼甚丽
赠别周别驾王司理入京十四首 其六
西江渔父歌
广成仙人歌赠秦隐君
秋浦歌赠观察汪德声
远招十五叠 其八
远招十五叠 其九
远招十五叠 其十
远招十五叠 其十一
禽言六首 其六 看蚕看火
题玉虚岩四句
红梅素帐
杂兴六言六首 其一
杂兴六言六首 其二
杂兴六言六首 其三
杂兴六言六首 其四
杂兴六言六首 其五
杂兴六言六首 其六
汉川道中六言二首次郭雨山中丞屏间韵 其一
汉川道中六言二首次郭雨山中丞屏间韵 其二
小画二首 其一
小画二首 其二
扶风豪士歌
秦女卷衣
塞下曲 其四
白苧辞
春江词
明妃怨 其一
明妃怨 其二
懊恼曲效齐梁体
粤南曲
夜雨叹
霖雨歌七首
霖雨歌七首 其二
霖雨歌七首 其三
霖雨歌七首 其四
霖雨歌七首 其六
霖雨歌七首 其七
武皇南巡旧京歌 其二
武皇南巡旧京歌 其三
楚歌二首 其一 天吴
拟宫怨 其五
拟宫怨 其七
张侍御平海凯歌 其一
宫中词 其一
唧唧曲慰友丧女四首 其二
拟夏日宫中行乐词 其二
宫中词 其三
张侍御平海凯歌 其四
拟夏日宫中行乐词 其五
武皇南巡旧京歌 其七
武皇南巡旧京歌 其十二
拟宫怨 其二
张侍御平海凯歌 其二
玉融潘源润师事黄山陈平叔师殁哀甚以讣音来告余答诗且寓伤悼之意 ...
挽方山阐维那 其四
题梨花鹦鹉
为高延礼书秋荷鹡鸰图
寄胄监郑助教并董鲁府记室 其一
寄胄监郑助教并董鲁府记室 其二
为郑彦林题渔樵耕牧四画 其二
为郑彦林题渔樵耕牧四画 其三
为高景度题山水
秋胡妻
送黄山翁还玉融
江国晚秋
奉寄郑浮丘先辈兼简龙门漫士
书扇头
醉歌谣
题水墨小景二首 其二
题屿南林遵性所赠墨竹
书山水图为希召作
题琴合故衣卷
沧洲杂咏中赋得蟾蜍水滴
醉歌行留别张潜
送画史林虚白归屿南
方氏日趣轩
秋夜宿石门洞
松林观瀑图
酬关西故人
挽晋安何文学被役卒辽东
书高翰林绘闽峤归云送周扩泰还长乐
偕陈处士宿桓山禅室次韵
逢楚上人
洗马潭
题东华观壁
海上赠陈汝机
送金鲁仲省亲赴滇南
题龙虎将军凤阳童公思亲卷
东溪精舍杂咏为吴中美作
与同志泛舟得练字
赠别曾君伯刚游广东访陈潮州
九峰贞隐卷为道人游月窗作
寄题灵武王孟扬南湖草堂
书琴高跨鲤图
赋得沙堤送别造士王克刚赴召入翰林
书梅江陈汝畴家藏古画
书三山造士刘恒哲挹翠轩
海上酬三峰诸友
题周家山水图
山水扇头
书林景时墨竹二首 其二
题画马二幅 其一
书渔樵耕牧四画 其四
牛上翁
书渔樵耕牧四画 其一
赠黄典幕修筑堤防
陆推府望露思亲卷
书渔樵耕牧四画 其三
题岐阳郑彦林家藏五马出浴图
题画马二幅 其二
筝人劝酒
题梁氏家藏十牛图
送释大冶归省还西塔兰若
浮峰歌送进士陈以义贡京师
为游道人书栖真图
送闽县尹松江张公秩满之天官
空江秋篴浮丘郑助教索予赋之
题新宁陈叔谟留耕别墅
书林良箴云山幽隐图
书周造士扇头
题邑造士吴中美胡山书室
书水墨图
为醉樵书水墨扇头
孀妇吟
题会稽吴汉津远游卷
寒夜宴集陈拙脩西轩
送郑上舍缙省亲之朔州
遁素轩为张伯和赋
书陈思孟家藏古画二幅 其二
张节推存心堂
陈思孝石田山房
题林景时水墨山水
羽林少年行
梦游武夷吴十董大客上
连川医者许得明悠然楼
琴乐子墨菊杂以竹兰贻张氏清玩
书问耕堂
题闽清林中叔梅林耕隐卷
题姑苏吴文刚中和堂
题郑浮丘家藏方壶水墨风竹 其二
与同志汎舟得净字
清江散人为林孔逸写前林过雨图
题林汉孟者所
传别驾风树卷
寄三衢陈八董教
寒斋留客
题新宁陈叔永环秀楼
赠邑长史高凉黄惟成
送僧游方
秋山暮归 其一
秋日游皇恩寺
林塘夏夕有怀同志
摘兰
秋山暮归 其二
梅城晓角 其二
新秋送别
夏夜舟中
书补之墨梅
雪滩鸂
送屿南林虚白归
送人归蜀 其二
题西村陈氏所藏高待诏水墨四幅 其二
高廷礼水墨二图 其一
登西石岩不与口占
题西村陈氏所藏高待诏水墨四幅 其一
秋园晓步
高景度画沧洲景寄舅氏陈拙脩
古木山禽图
双美人吹箫
种黄精
古寺 其二
书鸲鹆小禽并枝图
书方壶清响生琳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