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温庭筠|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温庭筠|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河传·湖上

  温庭筠(唐代)

  湖上。闲望。雨萧萧。烟浦花桥路遥。谢娘翠蛾愁不销。终朝。梦魂迷晚潮。荡子天涯归棹远。春已晚。莺语空肠断。若耶溪,溪水西。柳堤。不闻郎马嘶。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词源于诗,出于诗,与音乐有关,故早已存在于优伶乐师,像这种抒情,算是能够自由运用最小的语言单位,抑扬顿挫,朴素率真,起初有可能真得是红尘男女之间最简单的表白调侃。

  喜欢温词恒久,小调艳丽香浓,世间情感,莫不如此靡靡之音。温庭筠堪为花间鼻祖,擅长此类风格。譬如聂鲁达的那句弥漫春情,“我要对你做,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比起温八叉的浓艳精致,相去甚远。

  《人间词话》的翻来覆去,仍是王静安的一家之言,况且词这东西,没有几分癫狂与纨绔的真真假将,个中滋味太是端庄正襟危坐,少了情趣,所以他在《人间词话》里言及“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

  所以说,王国维还是不太懂温庭筠,至少谈不上欣赏。其实,温庭筠或是古典诗词的意象派大师,有首《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意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皆为情景交融,剩下就是读过之人的遐想了。

  


  想来温庭筠出身书香门第,“天才雄赡,能走笔成万言”,先祖是初唐名相温彦博,若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估计就没有后来旖旎不堪的花间词了。

  故此本有济世抱负的花间弄词人,“颇有飞翔之志”,都在后来被造化乌龙。算是个性太强,风流散漫,放浪形骸,不意又卷入晚唐的“牛李党争”和“庄恪太子案”,科举不顺,入仕无门,终至落魄乡野,潦倒一生,这也是宿命。

  读温庭筠起于少年,《花间集》中属于温庭筠的词有五十首,原来人文繁体竖版的不知何时再也寻找不到,只得去在密密书架里乱翻,过去母亲知晓,床头书桌,只要是写有字的纸张,无论大小,都被归拢一处仔细收妥。

  不知怎么都喜欢不了豪放之类的挥斥方遒,倒对小山重叠的意境流连不已,从此买了上海古籍版的《花间集》,通行的排版,如释重负的阅读,“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这样的惆帐,谁说一定属于百无聊赖的女人?

  


  诗和词的还原诵读,需要彼此的缘分,晚唐的奢靡,纵然华灯璀璨,也是黄昏。《商洛早行》的温庭筠,风尘仆仆,客行悲故乡,那年商洛山,诗人已经年近花甲,早已厌倦了远行,那人的倩影,似在眼前,却在天涯。

  少年人总是向往远方,殊不知因果循环,电光石火,远方虚妄,梦想寥落。叶嘉莹说温庭筠,由于温庭筠,词的价值、地位提高了。后来再言温词之奇妙,表面写的爱情,可还是无心流露了他对于朝廷的关怀和一个才智之士不得志的悲哀。

  其他就更有意思了,非要家国天下吗?诗人难道就没有小我的情怀吗?清朝词学家张惠言直白温庭筠的小山重叠这首词,有屈原《离骚》一样的寄托,是温庭筠感慨一个有理想的士大夫没有被认识和任用。

  如此丰富的含义,被赋予浪子一样的温庭筠,窃以为温八叉浓淡相宜艳丽香软的花间词,就像他风流倜傥,抚琴鼓笙,发出的任何一个自由音韵,都只为倾心之人而弹,仅此而已。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题薛昌之所居

唐代 温庭筠

所得乃清旷,寂寥常掩关。独来春尚在,相得暮方还。
花白风露晚,柳青街陌闲。翠微应有雪,窗外见南山。

送崔郎中赴幕

唐代 温庭筠

一别黔巫似断弦,故交东去更凄然。心游目送三千里,
雨更云飞二十年。发迹岂劳天上桂,属词还得幕中莲。
相思休话长安远,江月随人处处圆。

三月十八日雪中作

唐代 温庭筠

芍药蔷薇语早梅,不知谁是艳阳才。
今朝领得春风意,不复饶君雪里开。

赠郑征君家匡山首春与丞相赞皇公游止

唐代 温庭筠

一抛兰棹逐燕鸿,曾向江湖识谢公。
每到朱门还怅望,故山多在画屏中。

送僧东游

唐代 温庭筠

师归旧山去,此别已凄然。灯影秋江寺,篷声夜雨船。
鸥飞吴市外,麟卧晋陵前。若到东林社,谁人更问禅。

寄山中人

唐代 温庭筠

月中一双鹤,石上千尺松。素琴入爽籁,山酒和春容。
幽瀑有时断,片云无所从。何事苏门生,携手东南峰。
温庭筠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345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