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温庭筠:以赤诚之心战诡谲,不过是以卵击石

温庭筠:以赤诚之心战诡谲,不过是以卵击石

  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人。是晚唐文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后人称他为花间派鼻祖。

  何为花间派?花间派源于一本书《花间集》而得名,该书由赵崇祚编辑,于晚唐五代中蜀时期面世。《花间集》收录了温庭筠词曲66首,其语言富丽精致,擅以写女性散漫性情,顾影自怜的心理历程。

  


  从文献资料看,对温庭筠的评价贬大于褒,有说他生性放荡,说他才高身累,说他种种非议。其中最广为流传的才子趣闻,属温庭筠与鱼玄机一段轶事。温庭筠一个才华横溢的才子,为何会受到诸多非议与贬义呢?不如我们从头说起。

  1年少家道中落 颠沛流离

  出身显赫的温庭筠,祖父温彦博是隋唐宰相,到了温庭筠这一辈,不料家道中落。

  8岁时(元和十五年),温庭筠父亲逝去,留下母亲与三个兄弟姐妹相依为命。唐朝文化开放,女子地位上升,可自由和离、改嫁,不知温庭筠母亲是否动过此念头。温庭筠8岁之前受祖辈庇护,过了一段安逸的孩童生活。但年少逝父,家道败落之象日益显现,对于未来与生活,小小的他是充满了迷惘与不安。加之兄弟姐妹多人,看到母亲生活不易,作为家中长子,心理徒生担忧。

  好在转机出现了。12岁这一年,自小体现出文思敏捷的温庭筠,接受父辈好友段文昌施以援手,只身前往杜陵,与段文昌之子段成式结伴读书。随后6年,随段文昌公事调度,从江淮辗转于荆楚一带。温庭筠一直处于流离颠沛的环境,后期温庭筠词风细腻哀思的源头,从此种下。

  


  21岁的温庭筠,文思天赋初显,在荆楚结识好友李远,此时李远已登进士。温庭筠内心自是无比艳羡。入仕为官的理想志向,在此时内心萌芽。往后李远一路高升,官居御史中丞,与温庭筠的潦倒命运形成强烈对比。温庭筠身处精英之地,他后期的惊世之举,与之所处阶级氛围有莫大关系。

  古代门庭等级森严,男娶女嫁推崇门当户对,社交往来更是如此。没落贵族温氏之后,也不得不在夹缝中讨生活。24岁那年,温庭筠的庇护所再次倒下,段文昌去世。不久后,他也离开了。温庭筠带着满腔出人头地的愿望,奔走各地寻找仕途伯乐,他身上那一抹自卑感似尾巴追着他。

  2青年文采飞扬 屡试不第

  唐朝文人走仕途,普遍有两种路径:一是通过朝臣举荐上位,二是走科举之路。

  温庭筠文采飞扬,天赋异禀的他还精通音乐,能逐弦吹之音。在离开荆楚3年之后,他找到机会,先后结识了唐文宗之子——庄恪太子李永,御史中丞裴度,意欲谋求仕途之路。温庭筠虽然诗词兼工,天资聪颖,但他并没有领悟为人处世之道。当时唐朝时局纷变,对于文人生存空间极小,他想走仕途第一条举荐之路,两次机会通通被堵死。

  次年他参加科考之路,不第。

  同年三月,裴度逝去。为感念结识情谊,创作了多首诗词。其中《中书令裴公挽歌词二首》那句“从今虚醉饱,无复污车茵”得以窥见他伤心失望的双重意思。

  28岁的温庭筠一无所有,空有一身才华。大病一场后,他四处散心,游江路过江淮,遇到亲戚姚勖。姚勖看他散尽钱财,只为寻欢作乐,气不打一处来,狠狠教训了温庭筠,条苔抽打并将他赶出江淮之地。古代当街打人,闲言碎语四处飞,而且姚勖还被气死了,温庭筠有才无行的名声就这样一路散播。温庭筠散心不成,身心受辱,一气之下,将原名温岐,改为温庭筠。

  


  温庭筠因“江淮受辱”,加之仕途之路不顺,抱病家中,积气难解,于是题诗一首《病中书怀呈友人》,全篇大意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暗讽当权者用人不慎。这是温庭筠人生劫难的转折点,此后他好讥权臣的名声,从此埋下伏笔。

