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元稹与薛涛: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与薛涛: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无论如何,锦官城和浣花溪都是浸透尘缘的名字,薛涛自嘲的笑着,选了此处隐居,那便不是“隐”了,犹记当年,诗酒趁年华,“万里桥边女校书”诗名远播,或者是艳名远播,那些诗酒浮名诗词唱和把热闹攘进骨子里,她早已习惯了那些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的日子,纵脱了乐籍,若从一枝红艳露凝香过渡到到雨打梨花深闭门,似乎还缺少些什么,她三十几岁了,写过很多诗,看过很多诗,那些才子名士,争相来博取她的一顾,一首诗若是博得她的一赞一笑,一曲清歌,一盏酒,都是颇为香艳且自得的佳话。

  是的,香艳,她尤为清楚,他们赞她的诗“无雌声”。她只是笑,若是寻求“无雌声”,盛唐诸公哪一位不是气象宏大境界高远,为什么还要殷殷的捧着诗文来求我这虚名的“女校书”阅览呢?有诗名的女人不过是更高端的声色之娱罢了。过去的岁月里,薛涛一径笑着,把无数人的梦染成绯色,成全一个个当事人也津津乐道的“佳话”。可她知道,这眼角眉梢的暧昧官司不是爱情,韦皋的豢养,更不是。浣花溪水悠然明净,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薛涛置身其中,浣花笺,薛涛井,似乎都在等待什么,这浓烈的女子,若不等来她的酴醾一季,如何甘心花事了。

  她,等来了元稹。

  和其他与薛涛交游的文人相比,元稹不是最出色最有才的,也许,不过是因为,他来的刚刚好。四十一岁的年纪,即便放在当代,也是岌岌可危了,纵是艳冠群芳,也行近明日黄花。若是高朋满座胜友如云时,元稹未必能得到如此青眼。也许一切不过如元稹的诗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恰好是做了薛涛的最后的一季花。

  有时候,人更信任自己擅长的东西,比如诗人文人,都更信任纸上千秋,且文人更重知音,薛涛毫不例外的需要有人赏她识她怜她惜她,其实,恐怕每个女文人都需要一个肉麻恋人,比如胡兰成之于张爱玲,比如元稹之于薛涛。她需要有人配合她的孤高自诩,她怕她的骄傲如游丝飘摇落不着实处。这是悲剧,也是现实。

  女诗人遇到登徒子,轻易便可以把恋情谈的旖旎宛转。两人之金风玉露一相逢,薛涛是欢喜的。她沉醉在这个小自己十岁的男人的温柔乡里,不念往日奢华,但求岁月静好。其实,薛涛明明是清楚明白的人,看她写给韦皋的《十离诗》,低回婉转但界限分明。

  她退,她做小伏低,她自污为宠,但她保留自己的心。年轻时清楚若此,所以说,岁月对于女人的摧毁是摧枯拉朽式的。终于有一天,薛涛也会老,她不及泼洒的一腔热火和即将形单影只的危险是她的内忧外患。钱钟书说:“大龄青年谈恋爱,就像老房子着火。”薛涛,是老房子。元稹,是她的流离火。

  于是一发不可收拾。薛涛写“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更忙将趋日,同心莲叶间。”元稹裹挟这一腔柔情蜜意的说盟说誓,斩获颇丰,当代奇女子才女子的薛涛,成了沉迷与爱情的小女子,她想的是双宿双飞,白头偕老。旧时歌女的爱情三字箴言,不是“我爱你”,而是“带我走”。元稹答应带她走,只是时间概念比较模糊,是回来接她。不知道薛涛知道与否,元稹对崔莺莺,也说回去接她的。

  薛涛开始了她的等待。锦官城,浣花溪,薛涛井,现在看,每个名字都花月春风。可当时,这些又寄托了多少薛校书的深情婉转相思无奈?负心人的离开,无外乎是渐行渐远渐无声。奈何薛涛仍是盛名才女,即便元稹无心,还有其他人带来消息。

