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鱼玄机与温庭筠 | 嵇君懒书札,底物慰秋情

鱼玄机与温庭筠 | 嵇君懒书札,底物慰秋情

  


  关于鱼玄机,她的名气在唐朝才女中倒是相当响亮,在人们眼中,她身上闪耀着晚唐时那种慵倦浓艳、脂香粉腻的色彩,有网友编过《盛唐夜唱》一曲,不少朋友都由衷地赞叹有唐风唐韵,开头一段唱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龙膏酒我醉一醉,把葡萄美酒夜光杯,颁赐群臣品其味,金鼎烹羊记得添肉桂。胡姬酒肆灯花泪,以黄金销尽一宿魅,雾雨轻挠美人背,赏丝竹罗衣舞纷飞,鱼玄机,还不速为众卿家献舞一曲……

  然而,如果唐史功力更深一些的话,会觉得这里面好多破绽,首先,唐代的皇帝是不说“奉天承运”的,那是明太祖以后才有的。而且,唐代的三大才女,上官婉儿、李季兰和鱼玄机,恰恰是鱼玄机没有过被皇帝召见的记载。也没有任何资料说她擅长歌舞。

  但词作者为什么偏偏要扯上鱼玄机呢,大概是因为鱼美人艳名远播,名声在外吧。

  


  对于鱼玄机,有人说她是才女,有人说她是荡妇。曾有过一部港产电影,讲鱼玄机的故事,名曰《唐朝豪放女》。不少人知道鱼玄机这个名字,就是来自此片。

  影片中表现的豪放,主要是体现在床上,这当然也无庸讳言,鱼玄机的确是一个风流妩媚,让男人趋之若骛的“万人迷”。《北梦琐言》就说她“自是纵怀,乃娼妇也”。虽然没有处身青楼,但鱼玄机的有些诗,也无异于以诗拉客。这在我的《长安月下红袖香》一书中提过,可供参考。

  而温庭筠也是一个晚唐有名的“无行文人”,大家不要看温庭筠的名和字(字飞卿)听起来倒像个女子,写的花间词也是软玉温香、绮艳富丽,就以为他也是个玉树临风般的风流才子,过着花前月下的小资生活。殊不知,温庭筠其貌不扬,甚至可以说很丑,有个“温钟馗”的外号,就那个抓鬼的钟馗,温才子的模样可想而知。

  


  温庭筠经常蓬头垢面,邋里邋遢,和一些无赖子弟在妓院赌场中瞎混。这事都被《旧唐书》记入“档案”了:(温庭筠)“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公卿家无赖子弟裴诚(宰相裴度的侄子)、令狐滈(宰相令狐綯的儿子)之徒,相与蒱饮,由是累年不第”。

  直到晚年,温庭筠还是一个老花花公子,他在山南节度使徐商幕下做事时,经常和段成式(名臣段文昌之子)等富家弟子一起喝酒胡闹,狎妓赌钱,玩得不亦乐乎,看他们咏的诗题:《光风亭夜宴妓有醉殴者》,乖乖,连妓女们都喝醉了酒打起架来了,你看有多乱!后来,他还因为酒醉犯夜被士兵打了耳光,折了牙齿。按:在唐代,除非有急病、丧事、军情等非正常情况,才允许黑夜里到街上来,如果没有正当理由,就被视为“犯夜”,兵卒有权依法拘捕,和现在酒驾的后果相似。

  不仅如此,温庭筠还经常在考场上帮别人答题,公然搅闹场屋(考场),扰乱考场秩序,弄得每任主考官都十分头疼。要说温庭筠的本事还真不赖,他有个外号叫“温八叉”,就是说写那种科场考试的试帖诗,叉手八次就能做成,实在是神速。但后来因为屡次落第,温庭筠肚子里有气,就开始捣蛋,他做完卷子并不说交卷走人,却帮着旁边那些搜肠刮肚无计可施的考生做题。

  而温庭筠和鱼玄机,一个不羁才子,一个风流才女,却在相识的过程中,结下了半师半友的情谊。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觉得,首先是年龄的差异。温庭筠要比鱼玄机大32岁之多。可谓是“君生我末生,我生君已老”。当温庭筠放浪形骸,搅闹场屋,寻芳猎艳之时,鱼玄机当时还是那个叫鱼幼薇的七岁小女孩。

