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没错,韩愈就是要这样高调地活着!

没错,韩愈就是要这样高调地活着!

  

  


  


  


  


  


  


  


  


  也并不是说佛教就不好,但是当佛教像是疯长的藤蔓缠绕在中国这棵大树上,庙宇寺院遍布全国各地、走到哪里都是拜佛念经的声音,上至达官下至百姓,拿着佛教的“四大皆空”当做自己逃避的理由,“不耕而食,不织而衣”,不打仗、不种地、不结婚、不纳税,这样真的很好吗?

  高调

  


  


  怪不得韩愈为我们留下来那么多成语,他提倡“陈言务去”,他说“因循二字,从来误尽英雄”,所以在语言上,一定要创新创新再创新!

  然而过分追求创新,也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呀!韩愈及其追随者们后来文风过于奇崛,也是“古文运动”在唐代并没有完全发展起来的其中一个原因吧。

  他还告诉我们文体不同、写作方法也不尽相同的道理。比如对待记叙文,就一定要提纲挈领、抓住要点;对待议论文,一定要找到论点、探索内涵。所谓“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进学解》)是也!

  等到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又掌握了一些写作手法,那么写作是“当其取于心而洼于手也,汩汩然来矣!(《答李翊书》)”文思泉涌、得心应手,这是多么行云流水、让人羡慕!

  文从改中出,韩愈对文章的要求是“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辞” (《进学解》),词句要丰富然而没有一个累赘的字存在,语言要精练但是不能缺少一个该有的词。

  但是!最最最重要的一点是——文以载道!文章写得再好,没有中心是不行的,中心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决定中心的是写文章的人的道德,文如其人,道德高尚才是根本!

  对一篇文章而言,语言形成气势,人品决定高度!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答李翊书》)。这就好比文章是果实、那么道德就是根;文章是灯光,而道德就是灯油。

  一时之间,众人云集,要拜韩愈为师,却遭来众多非议。

  在那个门第第一、耻学于师的时代,韩愈要以他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抨击时弊、弘扬世道、抗颜为师,不顾不解的眼神、不听刺耳的讽刺、不管善意或恶意的劝诫,高调行走在这人世之间!

  


  


  而比韩愈小二十二岁的李贺更是对韩愈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个被称之为“诗鬼”的青年,应试不第,而当时已是“文章巨公”的韩愈亲自前来安慰;

  我们所熟知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可谓家喻户晓: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标题中的“水部张十八员外”,就是韩愈的弟子张籍。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时任水部员郎,他还有一句很有名的诗: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我们往往称赞韩愈对早春时节小草的观察细致入微,却往往忽略了韩愈为什么那么喜欢带着料峭春风的早春,说它“最”是一年春好处,甚至超过了“烟柳满皇都”的盛春时节。

  如果一个人像经历寒冬的小草一样破土而出,看着希望的绿色一点点在心中蔓延,那么什么样的繁花似锦能替代“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美丽呢?

  韩愈还曾经为张籍写过一首《调张籍》,“调”原本是调侃,韩愈用开玩笑的口吻写这首诗给他,里面却出现了具有非凡意义的句子: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杜”并称,在中国诗歌史上比肩而立、恍若两座无人可以超越的大山,这种地位的确立,原来竟是来源于韩愈和他的弟子开玩笑的一句诗!

  ……

  向他学习的那些人自称“韩门弟子”,韩愈大方接受。而和他同时代的白居易,和他一起发动“古文运动”的柳宗元,也提携了不少人,他们怎么没有“白门弟子”“柳门弟子”呢?

  因为以前从来没有过这事呀,自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形成门第观念之后,那些士族子弟不需要学习就可以做官,他们“尊家法而鄙从师”,唐代之后,制度废除了,可是影响仍在。比如韦家和杜家,势通天子:长安韦杜,离天尺五,不需要读书也可以做高官的呀!

  再说“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年龄差不了多少,官位比你低吧好像是在巴结你,官位比你高吧称你为老师?那多不好意思!

  韩愈,你这么高调,不怕人家说你想拉帮结派培植自己的政治势力吗?你这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呀!

