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温庭筠的这首诗,只有短短4句,豪放不羁的情怀却令人叫绝

温庭筠的这首诗,只有短短4句,豪放不羁的情怀却令人叫绝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且被尊为“花间派”之鼻祖。现存诗作三百余首,词作七十余首,对后世诗词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但温庭筠却因为恃才傲物,终不为世用,沦落江湖。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诗《赠少年》,便是沦落江湖的温庭筠,在秋风萧瑟的时节与一位少年相遇,有感而发的一首七言绝句。虽然温庭筠与这位少年彼此情味相投,但是很快就又分别了,所以在这首诗中,我们能够体会到温庭筠自然地流露出的无限离愁,极具艺术感染力。

  除此之外,在温庭筠无限离愁的背后,正是他沦落江湖、政治失意的感慨。所以温庭筠在写景叙事的同时,又不着痕迹地,寄托了自己的豪情壮志。尤其是最后一句“月照高楼一曲歌”,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豪气,是温庭筠壮志情怀的写照。总的来说,温庭筠这首诗,只有短短4句却豪情万丈。

  


  《赠少年》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首句“江海相逢客恨多”,温庭筠叙述了自己与少年相逢的故事。意思是说,我沦落江湖,与你相逢实在是客恨多。按理说,身在他乡,忽然遇到一个情味相投的知己,应该开心才对。为何温庭筠却要说客恨呢?这是因为他们彼此都有沦落江湖、政治失意之感,所以觉得颇多苦恨。

  


  次句“秋风叶下洞庭波”,即在秋风飒飒、落叶萧萧的秋天,洞庭湖水的波连着波。这句诗是温庭筠化用《楚辞》中诗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而来。主要是借描绘南方萧索的秋色,来渲染“客恨多”。所谓自古逢秋悲寂寥,身为游子的温庭筠,其身世的飘零之感,在秋天无疑更为浓烈。

  第三句“酒酣夜别淮阴市”,意思是说,温庭筠与少年在深夜畅饮即将作别淮阴的街市。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地点只是借意,并非实指。它暗用了淮阴侯韩信的故事,当年韩信年少未得志时,曾乞食漂母,受辱胯下,贻笑于淮阴一市,后来他却成为西汉百万军中的统帅。所以这里温庭筠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处境颇似少年韩信,好为下一句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做铺垫。

  


  最后一句“月照高楼一曲歌”,即温庭筠与他的少年知己,在高楼上对着明月放歌一曲。而之所以他们放歌一曲,便是为了壮志共勉。可见温庭筠在沦落江湖和政治失意的处境下,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豪情壮志,反而以一种豪放不羁的情怀,去告别之情的飘零之苦,一展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综观温庭筠的这首诗,与他一贯的纤丽藻饰之作不同,此诗却以峻拔爽朗的风格在他的诗词中独具一格。慷慨高歌的情调,诗人壮志情怀的抒发,无疑让这首诗豪情万丈,令人叫绝。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女冠子·含娇含笑

唐代 温庭筠

含娇含笑,宿翠残红窈窕,鬓如蝉。寒玉簪秋水,轻纱卷碧烟。
雪胸鸾镜里,琪树凤楼前。寄语青娥伴,早求仙。

台城晓朝曲

唐代 温庭筠

司马门前火千炬,阑干星斗天将曙。朱网龛鬖丞相车,
晓随叠鼓朝天去。博山镜树香zv茸,袅袅浮航金画龙。
大江敛势避辰极,两阙深严烟翠浓。

定西番·海燕欲飞调羽

唐代 温庭筠

海燕欲飞调羽。萱草绿,杏花红,隔帘拢。
双鬓翠霞金缕,一枝春艳浓。楼上月明三五,琐窗中。

赠郑征君家匡山首春与丞相赞皇公游止

唐代 温庭筠

一抛兰棹逐燕鸿,曾向江湖识谢公。
每到朱门还怅望,故山多在画屏中。

寄渚宫遗民弘里生

唐代 温庭筠

柳弱湖堤曲,篱疏水巷深。酒阑初促席,歌罢欲分襟。
波月欺华烛,汀云润故琴。镜清花并蒂,床冷簟连心。
荷叠平桥暗,萍稀败舫沉。城头五通鼓,窗外万家砧。
异县鱼投浪,当年鸟共林。八行香未灭,千里梦难寻。
未肯睽良愿,空期嗣好音。他时因咏作,犹得比南金。

边笳曲(一作齐梁体)

唐代 温庭筠

朔管迎秋动,雕阴雁来早。上郡隐黄云,天山吹白草。
嘶马悲寒碛,朝阳照霜堡。江南戍客心,门外芙蓉老。
温庭筠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345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