  据说,当时温庭筠专门去看过鱼幼薇。当时她的父亲已死,鱼家母女的日子相当艰难。她们住在长安郊区的贫民窟里,附近都是些下等妓女之类的人。只能靠给娼家作些针线和浆洗衣服的活儿来勉强糊口。温庭筠以“江边柳”为题请幼小的鱼幼薇即兴赋诗一首,鱼幼薇便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赋得江边柳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这首诗遣词造句已颇见功夫,像“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一联也精巧有趣,比较不错,略有名句的意味,温庭筠见了此诗,赞赏不已,从此对鱼幼薇悉心加以指导。天资聪颖的鱼幼薇,得到温庭筠这样的名师指教,不禁在诗文上有一日千里的进步。

  然而,没过多久,温庭筠就到湖北去为官上任去了。事情是这样的,因为温庭筠屡次捣乱,朝廷上下也头疼,就像现在的“老上访专业户”一样,非常棘手。于是干脆朝廷最后给了他一个湖北随县县尉(从九品)的职务,打发他去上任。同样,有“举场十恶”之名的贾岛,原来也是这样处理的。

  在温庭筠飘泊于江南的这十年中,鱼幼薇已成为了一名才貌双全的丽人。她已经是十八、九岁,鲜花一般娇艳的年纪,而且她的诗名,也越来越响,有一日她见到新科进士发榜的情景,心中又羡又恨,恨自己是个女子,不能参加考试,所以写了这样一首诗:“云峰满目放春晴,历历银钩指下生。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当六十多岁的温庭筠在江南被士兵欺辱,打得满地找牙,气愤之下回到京师,再见到鱼幼薇时,他已是垂垂老矣,当年的盛气豪情也消磨殆尽,所以再遇到鱼幼薇时,他自感又老又丑,不忍心再误了鱼美人的青春,所以就把这份心意埋在了心中。

  


  鱼幼薇对于这位如师、如兄、如友的温庭筠,十分敬重,每次有了烦心事,就以诗相寄,她残存的诗集中,诗篇仅有四十来首,但却有两篇是写给温庭筠的:

  冬夜寄温飞卿

  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

  疏散未闲终遂愿,盛衰空见本来心。幽栖莫定梧桐处,暮雀啾啾空绕林。

  寄飞卿

  阶砌乱蛩鸣,庭柯烟露清。月中邻乐响,楼上远山明。

  珍簟凉风著,瑶琴寄恨生。嵇君懒书札,底物慰秋情。

  我们看,每当鱼幼薇遇到秋风萧瑟、心事沧凉的时候,或是冬夜寂寞、闲愁难遣的日子,就想起来给温庭筠写诗,以求安慰。诗题中,鱼幼薇亲切地称其为“飞卿”,看来他们之间还是相当熟络的,诗中那句“嵇君懒书札,底物慰秋情”,把温庭筠比作懒于写信的嵇康,有抱怨他不给自己写信的意思。她说:“你懒得给我写信,那用什么来慰籍我秋日的情怀呢?”不过,这其中,并没有像写给她的情郎李亿以及什么李近仁员外之类的诗那样,充满暧昧缠绵的情愫。

  然而,从温庭筠的集子里,却没有找到写给鱼玄机的只言片语。也许是散佚,但更有可能是温庭筠根本没有写。因为,温庭筠知道,一旦他有过于热情的表示,鱼幼薇很容易会突破友谊的界线的。

  前面说过,此时的温庭筠,已是六十多岁的老头儿,他早已是阅尽沧桑,怎么能再耽误了含苞欲放的鱼幼薇的青春?于是,他虽然知道鱼幼薇的心意,却将这份情埋在心里,化为另外一种爱,师友一样的关爱。

  温庭筠有一个小友叫李亿,是个才貌俱佳的少年公子。和鱼幼薇很是相配,于是他就介绍李亿和鱼幼薇认识,不久,看着李、鱼二人,如鱼得水,如胶似漆,温庭筠心中不禁很是欣慰。

