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欧阳修这首情词开篇太惊艳,流传千年,李清照直接照搬!

欧阳修这首情词开篇太惊艳,流传千年,李清照直接照搬!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古典诗词的魅力经久不衰,流传千年。即使到了现代社会,它依然风采依旧,受到很多人的热爱和追捧。事实上,人们喜欢上一首古典诗词,就好像初恋时的怦然心动一样,完全是被诗词中的某一句话击中了心房,刹那间定格成永恒。晏殊最深情的一首词,是宋词的千古名作,寥寥数语,写尽相思滋味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这些美丽多情的诗句往往在你最哀伤、最绝望时,能让你安静下来。它们在生命中发挥的作用,常常是在某一时刻变成了你的心事。

  


  今日,“文化点心铺”与大家分享一首欧阳修的经典情词《蝶恋花》。这首情词流传千年,开篇太惊艳,李清照直接照搬,美得心醉。让我们走近它: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看到这首情词的第一句,“庭院深深深几许”,我想,很多读者脑海中会立刻浮现出很多场景:比如说曾经风靡一时的琼瑶爱情剧《庭院深深》。可以说,单凭此一句,该词就俘获了很多人心。这一句,不仅普通读者很喜欢,就连一些诗词大家也十分推崇。

  


  历史上,素有“千古才女”之称的李清照更是直接照搬此句。她在其词作《临江仙》的词序曾说:“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自古“文人相轻”,能让一个千古才女如此推崇,毫不避讳地直接照搬,可见这首词在历史上的影响之深。

  很明显,这是一首传统的描写闺怨的词作,含蓄蕴藉,婉曲幽深,耐人寻味。词作上阙抒情。首句“庭院深深深几许”,在一句之中接连重叠三个“深”字,却毫无累赘重复之感,反而产生了奇妙而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令人赞叹其使用叠字之巧之工。

  


  “庭院”,点明抒情主人公所居住的环境,而重叠的三个“深”字,不反形家地描绘出女主人所处环境之“深幽”,还写出了女主人内心的幽深孤寂。此外,从音韵上来说,三个“深”字的连用,又造成了一种绵远、幽深、一唱三叹的效景。“深”字仿佛回音一般在读者耳畔响起,久久不绝,令人心旌摇荡,不胜叹息。

  紧接着,“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一句,词人选用了“杨柳”、“堆烟”、“帘幕”等意象,把抒情主人公内心的幽怨孤寂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而一个“堆”字既写出了杨柳的浓密,又暗示了主人公因此不能望尽远方,看不到丈夫的身影。于是,次句“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便顺其自然地抒发了出来。

  


  主人公幽居庭院,独上高楼。眼前,杨柳茂密,雾霭沉沉,一片春色。可是,却没有人与她共赏春色,她的内心真是无限悲凉。那么,丈夫到哪里去了呢?“章台路”,原指汉代的长安街,后指妓女聚居之地。原来丈夫流连烟花之地,让主人公独守闺房。上片后两句,含蓄委婉地点明了女主人内心幽怨凄凉的原因。

  词作下阕抒情。首句“雨横风狂三月暮”可谓惊心动魄。一“横”一“狂”,表面是写三月暮的春雨,实际是写女主人内心的不平静。暮春三月应该是“斜风细雨”。可是,对幽居庭院的主人公来说,却“雨横风狂”,冷漠无情。一个“暮”字,说明女主人等了很久,从早到晚,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甚至一生。

  


  而后,“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悲凉无比。一个“掩”字,既是掩上了院门,也是掩住了心门。多少个黄昏,她就这样等啊等啊,从早上到黄昏,多么无奈,多么凄凉。而“无计留春住”更是令人伤感。春色易逝,女子容颜更易逝。面对日渐衰老的容颜,主人公无可奈何。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望着满院的落花,主人公愈发凄凉哀伤,只能寄情于“落红”。她觉得自己就像那落花一样,容颜易老,无人想起。这眼泪既是为花也是为她自己。可是,“花不语”,无人理解她的愁苦与感伤。最后,只有无可奈何地看着“乱红飞过秋千去”,多么令人伤怀。

  


  整首词情景交融,意境幽远,浑然天成,构成了一个幽深凄凉的意境,令人神往。尤其是词作开篇首句“庭院深深深几许”,寥寥数语就为全词奠定了一种幽深孤寂的情调,成为全词流传千古的名句。而词作最后,以“花儿的悲伤不语”来反映主人公内心的伤感凄凉,十分传神。

  品读此词,一种幽深伤感的氛围扑面而来,正如三月暮的风雨一样,逃不开躲不掉,让人无所遁形。“庭院深深深几许”,仿佛一扇扇紧掩的院门被缓缓打开,一个孤寂、凄凉、深情而幽怨的古典佳人形象,慢慢地浮现在读者眼前,让人无比怅然。


猜你喜欢宋代古诗词

黄溪夜泊

宋代 欧阳修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殊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谢太傅杜相公宠示嘉篇

宋代 欧阳修

凛凛节奇霜涧◇,昭昭心莹玉壶冰。
正身尚可清风俗,当暑何须厌郁蒸。
麈柄屡挥容请益,龙门虽峻忝先登。
立朝行己师资久,宁止篇章此服膺。

谢提刑张郎中寄筇竹拄杖

宋代 欧阳修

玉光莹润锦斓斑,霜雪经多节愈坚。
珍重故人相赠意,扶持衰病过残年。

游龙门分题十五首 其四 上方阁

宋代 欧阳修

闻钟渡寒水,共步寻云嶂。还随孤鸟下,却望层林上。

清梵远犹闻,日暮空山响。

谢公挽词三首

宋代 欧阳修

乐事与良辰,平生爱洛滨。
泉台一闭夜,蒿里不知春。
翰墨犹新泽,图书已素尘。
堪怜寝门哭,犹有旧时宾。

和杨子聪答圣俞月夜见寄

宋代 欧阳修

秋露蔼已繁,迢迢星汉回。
皎洁庭际月,流光依井苔。
有客爱凉景,幽轩为君开。
所思不可极,但慰清风来。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770篇诗文

诗人欧阳修的古诗

宋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