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
男子金戈铁马,满怀鸿鹄之志
女子深居闺阁,抒发爱恨愁情
偏偏
温庭筠是个例外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他:
“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
虽为男子
总能写出女子的悲哀
他貌似钟馗
却一生风流
多少歌伎引为知己
-
出生
温庭筠
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
《新唐书》云:
“彦博裔孙廷筠。”
为唐太宗时宰相温彦博后裔
虽家道中落
少儿敏悟,才思清丽
注定其不凡的一生
-
考试
温庭筠初至长安
旧时交,新时友,裙钗相继
无异于他人
他的志向在于朝野
他的才华众人也早有耳闻
在考场作答时行云流水
有趣的是
放荡不羁的他
慷慨的帮助仍在冥思苦想的考生答卷
赢得了“救数人”的美誉
-
奈何生逢乱世,志高多舛
或许正是这样的风流
被那些自诩高洁之士诟病
纵使有天纵之才
却屡试不第
在科举之路上终究郁郁不得志
从此,官场上少了一个温庭筠
所幸,文场上多了一个温才子
-
花间鼻祖
人不风流
枉少年
这说的便是温庭筠
功名诚可贵
利禄价更高
他并没有因为名落孙山郁郁寡欢
纵酒放浪
仍是生活常态
一次次抒写闺中情怨
笔下付尽心中情
女子弄妆梳洗
独登望江楼
望千帆过尽
却盼不到心中故人
“肠断白蘋洲”
回到闺阁
秋夜漫长寂寞
一叶叶
一声声
空阶到天明
千万恨
却抵不过这一抹相思
“玲珑骰子安红豆
入骨相思知不知”
山川海河已经入木三分
更那堪落花,斜月,红豆
将绵绵相思写的刻骨铭心
花间鼻祖
温庭筠当之无愧
-
镜藏乾坤
叶嘉莹说温庭筠:
用女子相思
用尽才士不得志
藕丝秋色浅,
人胜参差剪。
双鬓隔香红,
玉钗头上风。
温庭筠是唯美的
落笔多在闺房
道尽孤独女子相思
美丽的女子没有一个男子的爱护
那么和一个有才华的文人志士
得不到朝廷的赏识
又有什么不同呢?
-
温庭筠的诗词既有纸醉金迷的靡靡之音
却也不乏社稷苍生之说
可谓是镜藏乾坤
“穆满曾为物外游,
六龙经此暂淹留。
返魂无验青烟灭,
埋血空成碧草愁。
香辇却归长乐殿,
晓钟还下景阳楼。
甘泉不复重相见,
谁道文成是故侯。”
-
过尽千帆皆不是
“幼薇一生风流
接触男人无数
但我这辈子
唯一真正爱过的一个男人
就是温庭筠”
盛唐
鱼玄机被处斩前
道出了这句话
若没有刻骨铭心的情思
又怎会临死前念念不忘
鱼玄机自幼文采斐然
闻名于长安城
温庭筠自远方寻来
只为见一见这位才女
-
初见
便犹如故人归
自玄机父亲去世后
与母亲生活窘迫
闻名京华的大诗人温庭筠
经常为她指点
助母女俩度过难关
他们是师生
更是朋友
落花无情
流水有意
玄机眼里的爱渐渐滋生
无奈君生我已老
温庭筠宁愿与烟花女子厮混
也不愿耽误了这个清秀婉约的女子
-
纵使情深
奈何缘浅
忆君心似西江水
日夜东流无歇时
这段千古情缘
留下的却是过尽千帆皆不是的悲剧
人生梦一场
终不过是一场西风一场凉
-
悔读南华
广交好友的温庭筠
曾与宰相令狐绹交好
时年
令狐绹向唐宣宗进献菩萨蛮二十首
诡言是自己所作
并告诫温庭筠
勿向外界透露此事
-
不久
洋洋洒洒的温庭筠
将此事泄于人知
致使二人心生芥蒂
渐行渐远
温庭筠满心渴望的仕途也受到阻碍
他感叹道:
因知此恨人多积
悔读南华第二篇
深沉慨叹
却也是于事无补了
-
流落而终
晚年的温庭筠
本以为一生仕途无望
仕途之门却猝不及防为他打开
摇身一变官至国子助教
从此
开启了他渴望的为官之路
但他做的并不轻松
鬓发皆白
仍壮志酬云
他公开筛选了考生的作品
将录取之文昭示天下
-
大义凛然道:
声调激切
曲备风谣
标题命偏
时所难著
灯烛之下
雄辞卓然
-
不料这一身正气
被一贬再贬
莫怪临风倍惆怅,
欲将书剑学从军。
满身正气却抵不过这世间浑浊
满腔赤诚却抵不过这谄媚之言
恨生不逢时
只能落了个流落而终的悲惨结局
从此,世间再无温庭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