  唐847年,温庭筠再次科考,不第。

  这一年他35岁,赋闲之余,除了撰写不同题材诗词,甚至还有小说《乾巽子》三卷,且精通诗词书法,可谓是全能型文学才子。科考之路不顺,他把郁闷之情收拢,心思钻营到结识贵人,宰相令狐綯之子令狐滈,与之日夜宴游。温庭筠是想通过曲线救国之路走上仕途,反而被好事者坐实了放荡不羁的性情。

  此后,温庭筠开始脱胎于谦谦君子之风,转入好讥权贵的形象。屡考不第的打击,让他深感怀才不遇,文采过人,让他成为科考抢手。

  3为人天真散漫 不知悔改

  古有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的警示名言。

  温庭筠35岁之后,奔波与潦倒如影随形,这与他的性格息息相关。

  唐宣宗大中二年(848),温庭筠深知无法通过纨绔子弟令狐滈搭上宰相走仕途,心中烦闷之余,连着两年题诗讥讽当朝官员,其中嘲讽李德裕,诗集为《题李相公敕赐锦屏风》使其远贬朝廷中心权力圈子。一时之间,朝中权臣惶惶然。对前朝宰相后裔的宽容态度,转变为关系漠然,相继疏远,远离其风波避免波及。

  温庭筠这一举措,实乃仕途大忌。为官之路,拼得是情商,而不是才华。古往今来,没有一个圈子喜欢队友互相拆台。温庭筠不仅大骂权臣,而且骂的朝权臣有可能是未来仕途上的顶头上司。他这种不管不顾的真性情显露无疑,令所有群臣为之哗然,不以为伍。

  他性情天真坦荡,更适合当学士,而不是走仕途之路。未曾入圈子,就已得罪权贵圈子。852年,温庭筠见杜牧,杜牧对他的才情欣赏有加,他寄去书信,希望杜牧可以引荐。结果就是,毫无结果。当时唐朝政权祸乱,皇帝轮换频繁,朝野上下危机四起。稍有不慎,轻则被贬,重则被杀。

  


  因是草根阶级,他一直过着入不敷出的生活。迫于生计,温庭筠将才华滥用于为他人当抢手。温庭筠诗词才情精妙绝伦著称,与当世文人李商隐并称“温李”;与当时的韦庄,同称“温李”。据文献显示:温庭筠每一叉手得一韵,八叉手,即得篇章,且才情斐然,人称“温八叉”。

  855年温庭筠为他人屡屡作弊,后东窗事发。面对种种证据,温庭筠不以畏惧,反而当面直言主考官员太笨,出得题目过于简单,甚至洋洋得意自己在考试过程,还能给多人写好答案。主考官气得差点晕过去,接连被贬。

  同年他又一次科考,不第。这一年,他43岁。由于种种为他人作赋的事迹,已然传开。温庭筠被勒令不许再参加科考。这对他而言,无疑于是晴天霹雳。

  天真的人容易幸福,有时过于天真,就是不幸了。温庭筠是个心怀大志的文人,一心想通过仕途,为国家百姓做事,他为人耿直,胆大包天,加之文采斐然,碍于家道中落,活得十分拧巴。在权贵眼中,他是一杠抢,杀人于无形,但在他自己心里,敢直言不公,才能活得畅快。只是,这畅快,一直受制于人,无形被人利用。

  4以赤诚之心战诡谲 以卵击石

  性格决定命运。856年,温庭筠迎来人生大劫。宰相令狐滈为取悦唐萱帝,假手于温庭筠作词,并嘱咐他不要外说。温庭筠觉得这是机会,于是大手一挥,这便是传世已久的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菩萨蛮总共十四首,均以描绘闺中美人日常生活篇章。其词风香软,语音绚丽密集。受后世文人争相模仿。

  唐宣帝龙心大悦,大赞宰相。温庭筠听闻后,四处放出消息,他才是菩萨蛮作者。唐宣帝爱才心切,召见了他,给予以肯定。

  令狐滈心有不悦,面上不显。有一次,令狐滈向温庭筠请教问题,温庭筠解答后,当面笑说,宰相也要多读点书啊,这个问题太简单了。令狐滈面上绯红,一张老脸下不来台。这下可好了,温庭筠得罪了宰相,后面温庭筠屡次受人举荐参加题试不过是徒劳,令狐滈公报私仇不予录取。

