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韩愈家风家训摘编

韩愈家风家训摘编


  “唐宋八大家”之首,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韩愈一生坎坷,仕途跌宕起伏,但勤学上进、清廉刚正的家风塑造了他不屈的人格,社会责任感和文人的使命感伴随他的一生。无论是劝学文《师说》《进学解》,还是家训诗《示儿》《符读书城南》,勤学苦读在韩愈的家训、教育思想中一以贯之,不仅直接影响了其子孙后代,更感染了当时和后世的无数学子。

image

  念祖

  君①乃长史之元子也。妣有吴钱氏。及长史即世,夫人早孀,弘圣善之规,成名四子,文伯②、孟轲二母之俦③欤!少卿,当涂县丞,感概重诺,死节于义。云卿,文章冠世,拜监察御史,朝廷呼为子房。绅卿,尉高邮,才名振耀,幼负美誉。

  ——摘自李白《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并序)》

  【注释】

  ①君:指韩仲卿,韩愈的父亲。

  ②文伯:春秋时期鲁大夫公父穆伯之子,其母有贤德。

  ③俦(chóu):同辈,同类。

  【译文】

  韩仲卿是桂州长史韩睿素的长子。母亲吴郡钱氏。至长史去世,夫人早年守寡,弘扬母德,教导聪明贤良的行为规范,培育成长四个儿子,真和文伯、孟轲两人的母亲一样贤慧呀!次子韩少卿,做过当涂县丞,为人慷慨、说话算数,死于节义。三子韩云卿以文章闻名当世,官拜监察御史,朝廷称其为前汉张良。第四子韩绅卿,做过高邮县尉,才名显耀,从小就被人称道。

  勤学

  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

  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

  由其不能学,所入遂异闾。

  两家各生子,孩提巧相如。

  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

  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

  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

  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摘自韩愈《符读书城南》

  【注释】

  符,韩愈之子韩昶,小名曰符。城南,韩愈别墅所在。唐长安近郊之樊川,为庄园集中之胜地。韩愈在樊川有庄园,城南庄至宋代犹存。

  【译文】

  木材能按圆规曲尺做成器具,就在于木工和轮匠、舆匠的勤奋劳动。人之所以能够成才,就在于他饱读了诗书。诗书中的千般知识只有勤奋才能获得,不勤奋肚子里就会空空的。小孩刚出生的时候,学习能力是差不多的,并没有贤愚之分。由于有的后来不能勤学,所走的门径也就不同了。两家各自生下来的小孩,小的时候是一样的聪明。年岁稍大一点的时候在一起玩耍游戏,就像一个鱼群队里的两只鱼一样,看不出有什么不同。到了十二三岁的时候,各人表现出来的才智就稍有不同了。等到二十岁的时候,差别就变得很大了,就像污渠和清沟对映一样泾渭分明。到了三十岁的时候,人已经长成,区别就会如同龙和猪一样大。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摘自韩愈《进学解》

  【译文】

  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德行由于独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随俗而败坏。

  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摘自韩愈《进学解》

  【译文】

  嘴里不断地诵读六经的文章,两手不停地翻阅着诸子百家的书籍。对史书类典籍必定总结掌握其纲要,对论说类典籍必定探寻其深奥隐微之意。广泛学习,务求有所收获,不论是无关紧要的还是意义重大的都不舍弃。点燃灯烛夜以继日地学习,常常勤劳不懈一年又一年。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治学名联

  【译文】

  攀登知识的高峰,勤奋是唯一的途径;学识的海洋广袤无垠,辛勤刻苦才是最好的舟楫。

  尊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image

  ——摘自韩愈《师说》

  【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摘自韩愈《师说》

  【译文】

  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自立

  金璧虽重宝,废用难贮储。

  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余。

  ——摘自韩愈《符读书城南》

  【译文】

  黄金璧玉虽是重宝,但难以储藏。学问藏在自己的身上,不管到哪儿都用之有余。

  君子与小人,不系父母且。

  不见公与相,起身自犁锄。

  ——摘自韩愈《符读书城南》

  【译文】

  君子与小人这两种人,全是他们自己努力不努力的结果。难道不见有这样的公卿与宰相吗?他们就是出生于农家。

  时秋积雨霁,新凉入郊墟。

  灯火稍可亲,简编可卷舒。

  岂不旦夕念,为尔惜居诸。

  恩义有相夺,作诗劝踌躇。

  ——摘自韩愈《符读书城南》

  【译文】

  城南入秋,阴雨初停,凉爽的天气已遍布村野郊外。正好可以趁着灯火,打开书卷来读。从早到晚我都顾念着你,只望你能珍惜光阴好好读书。孩子,我深爱你但我必须教你对的东西,写这首诗是为勉励徘徊不前的你。

  知足

  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

  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

  此屋岂为华,于我自有余。

  中堂高且新,四时登牢蔬。

  前荣馔宾亲,冠婚之所于。

  庭内无所有,高树八九株。

  有藤娄络之,春华夏阴敷。

  东堂坐见山,云风相吹嘘。

  松果连南亭,外有瓜芋区。

  西偏屋不多,槐榆翳空虚。

  ——摘自韩愈《示儿》

  【注释】

  ①长安:京师,今西安。

  ②敷:覆盖。

  ③翳:盖也。

  【译文】

  当年我刚来长安的时候,只带了一捆书。辛勤奋斗三十年,才有这样的房和屋。房屋并没有很华丽,但对我来说却足够了。正房高大又新修,一年到头有荤素。前庭宴宾客,家眷后边居。庭院无它物,高树八九株。葛藤缠高树,春天开花夏荫覆。坐在东屋可见终南山,云浮风吹相交住。松果之树连南亭,院外还种瓜和芋。西厢偏房屋不多,槐树榆树罩空虚。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竹径

唐代 韩愈

无尘从不扫,有鸟莫令弹。若要添风月,应除数百竿。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月台

唐代 韩愈

南馆城阴阔,东湖水气多。直须台上看,始奈月明何。

湘中

唐代 韩愈

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蘋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柳巷

唐代 韩愈

柳巷还飞絮,春馀几许时。吏人休报事,公作送春诗。

孟生诗(孟郊下第,送之谒徐州张建封也)

唐代 韩愈

孟生江海士,古貌又古心。尝读古人书,谓言古犹今。
作诗三百首,窅默咸池音。骑驴到京国,欲和熏风琴。
岂识天子居,九重郁沈沈。一门百夫守,无籍不可寻。
晶光荡相射,旗戟翩以森。迁延乍却走,惊怪靡自任。
举头看白日,泣涕下沾襟。朅来游公卿,莫肯低华簪。
谅非轩冕族,应对多差参。萍蓬风波急,桑榆日月侵。
奈何从进士,此路转岖嶔。异质忌处群,孤芳难寄林。
谁怜松桂性,竞爱桃李阴。朝悲辞树叶,夕感归巢禽。
顾我多慷慨,穷檐时见临。清宵静相对,发白聆苦吟。
采兰起幽念,眇然望东南。秦吴修且阻,两地无数金。
我论徐方牧,好古天下钦。竹实凤所食,德馨神所歆。
求观众丘小,必上泰山岑。求观众流细,必泛沧溟深。
子其听我言,可以当所箴。既获则思返,无为久滞淫。
卞和试三献,期子在秋砧。

送杨少尹序

唐代 韩愈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是公卿设供帐,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辆,马几匹,道旁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

然吾闻杨侯之去,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

韩愈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372篇诗文

诗人韩愈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