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透过诗词,认识韦应物:上东门会送李幼举南游徐方

透过诗词,认识韦应物:上东门会送李幼举南游徐方

  上东门会送李幼举南游徐方

  离弦既罢弹,樽酒亦已阑。

  听我歌一曲,南徐在云端。

  云端虽云邈,行路本非难。

  诸侯皆爱才,公子远结欢。

  济济都门宴,将去复盘桓。

  令姿何昂昂,良马远游冠。

  意气且为别,由来非所叹。

  

image


  自隋炀帝开凿运河,疏通河道,建立起连通洛阳、幽州、金陵的大运河以后,大运河就成为整个帝国的交通主动脉,无论客运还是货运,运河都是首选。从洛阳前往 太原、燕赵、江淮 等地,一般都是出上东门,先从不远处的码头乘船走洛河,然后过黄河前往山西境内;或者入黄河,转永济渠直达燕赵大地;再或向东南直入通济渠,可抵达江淮地域。

  洛阳城东,一共有三座城门,南边是永通门,中间是建春门,北边的就是上东门,正对着宫城的宣仁门。古代,尤其是唐代,上东门是洛阳主要的送别之地,就像 长安的灞桥 一样,无论是朝廷官员、文人墨客,还是行旅商贾,亲朋好友都会送出上东门,在城外依依相别。古人送行,有折柳相赠的习俗,所谓“上东门,门外柳,赠别每烦纤手”。 李幼举是应物朋友,这时正要离开洛阳前往江淮的南徐游历。南徐,就是润州,今天的江苏镇江。据《宋书·州郡志》记载,西晋八王之乱和随之而来的五胡乱华,致使中国北方一片狼烟,晋室南迁后,为了安置人口,也为了给南迁的人们留住北方的记忆,将镇江改称南徐州,同时还设置了南豫州、南青州等几个州。后世王安石名句“京口瓜州一水间”中的京口,就是镇江治所,也就是州政府所在地。

  

image


  古人的旅行,远不像今天的人们这么轻松惬意。交通方式,只有 陆路和水路 两种。水路,自然是乘船;陆路,如果是朝廷中高级官员,会有资格或者有能力乘车,基本上也是马车;如果是具备经济条件的一般中下级官吏,或者商人,可能会骑马;条件差一些的,就只能骑驴;一般平民就只有徒步了。

  


  加之,古代山野间野生动物很多,遇上豺狼虎豹等凶猛动物 不是新鲜事,另外山野间 土匪、乱兵 也经常有,所以出行尤其是远行,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件非常郑重的事情。亲朋好友一定要送出城外,郑重告别,千叮咛万嘱咐,祝愿旅途平安,平安出行,平安归来。所以,送别诗才会成为古诗词里的一个大门类,甚至是最大的一个门类。就是因为送别诗词里,凝聚了诗人对亲人、对朋友的一腔殷殷关怀之情。所谓生离死别,因为担心不能再相见,所以千言万语道不尽;因为希望远行之人平安顺遂,所以万语千言说不完。担心也好,希望也罢,都是渴望能够再次喜相逢,祝愿人生平安如愿。因为艰难,所以才能见到真感情;因为有真感情,所以才能唤起所有人的共鸣。 洛阳城外送君行,实在不忍与你相别,离别的宴会已经进行了一上午了,为你弹奏的乐曲一遍又一遍的响起,不能再继续了,时间已经不早了,你此行要去的地方那么遥远,需要及早赶路啊。离别的酒,一杯一杯复一杯,不能再喝了,喝醉了,你在路上会不安全的。今天你离开后,不知什么时候我们能再相见,最后再听我为你唱一曲吧:润州,远在江淮之间,云霄之上,离洛阳千里万里之遥。虽然如此的遥远,就像那天涯海角一般,可你此行的人生之路一定不会遭遇艰难,定会顺遂平安。我听说那江淮大地主政一方的大员们,都思慕贤才、礼贤下士,对怀有才学的士人们都非常宽待,你此行前往,一定会得到他们的赏识和重用,让你满腹的才华得以有机会施展。今天,此刻,我们在东都城外设宴,为你饯行。所有人都不舍得你离去,宴会进行了这么长时间,大家的心里话还是说不完,几次要离去,又迈不开步,不自觉的徘徊、盘旋。你今天风采动人,气宇昂扬,你将来的前程也一定会蓬勃风发;你骑着骏马远游,他日你定有机会佩戴远游冠,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今天我们挥手告别,意气风发,大丈夫心怀天下,志存高远,从来不会为一时的短暂离别而叹息不止。

  前行吧,朋友!带着我对你的深情厚谊,带着你自己的情怀抱负,去那水天相接的地方,去那斯文美好的地方,你一定会所成就的。

  远游冠:

  

image


  远游冠,是古代的冠饰的一种,就是图片上这个样子。一般是诸侯王经常佩戴,根据五行的观点,分为五种颜色,即 春青、夏朱、季夏黄、秋白、冬黑,就是说每个季节有对应的颜色,其中夏季分为两种。远游冠,自汉代开始,历代都有沿用,一直到元代才正式废弃。按照新旧唐书记载,唐代官员的衣服分为 常服、公服、朝服和祭服,在不同的场合穿着。每种服色也有相应的帽子。闲居所穿常服,帽子为 平巾帻,日常办公或是一般觐见皇帝所穿公服,帽子为 弁冠,也就是俗称的乌纱帽;重要典礼所穿为朝服,帽子为 进贤冠(王爷为远游冠,御史大夫、中丞、御史为 法冠,近臣为 高山冠);重大祭祀场合所穿为祭服,帽子为 冕冠。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经少林精舍,寄都邑亲友

唐代 韦应物

息驾依松岭,高阁一攀缘。前瞻路已穷,既诣喜更延。
出巘听万籁,入林濯幽泉。鸣钟生道心,暮磬空云烟。
独往虽暂适,多累终见牵。方思结茅地,归息期暮年。

喜园中茶生

唐代 韦应物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郡馀,率尔植荒园。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

观沣水涨

唐代 韦应物

夏雨万壑凑,沣涨暮浑浑。草木盈川谷,澶漫一平吞。
槎梗方瀰泛,涛沫亦洪翻。北来注泾渭,所过无安源。
云岭同昏黑,观望悸心魂。舟人空敛棹,风波正自奔。

荅王卿送别

唐代 韦应物

去马嘶春草,归人立夕阳。元知数日别,要使两情伤。

开元观怀旧寄李二、韩二、裴四兼呈崔郎中、严家令

唐代 韦应物

宿昔清都燕,分散各西东。车马行迹在,霜雪竹林空。
方轸故物念,谁复一樽同。聊披道书暇,还此听松风。

寄黄尊师

唐代 韦应物

结茅种杏在云端,扫雪焚香宿石坛。
灵祇不许世人到,忽作雷风登岭难。
韦应物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521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