  韩愈才不管,人要是做什么事都前怕狼后怕虎,畏首畏尾,还能成什么气候!再说孔子不是说了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他提笔刷刷刷写下了一篇文章,这篇文不加点、一气呵成的文章就是在散文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句句如黄钟大吕,震耳欲聋,它们从唐代夹带着韩愈如潮的文风呼啸而来,直到现在,这些思想都在启发着我们、引领着我们。

  韩愈,一篇《师说》万古扬,百代之师放光芒!

  


  


  


  你还以为你君临天下呢吧!咱把这个字换成“看”中不中?

  韩愈在气势上的一泻千里使得后人称之为“韩文气盛”,而他直接去戳封建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性又使得他站的立足点很高,这就叫做“气盛言宜”。

  当一个人的事业走向巅峰,就会有人来诽谤你,就算是德行高尚又能怎样?自有蝇营狗苟之人来毁坏你的声誉。

  就在韩愈因为他的碑文被抹去又让别人重写而烦心的时候,朝廷上发生了一件事。

  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唐宪宗在京城里掀起了一阵信佛狂潮,他迎奉法门寺佛骨舍利,结果韩愈半路杀来,高调出手。

  我们都知道,韩愈发展“古文运动”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反骈文写散文,二是排佛老兴儒道。

  韩愈不仅使这次规模宏大的迎佛骨盛会草草结束,而且还在他的《谏迎佛骨表》里说“迎佛骨”会折寿,把宪宗气得一下子把他贬官到八千里外的潮州(今广东潮州)。你到那里“不平则鸣”去吧!

  他对前来为他送行的侄孙韩湘(传说中八仙过海中的韩湘子)写下了一首七律: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没有死在潮州,他在那里仅仅待了八个月,可是潮州人却说:“韩愈走后,潮州山水皆姓韩。”

  在这里,他驱鳄除害,写下令后人津津乐道的《祭鳄鱼文》;他自出俸禄,重建州学,在当地推广普通话;他关心农桑,赎放奴婢,把中原文明带到潮州这南蛮之地……韩愈治潮,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一生推行儒家学说的韩愈,他的高调是“事业无穷年”的孜孜不倦;他的高调是“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严谨;他的高调就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一生信念!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柳溪

唐代 韩愈

柳树谁人种,行行夹岸高。莫将条系缆,著处有蝉号。

驽骥

唐代 韩愈

驽骀诚龌龊,市者何其稠。力小若易制,鸣微良易酬。
渴饮一斗水,饥食一束刍。嘶鸣当大路,志气若有馀。
骐骥生绝域,自矜无匹俦。牵驱入市门,行者不为留。
借问鸣几何,黄金比嵩丘。借问行几何,咫尺视九州。
饥食玉山禾,渴饮醴泉流。问谁能为御,旷世不可求。
惟昔穆天子,乘之极遐游。王良执其辔,造父挟其輈.
因言天外事,茫惚使人愁。驽骀谓骐骥,饿死余尔羞。
有能必见用,有德必见收。孰云时与命,通塞皆自由。
骐骥不敢言,低徊但垂头。人皆劣骐骥,共以驽骀优。
喟余独兴叹,才命不同谋。寄诗同心子,为我商声讴。

长安交游者赠孟郊

唐代 韩愈

长安交游者,贫富各有徒。亲朋相过时,亦各有以娱。
陋室有文史,高门有笙竽。何能辨荣悴,且欲分贤愚。

游城南十六首。落花

唐代 韩愈

已分将身著地飞,那羞践踏损光晖。
无端又被春风误,吹落西家不得归。

赠河阳李大夫

唐代 韩愈

四海失巢穴,两都困尘埃。感恩由未报,惆怅空一来。
裘破气不暖,马羸鸣且哀。主人情更重,空使剑锋摧。

贞女峡

唐代 韩愈

江盘峡束春湍豪,雷风战斗鱼龙逃。
悬流轰轰射水府,一泻百里翻云涛。
漂船摆石万瓦裂,咫尺性命轻鸿毛。
韩愈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372篇诗文

诗人韩愈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