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温庭筠为何叫温八叉?

温庭筠为何叫温八叉?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年-约866年),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男,汉族,唐代并州祁县(今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叉手构思,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有“温八叉”之称。

  孙光宪在《北梦琐言》里说温庭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大意是说温庭筠才思斐然、文思敏捷,八叉手就可作词。在我国古代,文思敏捷者,有数步成诗之说,而象温庭筠这样八叉手而成八韵者,再无第二人。

  

image


image


  温庭筠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恨不得志,行为放浪。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有 《花间集》遗存。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

  文学成就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诗词俱佳,以词著称。温庭筠诗词,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历代诗论家对温庭筠诗词评价甚高,被誉为花间派鼻祖。王拯《龙壁山房文集忏庵词序》云,词体乃李白、王建、温庭筠所创,“其文窈深幽约,善达贤人君子恺恻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论者以庭筠为独至”。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云:“词有高下之别,有轻重之别。飞卿下语镇纸,端己揭响入云,可谓极两者之能事。”又载张惠言语云:“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信然。飞卿蕴酿最深,故其言不怒不慑,备刚柔之气。”“针缕之密,南宋人始露痕迹,花间极有浑厚气象。如飞卿则神理超越,不复可以迹象求矣。然细绎之,正字字有脉络。”刘熙载《艺概》更云:“温飞卿词,精妙绝人。”温庭筠在词史上的地位,确是非常重要的。

  《花间集》收温词最多达66首,可以说温庭筠是第一位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其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被称为“花间派”鼻祖,对五代以后词的大发展起了很强的推动作用。词这种文学形式,到了温庭筠手里才真正被人们重视起来,随后五代与宋代的词人竞相为之,终于使词在中国古代文坛上成蔚为大观,仍然有着极广泛的影响。温庭筠对词的贡献,永远受到后人的尊敬。

  温庭筠的诗,写得清婉精丽,备受时人推崇,《商山早行》诗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传。相传宋代名诗人欧阳修非常赞赏这一联,曾自作“鸟声茅店雨,野色板桥春”,但终未能超出温诗原意。

  温庭筠诗词集,据《新唐书·艺文志》,当时曾有《握兰集》三卷,《金荃集》10卷,《诗集》5 卷,《汉南真稿》10卷,又有与段成式、余知古等人诗文合集《汉上题襟集》10卷,知其创作颇丰,可惜其集不传。今所见温庭筠之诗词,为《花间集》《全唐诗》《全唐文》中所保存者。现存诗310多首,有清顾嗣立重为校注的《温飞卿集笺注》以及清曾益等人的《温飞卿诗集笺注》;现存词有王国维所辑的《金荃词》收70首,林大春汇集《唐五代词》录70首。

  温庭筠词惟题材偏窄,被人讥为“男子而作闺音”。代表词作有《望江南》二首《菩萨蛮》十四首《更漏子》六首《酒泉子》四首《杨柳枝》《南歌子》《河渎神》《诉衷情》等。

  除诗词外,温庭筠还是一位小说作家、学者。据《新唐书·艺文志》,温庭筠撰有小说《乾巽子》3卷、《采茶录》1卷,编纂类书《学海》10卷。可惜几乎全部亡佚,仅《乾巽子》部分文句在《太平广记》里尚有所引录,现如今无从探知其详。尤其是《学海》10卷的亡佚,实在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大损失。如果《学海》能保存下来,必然会对学术研究和辑佚等工作大有贡献。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中国词史上的重要人物,温庭筠诗文集的亡佚,是十分令人痛惜的,实在是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大损失。不但诗文集亡佚,连有关温庭筠的重要史料也亡佚了,以至如今难以考知温庭筠的详细情况,《唐才子传》所载温庭筠传,也时序颠倒,舛错支离。虽经有关专家的研究,也只能知其大概。虽则如此,温庭筠还是在文学史上大放光辉,名垂千古。

  温庭筠的词在《花间集》收录了66首之多,现将他写的菩萨蛮与大家分享: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

  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翠翘金缕双鸂鶒,水文细起春池碧。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

  绣衫遮笑靥,烟草黏飞蝶。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

  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

  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

  画楼相望久,阑外垂丝柳。音信不归来,社前双燕回。

  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相忆梦难成,背窗灯半明。

  翠钿金压脸,寂寞香闺掩。人远泪阑干,燕飞春又残。

  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金雁一双飞,泪痕沾绣衣。

  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杨柳色依依,燕归君不归。

  宝函钿雀金鸂鶒,沈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时节欲黄昏,无憀独倚门。

  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

  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花露月明残,锦衾知晓寒。

  雨晴夜合玲珑日,万枝香袅红丝拂。闲梦忆金堂,满庭萱草长。

  绣帘垂箓簌(此二字以“罕”字头换竹字头,字音:lu shu),眉黛远山绿。春水渡溪桥,凭阑魂欲消。

  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珑影。山枕隐浓妆,绿檀金凤凰。

  两蛾愁黛浅,故国吴宫远。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

  玉纤弹处真珠落,流多暗湿铅华薄。春露浥朝花,秋波浸晚霞。

  风流心上物,本为风流出。看取薄情人,罗衣无此痕。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杂曲歌辞。湖阴曲

唐代 温庭筠

祖龙黄须珊瑚鞭,铁骢金面青连钱。虎髯拔剑欲成梦,
日压贼营如血鲜。海旗风急惊眠起,甲重光摇照湖水。
苍黄追骑尘外归,森索妖星阵前死。五陵愁碧春萋萋,
灞川玉马空中嘶。羽书如电入青琐,雪腕如捶催画鞞.
白虬天子金煌铓,高临帝座回龙章。吴波不动楚山晚,
花压阑干春昼长。

河渎神·铜鼓赛神来

唐代 温庭筠

铜鼓赛神来,满庭幡盖裴回。水村江浦过风雷,楚山如画烟开。
离别艣声空萧索,玉容惆怅妆薄。青麦燕飞落落,卷帘愁对珠阁。

瑶瑟怨

唐代 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题丰安里王相林亭二首 其二

唐代 温庭筠

偶到乌衣巷,含情更惘然。西州曲堤柳,东府旧池莲。

星坼悲元老,云归送墨仙。谁知济川楫,今作野人船。

赠卢长史

唐代 温庭筠

移病欲成隐,扁舟归旧居。地深新事少,官散故交疏。
道直更无侣,家贫唯有书。东门烟水梦,非独为鲈鱼。

早春浐水送友人

唐代 温庭筠

青门烟野外,渡浐送行人。鸭卧溪沙暖,鸠鸣社树春。
残波青有石,幽草绿无尘。杨柳东风里,相看泪满巾。
温庭筠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345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