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温庭筠:出来混,麻烦守点规矩

温庭筠:出来混,麻烦守点规矩

  


  中国有句老话:“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职场有职场的准则,考试有考试的纪律,即便人与人的交往也有很多约定俗成的秩序和礼节。规矩无时不在,亦无处不有,只不过有些是写在纸上的,有些是需要记在心里的。

  古往今来,不乏漠视规矩者。然而他们却往往以一时之自在,换来长久之禁锢。被誉为“花间词派”之鼻祖的唐朝才子温庭筠即是如此。他不缺才华,不缺名作,不缺贵人的赏识,亦不缺上升的通道,但他却依然处处碰壁,以至于“终生不得志”。究其原因,除了受到过宫廷斗争的波及,更关键的问题其实出在他自己身上——

  辜负恩人

  拿助学金吃喝嫖赌

  温庭筠是唐初宰相温彦博的后代,只不过到了温庭筠这一代,家世早已衰微。温庭筠天资聪颖,从小就表现出很强的文学细胞和音乐细胞。《旧唐书》中说他“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北梦琐言》中说他“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古有曹植“七步成诗”,而温庭筠能做到“八叉手而八韵成”,足见才思之敏捷!

  温庭筠才华横溢,自不必多说,但他却并不是个让人省心的孩子。

  温庭筠从少年时期就喜欢跟一帮纨绔子弟厮混在一起,吃喝嫖赌,放浪形骸,当然也留下了不少“花间艳诗”。当时,他的表亲姚勖(xù)很赏识他的才华,赠予他大量钱帛,意在支持他好好学习,考取功名。谁知,温庭筠一转身就把这些钱帛花在了寻花问柳上。拿助学金吃喝玩乐,于古于今,都说不过去。

  


  果不其然,姚勖得知后,火冒三丈,把温庭筠痛揍一顿后赶走了。

  这件事一传开,对温庭筠的名声带来了很坏的影响。后来,温庭筠屡不及第,温庭筠的姐姐就觉得这跟姚勖当年把他揍了一顿有关,有一次姚勖去温庭筠姐姐家做客,温庭筠的姐姐便揪住姚勖不放,一边哭一边埋怨他。姚勖回去后,越想越气,结果郁结成疾,不久便离世了。

  无视纪律

  热衷帮人考试作弊

  据史料推算,温庭筠将近40岁才开始参加进士考试,此后十多年,他参加了很多次考试,但没有一次中第。

  尽管如此,温庭筠的大名却早已震彻大唐科举圈。因为他还有个奇葩的技能——帮人作弊。

  要知道,唐代的科举考试是相当严格的,考生进入考场,不但要脱衣搜身,坐席之间还要设置隔离物,传卷子是很难的。但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之下,温庭筠竟然屡屡“为邻生假手”,还获得了“救数人”的绰号!

  


  唐宣宗大中十二年科考,考官特意安排他坐在帘前单独考试,由考官直接监视。考试中,只见温庭筠奋笔疾书,不一会儿就交卷出场了。但事后考官才知道,“私占授者已八人”,温庭筠在他的眼皮底下已经顺利帮八个人完成了试卷。由此看见,温庭筠的作弊技艺已经出神入化。

  可惜,他帮过的人中有的已飞黄腾达,而他自己却一直考到五十多岁都没能中第。

  不得不说,自作聪明的人,到头来往往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不通人情

  多次给宰相拆台

  虽然总考不上进士,但温庭筠倒也不愁找工作。常跟他喝花酒的哥们儿中有个叫令狐滈的,他的父亲是当朝宰相令狐绹。于是温庭筠就在令狐宰相家打秋风,待遇还相当优渥。

  当时,唐宣宗喜欢听流行歌曲《菩萨蛮》,宰相令狐绹欲投其所好,但又怕自己填的词拿不出手,便请温庭筠代笔填词,并一再嘱咐不要泄漏出去。可是温庭筠完全不以为然,没几天就把代笔之事传得沸沸扬扬,搞得令狐绹很没面子。

  论才学,温庭筠确实高出令狐绹不少,温庭筠也以此沾沾自得。有一次,令狐绹向他请教“玉条脱”典故的出处,温庭筠告诉他,典故出自《庄子》,然后又画蛇添足地说了一番话,大意就是:《庄子》又不是什么生僻高深的书,这您都不知道啊?看来,您在工作之余可得多看点书了。