  最初,听闻他安定了,但是没有来,薛涛写“知君未转秦关骑,日照千门掩袖啼。闺阁不知戎马事,月高还上望夫楼。”你没有来,日照千门,寂寞倾城。或许你有我不了解的苦衷,所以纵使掩袖悲啼,我的等待还在。重门深院静,不知道薛涛会不会想起,当初,韦皋也说要带她走的。她拒绝了。不爱,便相忘江湖;爱,落得相思重楼。

  不知道元稹如何作答,一年后,他娶了小妾。安仙嫔,很人世烟火气的名字,薛涛想着:她美吗?她也秦歌楚舞妙笔生花吗?浣花溪流水窅然,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薛涛到底等了元稹多久,那一年她写下这首《牡丹》:

  去年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泪湿红笺怨别离。”著名的薛涛笺风行于多少文人墨客的怀袖,可是薛涛,渐渐失去了安放她的怀抱。“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薛涛仍在等。她认为一朝相知便是地老天荒,还想着心有灵犀,“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但是这一次,她等来了另一个人的另一首诗。白居易《与薛涛》:“峨眉山势接云霓,欲逐刘郎此路迷。若似剡中容易到,春风犹隔武陵溪。”文人之无赖相,简直让人看不得。短短二十八个字,蕴藏了多少流氓心意!你纵是峨眉山秀,倒追我们元稹也是前路凄迷。这边厢春风犹隔武陵溪,你因何重有武陵期啊?

  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薛涛终是醒了。

  她改了道装,深入简出。她的世界,关于爱情这一场落幕了,此后的日子里,她动用所有的骄傲守口如瓶。浣花溪旁明月自来还自去,只无人倚玉阑干。

  我们站在历史之后看元稹颇为滑稽,一个女子的痴情在他理直气壮的背负下,成了一个“始乱终弃”的成语故事。他狎妓纳妾,调戏人妻,丝毫不妨碍给亡妻韦从的悼诗写了一首又一首。他离开薛涛十二年,尚自有脸寄诗云“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想来彼时薛涛亦是厌的,十二年足够看通透一段感情,一个人,当元稹再把这“锦江滑腻峨嵋秀,幻出文君与薛涛”的肉麻句写出的时候,薛涛心底是不是也如张爱玲一般崩出三个字“无赖人”。胡兰成不也是在多年以后还在说:“张爱玲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

  他抛弃她,多年之后却念念不忘反复提及,不是因为缘深情长,只是因为,她是有格调的女人,她是他的风流史上最有名的女人。她这厢心伤难愈,他已可以显摆她是他心头的朱砂痣。他需要高华的女人来担当他高华的妄想和诗,毕竟,有几个女人当得起“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卓文君来不及了,薛涛总是勾搭过的,如不拿来写一写,似乎也辜负了文人风流。!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答道士寄树鸡(树鸡,木耳之大者)

唐代 韩愈

软湿青黄状可猜,欲烹还唤木盘回。
烦君自入华阳洞,直割乖龙左耳来。

游城南十六首。楸树

唐代 韩愈

青幢紫盖立童童,细雨浮烟作彩笼。
不得画师来貌取,定知难见一生中。

辛卯年雪

唐代 韩愈

元和六年春,寒气不肯归。河南二月末,雪花一尺围。
崩腾相排拶,龙凤交横飞。波涛何飘扬,天风吹幡旂。
白帝盛羽卫,鬖髿振裳衣。白霓先启途,从以万玉妃。
翕翕陵厚载,哗哗弄阴机。生平未曾见,何暇议是非。
或云丰年祥,饱食可庶几。善祷吾所慕,谁言寸诚微。

送惠师(愈在连州与释景常、元惠游。惠师即元惠也)

