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韦应物:慈爱满眼,可想可掬

韦应物:慈爱满眼,可想可掬

  

  韦应物(737~792),出身京兆韦氏,少时为玄宗近侍,豪纵不羁。安史之乱起,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先后做过洛阳丞、滁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等,故世称韦左司或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描写山水风光与隐逸生活著称,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存诗近六百首。

  韦应物:慈爱满眼,可想可掬

  江弱水

  一个好丈夫,自然是一个好父亲。《元苹墓志》里,韦应物说妻子亡故时,儿女“长未适人,幼方索乳”。现在,八九年后,大女儿出嫁了,下面这首《送杨氏女》就是为她送别的诗:

  永日方戚戚,出门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况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仁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题目称“杨氏女”,是因为嫁给大理评事杨凌,份属杨家人了。笺注者认为韦氏时任滁州刺史,但从“大江溯轻舟”这一句,似可推知应在江州刺史任上。在滁州时,韦应物有《郡中对雨赠元锡兼简杨凌》,估计那时候还没有成为他的女婿。但杨凌早有文名,他长兄杨凭的女婿柳宗元说他“少以篇什著声于时,其炳耀尤异之词,讽诵于文人,盈满于江湖,达于京师”,不会太过溢美。

  女儿出嫁,父亲心里非常忧伤。“女子”这里是女儿的代称。永日戚戚,出门悠悠,这是指谁呢?指女儿和自己,都通。忧伤和迷惘是因为远嫁异乡,一叶轻舟驶向茫茫的大江,也驶向茫茫的未来。

  “尔辈”指两个女儿。小女儿五岁就失去了母亲,是由姐姐带大的,所以临别之际,两人哭个不停。你俩从小没了母亲,所以我的抚养顾念越发慈爱温柔。我也舍不得女儿离开,但女大当嫁,理应前往夫家。只担心缺少母亲的训导,日后侍奉公婆会不会出什么差错?想起来就让我不安。

  赖兹托令门,仁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令门”就是指好人家。韦应物择婿,真是门第、才学与德行兼重。杨氏为弘农望族,杨凌兄弟三人皆有令名。据柳宗元后来给杨凌的另一个哥哥杨凝写的墓志,“太夫人母道尊爱,教饬谨备。君之昆弟,孝敬出于其性,礼范奉于其旧。君子谓杨氏其‘仁义之府’。”这是读此诗唯一让人欣慰的地方。女儿嫁给好人家,信任体恤之下,想必不会有什么过失的。我们家素尚贫俭,所以也置不了多少嫁妆给你,只希望你孝顺恭敬,谨守妇道,一举一动都顺应他们的意见。“猷”(yóu),指谋划、打算。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今晨这一别,再见你该是何年?等我闲下来再排遣这愁思吧,临别的伤感是怎么都难以控制的。送你回来,看着你幼小的妹妹,我止不住泪水顺着冠带流下来。——这位妹妹,日后“因父之丧,同月而逝”,令人痛心。

  诗中说“贫俭诚所尚”,诚非虚语。韦应物给夫人写的墓志里也说:“生处贫约,殁无第宅,永以为负。”一辈子都没有给家里置下一所房产,他感到永远对不起死去的妻子。也难怪他几度辞官都住在寺院里,不全是他散淡潇洒的性格所致。他果然是一个志洁情深的人。

  袁宏道评曰:“读此诗,公慈爱满眼,可想可掬。”它几乎用不着解说,都是浅白家常的肺腑语,虽有教训和说理,却感人至深。我们想,诗可以完全不事雕琢,而能动人,可见情感与精神是第一义的。

  我们所选的韦应物诗,大家看得出,全是五古(五言古诗)。那么回到我们一开始所引述的,吴兴华说中国最高的诗歌只存在五古里面,五古是情感的最高表现工具,言语极简,而立意极高,有一种“高度的庄严”。他拿阮籍、陈子昂的作品来证明这一点,我觉得陶渊明、韦应物也足以证明,五古的确有“高度的庄严”(high seriousness)。

  四言、五言,其实就是八言、十言。比如《诗·卫风·氓》里,也有女子嫁人的一节: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四言诗是貌似四字一句,其实语义和音节上,一二句之间的停顿比二三句之间总是短一点,所以等于是八字一句。同理,五言诗是貌似五字一句,其实语义和音节上都应该十字一句。八字连读,十字连读,中间的停顿可长可短。但是,七言诗却是单独成句,不可能连成十四字读,气不够。

  这一点,只要想想,英语诗为什么以抑扬格五音步“素体诗”( blank verse)为主,法语诗为什么以十二音节的“亚历山大体”(alexandrin)为主,因为再长就憋不住气了。

  如此一来,中国诗果然还是以五言为最具调适性的诗体,曼声缓调中加以变化,可以雍容,也可以峻急。当然,这是我读韦应物的忽然体悟,未曾加以验证,且容日后慢慢思索。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楼中月夜

唐代 韦应物

端令倚悬槛,长望抱沉忧。宁知故园月,今夕在兹楼。
衰莲送馀馥,华露湛新秋。坐见苍林变,清辉怆已休。

蓝岭精舍

唐代 韦应物

石壁精舍高,排云聊直上。佳游惬始愿,忘险得前赏。
崖倾景方晦,谷转川如掌。绿林含萧条,飞阁起弘敞。
道人上方至,清夜还独往。日落群山阴,天秋百泉响。
所嗟累已成,安得长偃仰。

酬李儋

唐代 韦应物

开门临广陌,旭旦车驾喧。不见同心友,徘徊忧且烦。
都城二十里,居在艮与坤。人生所各务,乖阔累朝昏。
湛湛樽中酒,青青芳树园。缄情未及发,先此枉玙璠.
迈世超高躅,寻流得真源。明当策疲马,与子同笑言。

夜对流萤作

唐代 韦应物

月暗竹亭幽,萤光拂席流。还思故园夜,更度一年秋。
自惬观书兴,何惭秉烛游。府中徒冉冉,明发好归休。

西塞山

唐代 韦应物

势从千里奔,直入江中断。岚横秋塞雄,地束惊流满。

休沐东还胄贵里示端

唐代 韦应物

宦游三十载,田野久已疏。休沐遂兹日,一来还故墟。
山明宿雨霁,风暖百卉舒。泓泓野泉洁,熠熠林光初。
竹木稍摧翳,园场亦荒芜。俯惊鬓已衰,周览昔所娱。
存没恻私怀,迁变伤里闾。欲言少留心,中复畏简书。
世道良自退,荣名亦空虚。与子终携手,岁晏当来居。
韦应物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521篇诗文

诗人韦应物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