  


  温庭筠回到长安,当的是国子监助教的职务。现在大学里,助教的身份相当低微,但唐代国子助教一职是从六品上,级别高于县官的。也算不错了,当然没法和韩愈比,他当的是祭酒――国子监的最高领导。

  按说,这国子助教是个冷僻清闲的官职,如果待着养老,也相当理想。但温庭筠的性格,是一刻也不消停,是那种“活到老,闹腾到老”的类型。他在国子监主持内部的初选考试时(有文章说是主持科考,这不对,他没有这样的权力),别出心裁地将所试学子的诗文粘出来公布于众,大家一同评论,做到“公正、公平、公开”。

  以温庭筠的偏激性格,但凡所榜诗文中有指斥时政,揭露腐败者,温庭筠就引以为同道,称赞“声调激切,曲备风谣”,本来这粘榜明示,就是个得罪人的事儿,于是不少人就借机告到首席宰相杨收那里。杨收马上就进行了“拔乱反正”,将温庭筠撤了职,贬为河南方城县县尉(从九品)。时近古稀之年,又受此打击,温庭筠一下子就崩溃了,本已年老体衰的他,不久就郁郁死去。

  当时,鱼幼薇年方二十二岁,她还不叫鱼玄机。或许音信相隔,她并不知道这一消息。后来,李亿的原配夫人裴氏,杀气腾腾地来了,她怒斥“鱼小三”,非要把她赶走。

  唐代时的婚姻,最重门第,鱼幼薇因为不是出身名门,所以只能处处受气。她被赶出李亿的家,只好进了咸宜观当了女道士,道号“玄机”。从此,世上少了一个贞静自守、纯情如水的鱼幼薇,却多了一个放浪无忌、热情如火的鱼玄机。

  她用放浪情怀来报复李亿,报复男人,报复这个不公平的世界!然而,女人用这种方式来报复男人时,往往相当于武侠小说中的“七伤拳”一样,是先伤已,后伤敌!有道是“爱比恨更难宽恕”,正是因为女人们爱得真切,所以亦会恨得入骨。

  拜倒在她石榴裙下的男人虽然多,但她的心灵却越发的空虚,脾气也越来越急躁,终于,有一天,盛怒之下的她,失手打死了自己的婢女绿翘。事发后,被朝廷斩首处死。时为咸通十二年的秋天,她只有二十七岁。而温庭筠已经死了五年了。

  我常想,如果如师如友的温庭筠依旧在世,经常给鱼玄机做一些开导,是不是她就不会做傻事了呢?尽收眼底!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堂堂曲

唐代 温庭筠

钱唐岸上春如织,淼淼寒潮带晴色。淮南游客马连嘶,
碧草迷人归不得。风飘客意如吹烟。纤指殷勤伤雁弦。
一曲堂堂红烛筵,长鲸泻酒如飞泉。

四皓

唐代 温庭筠

商于角里便成功,一寸沈机万古同。但得戚姬甘定分,不应真有紫芝翁。

谢公墅歌

唐代 温庭筠

朱雀航南绕香陌,谢郎东墅连春碧。鸠眠高柳日方融,
绮榭飘飖紫庭客。文楸方罫花参差,心阵未成星满池。
四座无喧梧竹静,金蝉玉柄俱持颐。对局含情见千里,
都城已得长蛇尾。江南王气系疏襟,未许苻坚过淮水。

赠楚云上人

唐代 温庭筠

松根满苔石,尽日闭禅关。有伴年年月,无家处处山。
烟波五湖远,瓶屦一身闲。岳寺蕙兰晚,几时幽鸟还。

寄清源寺僧

唐代 温庭筠

石路无尘竹径开,昔年曾伴戴颙来。窗间半偈闻钟后,
松下残棋送客回。帘向玉峰藏夜雪,砌因蓝水长秋苔。
白莲社里如相问,为说游人是姓雷。

题望苑驿(东有马嵬驿西有端正树一作相思树)

唐代 温庭筠

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景阳寒井人难到,
长半晨钟鸟自知。花影至今通博望,树名从此号相思。
分明十二楼前月,不向西陵照盛姬。
温庭筠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345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