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这首《登飞来峰》想必大家十分熟悉,毕竟当年它在教科书中,可是各类考试的重点复习对象。
写诗的王安石,名声更是响当当。他不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还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曾封侯拜相。
王安石有位胞弟,叫王安礼,子和甫,是北宋政治家、诗人。据《暨阳王氏宗谱》记载,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中进士,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拜尚书右丞,迁左丞(正二品,副宰相)参与执政议事。先后任扬州、青州、蔡州、舒州等知州、永兴知军。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任太原知府,卒于任所。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魏国公。
▲(《暨阳王氏宗谱》王安礼的记载)
要说王氏跟诸暨真正的渊源,得从王安礼第二个孙子王榕算起。
北宋末年,王榕从江西迁来,到诸暨做县令,居诸暨相门坊,其子孙后迁居于四十八都溪头之青紫山,是溪头王氏之始迁祖。
▲(《暨阳王氏宗谱》王榕的记载)
在溪头村,坐着一方敦睦堂,是王氏宗祠。始建于清雍正甲寅年(公元1734年),次年落成,距今已二百八十余年。
宗祠因时久年远,又屡遭风雨,已成木朽墙残。2014年10月,溪头村成立王氏宗祠修缮委员会,通电发函,慕筹资金,着手修缮事宜。2014年12月修缮工程动工,历经两年,祠堂修缮工程竣工告成。
进入宗祠,右边墙壁嵌着功德碑,镌刻着修缮王氏宗祠捐资芳名。
四面墙上,用文字记录着溪头王氏溯源,敦睦堂记,而其中最吸引人眼球的,却是王氏用来教诲子孙的家训。
忠君,爱亲,敬长,悌兄,隆师,亲友。简单的几个字,被王氏后人用性命相惜,早已化为溪头人的思维方式,成长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
王安石后人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