  关于宰相肚里能撑船,这种万里挑一的事例少之又少。为官者,多疑又好面子。温庭筠与令狐滈的梁子从此结下,后几年,温庭筠除了讨生活,一有空就题诗骂人,而且骂得全是令狐滈的党派官员。碍于明面,令狐滈没有发作。

  据资料表现,温庭筠晚年做了一些很不起眼的小官。由于经常题诗,讽刺权贵,导致温庭筠直接被贬。官场黑暗,他看不惯这股风气,自己解任离开,四处游历。

  


  途径广陵,受虞侯所辱。青天白日,被一群人乱棍殴打,以至门牙脱落,脸上乌青。温庭筠还天真的去找令狐滈告状,谁知令狐滈判虞侯无罪。温庭筠命中大难,皆因自己过于天真。从题诗谩骂权臣,到恃才作弊,扰乱考场秩序,步步皆是错棋。

  时代变幻,皇帝朝臣更换。晚年温庭筠受徐商之荐当起太子老师,人称“温助教”兼任科考官。

  可好景不长,温庭筠受人嫉妒经常遭受无端弹劾。担任科考官之后,温庭筠以公平公正为理念,将同年考试的学子文章,统统公开挂于公众场所,让全国人民一起投票,票高者予以采纳。这项举措得罪了朝中暗中操作的权臣,唐朝晚期党派多为宦官,利益纷争,多以科考用人为饵,受以耳目。温庭筠之举,无异于清场,直接损害了权臣利益。一时之间,弹劾温庭筠的奏折漫天飞。温庭筠一再被贬,朝中无人为他出声。

  贬后不久,流落他乡,一代才子温庭筠,含恨而死。终年66岁。

  结语:温庭筠性格天真散漫,心怀家国大志,诗词卓绝,文采飞扬。奈何为人过于天真,且无识人之智。纵然才华过人,却步步走错,受小人排挤陷害,以至于最终冤恨交加而死。以赤诚之心战诡谲,不过是以卵击石。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题翠微寺二十二韵(太宗升遐之所)

唐代 温庭筠

邠土初成邑,虞宾竟让王。乾符初得位,天弩夜收铓。
偃息齐三代,优游念四方。万灵扶正寝,千嶂抱重冈。
幽石归阶陛,乔柯入栋梁。火云如沃雪,汤殿似含霜。
涧籁添仙曲,岩花借御香。野麋陪兽舞,林鸟逐鹓行。
镜写三秦色,窗摇八水光。问云征楚女,疑粉试何郎。
兰芷承雕辇,杉萝入画堂。受朝松露晓,颁朔桂烟凉。
岚湿金铺外,溪鸣锦幄傍。倚丝忧汉祖,持璧告秦皇。
短景催风驭,长星属羽觞。储君犹问竖,元老已登床。
鹤盖趋平乐,鸡人下建章。龙髯悲满眼,螭首泪沾裳。
叠鼓严灵仗,吹笙送夕阳。断泉辞剑佩,昏日伴旂常。
遗庙青莲在,颓垣碧草芳。无因奏韶濩,流涕对幽篁。

开圣寺

唐代 温庭筠

路分蹊石夹烟丛,十里萧萧古树风。
出寺马嘶秋色里,向陵鸦乱夕阳中。
竹间泉落山厨静,塔下僧归影殿空。
犹有南朝旧碑在,耻将兴废问休公。

戏令狐相

唐代 温庭筠

自从元老登庸后,天下诸胡悉带铃。

舞曲歌辞。屈柘词

唐代 温庭筠

杨柳萦桥绿,玫瑰拂地红。绣衫金騕褭,花髻玉珑璁。
宿雨香潜润,春流水暗通。画楼初梦断,晴日照湘风。

早秋山居

唐代 温庭筠

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
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
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
素琴机虑静,空伴夜泉清。

题薛昌之所居

唐代 温庭筠

所得乃清旷,寂寥常掩关。独来春尚在,相得暮方还。
花白风露晚,柳青街陌闲。翠微应有雪,窗外见南山。
温庭筠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345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