唐代 韩愈

惠师浮屠者,乃是不羁人。十五爱山水,超然谢朋亲。
脱冠剪头发,飞步遗踪尘。发迹入四明,梯空上秋旻.
遂登天台望,众壑皆嶙峋。夜宿最高顶,举头看星辰。
光芒相照烛,南北争罗陈。兹地绝翔走,自然严且神。
微风吹木石,澎湃闻韶钧。夜半起下视,溟波衔日轮。
鱼龙惊踊跃,叫啸成悲辛。怪气或紫赤,敲磨共轮囷。
金鸦既腾翥,六合俄清新。常闻禹穴奇,东去窥瓯闽。
越俗不好古,流传失其真。幽踪邈难得,圣路嗟长堙。
回临浙江涛,屹起高峨岷。壮志死不息,千年如隔晨。
是非竟何有,弃去非吾伦。凌江诣庐岳,浩荡极游巡。
崔崒没云表,陂陀浸湖沦。是时雨初霁,悬瀑垂天绅。
前年往罗浮,步戛南海漘.大哉阳德盛,荣茂恒留春。
鹏鶱堕长翮,鲸戏侧修鳞。自来连州寺,曾未造城闉。
日携青云客,探胜穷崖滨。太守邀不去,群官请徒频。
囊无一金资,翻谓富者贫。昨日忽不见,我令访其邻。
奔波自追及,把手问所因。顾我却兴叹,君宁异于民。
离合自古然,辞别安足珍。吾闻九疑好,夙志今欲伸。
斑竹啼舜妇,清湘沈楚臣。衡山与洞庭,此固道所循。
寻崧方抵洛,历华遂之秦。浮游靡定处,偶往即通津。
吾言子当去,子道非吾遵。江鱼不池活,野鸟难笼驯。
吾非西方教,怜子狂且醇。吾嫉惰游者,怜子愚且谆。
去矣各异趣,何为浪沾巾。

岐山下二首

唐代 韩愈

谁谓我有耳,不闻凤凰鸣。朅来岐山下,日暮边鸿惊。
丹穴来色羽,其名为凤凰。昔周有盛德,此鸟鸣高冈。
和声随祥风,窅窕相飘扬。闻者亦何事,但知时俗康。
自从公旦死,千载閟其光。吾君亦勤理,迟尔一来翔。

县斋有怀(阳山县斋作,时贞元二十一年顺宗新即位)

唐代 韩愈

少小尚奇伟,平生足悲吒。犹嫌子夏儒,肯学樊迟稼。
事业窥皋稷,文章蔑曹谢。濯缨起江湖,缀佩杂兰麝。
悠悠指长道,去去策高驾。谁为倾国谋,自许连城价。
初随计吏贡,屡入泽宫射。虽免十上劳,何能一战霸。
人情忌殊异,世路多权诈。蹉跎颜遂低,摧折气愈下。
冶长信非罪,侯生或遭骂。怀书出皇都,衔泪渡清灞。
身将老寂寞,志欲死闲暇。朝食不盈肠,冬衣才掩髂。
军书既频召,戎马乃连跨。大梁从相公,彭城赴仆射。
弓箭围狐兔,丝竹罗酒炙。两府变荒凉,三年就休假。
求官去东洛,犯雪过西华。尘埃紫陌春,风雨灵台夜。
名声荷朋友,援引乏姻娅。虽陪彤庭臣,讵纵青冥靶。
寒空耸危阙,晓色曜修架。捐躯辰在丁,铩翮时方蜡。
投荒诚职分,领邑幸宽赦。湖波翻日车,岭石坼天罅。
毒雾恒熏昼,炎风每烧夏。雷威固已加,飓势仍相借。
气象杳难测,声音吁可怕。夷言听未惯,越俗循犹乍。
指摘两憎嫌,睢盱互猜讶。只缘恩未报,岂谓生足藉。
嗣皇新继明,率土日流化。惟思涤瑕垢,长去事桑柘。
劚嵩开云扃,压颍抗风榭。禾麦种满地,梨枣栽绕舍。
儿童稍长成,雀鼠得驱吓。官租日输纳,村酒时邀迓。
闲爱老农愚,归弄小女姹。如今便可尔,何用毕婚嫁。
韩愈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372篇诗文

诗人韩愈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