  


  这还不算,温庭筠又在背地里讥讽他,说“中书省内坐将军”,意思就是,令狐绹学问太差、不能服众,根本不配坐在中书省里当宰相。

  还有,由于令狐这个姓氏比较罕见,所以只要有同音姓(比如姓胡)的人来投靠,令狐绹都会跟他们叙为同宗。于是温庭筠写诗挖苦道:“自从元老登庸后,天下诸‘胡’悉带‘令’。”

  人际交往,也是要讲规矩的。率性耿直不算缺点,但整天挤兑自己的提携之人,换谁谁能受得了?果然后来令狐绹直接上奏,称温庭筠:有才无行,不宜与第。

  不知敬畏

  在皇帝面前逞能耐

  唐宣宗喜欢舞文弄墨,所以一开始对温庭筠还是挺有好感的。但有史料记载,温庭筠后来把皇帝也给惹急了。

  宣宗有一次微服私访,在驿站里遇到了温庭筠。温庭筠见皇帝衣着光鲜,忍不住冷嘲热讽道:“看你穿得像模像样的,大概是个司马、长史之类的官儿吧?”宣宗摇头不言。温庭筠又继续问道:“莫非是县尉、主簿之类的小官?”宣宗告诉他:“皆非也!”回宫后便下令把温庭筠贬到方城去当县尉。

  


  起草任命书的时候,中书舍人裴坦很为难,考虑许久,终于写道:“孔门以德行居先,文章为末。尔既早随计吏,宿负雄名,徒夸不羁之才,罕有适时之用。”文章写得虽好,但你太放荡不羁了。

  擅作主张

  监试改变判卷规则

  咸通六年(865年),55岁的温庭筠命运得到一次转机——他受到提拔,出任国子助教。并于第二年,以国子助教身份主国子监试。

  曾在科场屡遭压制的温庭筠,终于当了一回主考官。于是他自作主张,改了玩法——他不看考生身份,只看文章内容,并选出了自己觉得最好的三十几篇文章,张榜贴了出来,并称赞道“声调激切,曲备风谣”。此举触动了很多“关系户”的利益,而且由于张贴出来的文章不少都是讽刺仕途官场的,这下可把宰相惹火了,直接把温庭筠贬官到地方。而离开长安不到一个月,他就在抑郁中离世了。

  


  这位千古奇才的人生遭遇,令人感到可悲。因为他本心不坏,只是行事方式有些出格,说到底,就是过于自负——自负到淡漠规则,自负到目中无人,自负到无所敬畏,正如纪唐夫为他提的那句诗:“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

  无论你是谁,出来混,就要守点规矩。因为没有人为你的任性买单,除了你自己。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四皓

唐代 温庭筠

商于角里便成功,一寸沈机万古同。但得戚姬甘定分,不应真有紫芝翁。

兰塘词

唐代 温庭筠

塘水汪汪凫唼喋,忆上江南木兰楫。绣颈金须荡倒光,
团团皱绿鸡头叶。露凝荷卷珠净圆,紫菱刺短浮根缠。
小姑归晚红妆浅,镜里芙蓉照水鲜。东沟潏潏劳回首,
欲寄一杯琼液酒。知道无郎却有情,长教月照相思柳。

赠卢长史

唐代 温庭筠

移病欲成隐,扁舟归旧居。地深新事少,官散故交疏。
道直更无侣,家贫唯有书。东门烟水梦,非独为鲈鱼。

谢公墅歌

唐代 温庭筠

朱雀航南绕香陌,谢郎东墅连春碧。鸠眠高柳日方融,
绮榭飘飖紫庭客。文楸方罫花参差,心阵未成星满池。
四座无喧梧竹静,金蝉玉柄俱持颐。对局含情见千里,
都城已得长蛇尾。江南王气系疏襟,未许苻坚过淮水。

和友人伤歌姬

唐代 温庭筠

月缺花残莫怆然,花须终发月终圆。
更能何事销芳念,亦有浓华委逝川。
一曲艳歌留婉转,九原春草妒婵娟。
王孙莫学多情客,自古多情损少年。

题竹谷神祠(一作谷神庙)

唐代 温庭筠

苍苍松竹晚,一径入荒祠。古树风吹马,虚廊日照旗。
烟煤朝奠处,风雨夜归时。寂寞东湖客,空看蒋帝碑。
温庭筠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345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