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那个写“我有一瓢酒,足以慰风尘"的唐朝诗人——韦应物

那个写“我有一瓢酒,足以慰风尘"的唐朝诗人——韦应物

  

  繁华的长安街上,一位少年嚣张跋扈地出现了,四周的百姓纷纷以最快的速度逃离了。在百姓的心中,这位少年无恶不作、鱼肉乡里,简直就是社会的垃圾。可是少年看着百姓的恐惧,心里却莫名的得意。他一直以“少侠”自居,虽然是打了引号的少侠,那又有何妨。

  这位少年正是韦应物,他年仅15岁就成为了玄宗的近侍,可谓是上天的宠儿。可是他不是靠才华与能力上位,而是靠家世背景上位。他的家族贵宦辈出,是关中望族之首,文昌右相韦待价是他的祖父。

  


  显赫家世中的贵族子弟,这是韦应物的本我。

  在本我的驱动之下,他成为了一位另人唾弃的恶人。长安城的百姓最怕的不是玄宗,而是韦应物,小人实在是太难缠了。韦应物不会在意自己的臭名昭著,因为没有人胆敢与韦家作对。

  如果盛世一直保持下去,韦应物至死都会是纨绔的恶少。可是安史之乱爆发了,盛世崩盘了。而在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一年,韦应物刚刚回到临潼老家迎娶了自己的夫人元苹。待他带着自己的妻子回到长安之后,玄宗已经悄悄带着亲随护卫西行南下到巴蜀避难。

  


  韦应物跟长安的其他百姓一样,都被玄宗抛弃了。他望着即将风起云涌的长安,第一次失去了依靠感。乱世之中,地位和家世就是一阵风,消失得无影无踪。他没有了纨绔的资本,如果他再胡作非为的话,他相信自己就算被打死在街上,此时也不会有人管。

  他第一次问了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该成为怎样的人?这是本我迈向自我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他回想起了自己殴打百姓、包藏凶犯、鱼肉乡里的一幕幕,他开始憎恨曾经的自己,简直比屎还臭。

  当妻子元苹拉起他手的时候,韦应物看着温柔且单纯的妻子。乱世之中,感情彻底成为了儿戏,所有人都为了生存四处找寻活路。而此时只有他的妻子不离不弃地陪伴在他的身边,他瞬间都明白了。

  他要为需要他的人努力地活着,这是他人生的价值。找到自我的韦应物抛弃了作为本我的韦应物,他不再是纨绔子弟,而是有志少年。他将自己关在了房门之中,静心读书,完全将外面的战乱抛之脑后。

  公元763年的秋天,安史之乱的余势被秋风一扫而空。韦应物凭借满腹的学识,成为了洛阳的县丞。此后的十多年,韦应物在洛阳和长安之间来回奔波。期间官位虽然不高,但是却拥有属于自己的小幸福。

  拥有完美自我人格的人,也拥有一生幸福的资本。但是这离人生最终的境界还差一点距离,最后的一点距离是失去所有之后的幡然醒悟。公元776年,韦应物的妻子元苹猝然离世。

  妻子的离世对于韦应物而言,足以让他失去拼搏的动力和向上的勇气。他的人生瞬间失去了所有的方向,茫然和怅然充斥着他的内心。生命终极的三个问题是: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去哪里?韦应物不知道属于他的答案是什么,他只想陪伴在自己妻子的墓旁,让此刻成为永恒。

  


  之后因为官职在身,时常有事打扰他对妻子的思念。他便在正值事业黄金期之时,辞掉了官职,将全部的精力和时间放在了对妻子的思念之中。

  诸多往事被历史的尘埃所掩盖,我们再也无法找到许多往事的详细经过。我们能够得知的是三年之后,韦应物再次入仕。他的官职由正七品迅速升到了正四品,基本是一年一个品级的升迁速度。而我们可以从韦应物任职滁州刺史的一篇诗作,来找寻韦应物身上的变化。

  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在空闲的一天来到了滁州的西涧。他眼前的风景有一种清幽、淡然的美丽,于是他写下了《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古人喜欢托物言志,表达情愫。然而这首诗只有一个“怜”字透露出了韦应物的淡淡情愫,表达了他对眼前景物的喜爱。有人说此诗表达了韦应物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因为树上的黄鹂以及春潮波动代表着朝廷和政局的跌宕,这是对韦应物最深的误解。

  


  从他妻子去世的那一刻开始,韦应物就逐渐将世俗的权力与地位抛之脑后。因为他的妻子与他的自我紧密联系在一起,妻子的去世也带走了韦应物的自我。失去自我的韦应物虽有一段时间陷入迷茫之中,但他最终找到了人生的无我之境。

  《滁州西涧》是一首无我之诗,从表面来看,其中的诗句没有涉及到任何一个人的存在,这是表面的无我。从深层来看,微观的景物与宏观的自然融合在一起,容不下半点烟火之气,自我的情感被屏蔽在风景之外,这是深层次的无我。

  韦应物经历了本我与自我的转变,从纨绔子弟变为有为之士。最终他抛弃了曾经所有的好与坏,达到了无我的状态。世界那么大,我们终究只是一位渺小的过客。当我们经历了沧桑与浮华之后,就会发现到头来,一切都只是一场空而已。

  不管我们心中是多么的不舍,所有的一切都会随着生命的流逝逐渐消失。与其沉浸在失去的痛苦之中,还不如忘掉自我,成就无我。如韦应物一般,淡然地接受命运赋予我们的一切,不管是好是坏,或喜或悲。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寄黄尊师

唐代 韦应物

结茅种杏在云端,扫雪焚香宿石坛。
灵祇不许世人到,忽作雷风登岭难。

赠李判官

唐代 韦应物

良玉定为宝,长材世所稀。佐幕方巡郡,奏命布恩威。
食蔬程独守,饮冰节靡违。决狱兴邦颂,高文禀天机。
宾馆在林表,望山启西扉。下有千亩田,泱漭吴土肥。
始耕已见获,袗絺今授衣。政拙劳详省,淹留未得归。
虽惭且忻愿,日夕睹光辉。

对雨寄韩库部协

唐代 韦应物

飒至池馆凉,霭然和晓雾。萧条集新荷,氤氲散高树。
闲居兴方澹,默想心已屡。暂出仍湿衣,况君东城住。

棕榈蝇拂歌

唐代 韦应物

棕榈为拂登君席,青蝇掩乱飞四壁。文如轻罗散如发,
马飞牦牛不能絜.柄出湘江之竹碧玉寒,
上有纤罗萦缕寻未绝。左挥右洒繁暑清,孤松一枝风有声。
丽人纨素可怜色,安能点白还为黑。

送终

唐代 韦应物

奄忽逾时节,日月获其良。萧萧车马悲,祖载发中堂。
生平同此居,一旦异存亡。斯须亦何益,终复委山冈。
行出国南门,南望郁苍苍。日入乃云造,恸哭宿风霜。
晨迁俯玄庐,临诀但遑遑。方当永潜翳,仰视白日光。
俯仰遽终毕,封树已荒凉。独留不得还,欲去结中肠。
童稚知所失,啼号捉我裳。即事犹仓卒,岁月始难忘。

始闻夏蝉

唐代 韦应物

徂夏暑未晏,蝉鸣景已曛。一听知何处,高树但侵云。
响悲遇衰齿,节谢属离群。还忆郊园日,独向涧中闻。
韦应物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521篇诗文

诗人韦应物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