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宿新市徐公店二首

宿新市徐公店二首

宋代 杨万里

春光都在柳梢头,拣折长条插酒楼。
便作在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

诗人杨万里的古诗

寄题太和宰赵嘉言勤民二图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民勿视作□□,勉力耕桑贵及时。上古□□犹画像,老夫喜赠二篇诗。

寄题太和丞公沈君公馆亭台四咏 其四 读书台

宋代 杨万里

庭散纸尾鹜,窗聚案头萤。无端循除水,也学夜诵声。

十山歌呈太守胡平一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豺虎深交雁鹜行,到官管取汝无妨。只将剽劫为喧闹,喝放归来尽陆梁。

初夏即事十二解 其四

宋代 杨万里

从教节序暗相催,历日尘生懒看来。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

清晓湖上三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菰月蘋风逗葛裳,出城趁得上番凉。荷花笑沐燕支露,将谓无人见晓妆。

寒食前一日行部过牛首山七首 其六

宋代 杨万里

捣蓝作雨两宵倾,生怕难乾急放晴。一路东皇新晒染,桑黄麦绿小枫青。

以六一泉煮双井茶

宋代 杨万里

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鸣雪免毫霜。
细参六一泉中味,故有涪翁句子香。
日铸建溪当退舍,落霞秋水梦还乡。
何时归上滕王阁,自看风炉自煮尝。

雪晴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晴光雪色忽相逢,雨滴空阶日影中。珍重北檐殊韵胜,苛留残玉不教融。

乡士李英才得老潘墨法善作墨梅复喜作诗艮斋目以三奇赠之七字予复 ...

宋代 杨万里

吾乡李君磊嵬胸,夜持云梯倚秋空。月中夺得修月斧,斫倒南山千岁松。

束归丹灶和玉桂,燧出绿雾霏鸾龙。捣成玄圭与苍璧,洒作横枝岁寒色。

庾岭霜林和靖园,掇入生绡供戏剧。幻松作璧璧作梅,豪气勃郁尚不开。

琼艘满釂梅雪下,吐出西湖有声画。

寄题龙泉李宗儒师儒槐阴书院

宋代 杨万里

龙泉二李继谪仙,朝议朝散相后先。凤雏二妙继乃祖,宗儒师儒贤弟昆。

手种兔目今几年,日茹叶淘呻断编。阴似王家三树绿,异时官职追前躅。

花作唐人八月黄,来岁能书催趣装。

夜坐小集

宋代 杨万里

霜馀雪后夜无风,人在灯前梅影中。玉作寒蔬冰作酒,诗人犹自怨天穷。

金鸡石在玉山东二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相传石里两金鸡,不记胡商凿取时。一只遭擒一飞去,至今月落不曾啼。

和周仲觉三首 其三

宋代 杨万里

春在梅边动,寒从月外来。贫于萤不暖,心与烛俱灰。

此意悠悠著,从谁细细开。病来更忧患,泪尽只馀哀。

永和遇风

宋代 杨万里

未嫌春晚不多花,只爱青原绿似瓜。剩欲开怀纳岩壑,可堪病眼著风沙。

待船小立看鸥没,倚杖微吟尽帽斜。客里更无诗遣闷,不愁两鬓不成华。

和益公见谢红都胜芍药之句

宋代 杨万里

江西春好不閞渠,只说平园绝世无。
牡丹百种平洛苑,海棠千树赛成都。
坐令浮花并浪蕊,谁敢涂鈆更抹朱。
不应一朵翻阶艳,慱得龙宫八十珠。

紫牡丹二首

宋代 杨万里

岁岁东风二月时,司花辛苦染晴枝。
夜输百斛蔷薇水,晓染千层玉雪肌。
寒食清明空过了,姚黄魏紫不曾知。
春愁蹙得眉头破,何处如今更有诗。

后圃秋步

宋代 杨万里

夏箑秋新妒,暄窗冷早侵。病葵萱未悟,落果草偏深。

老矣曾荣望,归欤更懒心。此冠弹与挂,若个不山林。

送胡季永赴漕试

宋代 杨万里

兔目著花官样黄,冰轮飘子秋风香。谁骑瘦马踏词场,澹翁庭阶玉雪郎。

天于贤佞真不省,不应阿翁有阿永。景升儿子漫谷量,未识一丁惟啖饼。

阿永胸中几许书,石渠奄有仍更馀。毛锥半点不籧篨,羽镞一脱无犀渠。

当家衣钵更谁付,锁厅小借梯云路。澹翁严冷纵不嬉,归来膝上安文度。

子上弟折赠木犀数枝,走笔谢之

宋代 杨万里

我家殊未有秋色,君家先得秋消息。
西风夜入小池塘,木犀漏泄月中香。
一粒粟中香万斛,君看一梢几金粟。
门前双桂更作门,路人知是幽人屋。
数枝寄我开愁眉,欲状黄香无好诗。
君到广寒折一枝,香无雨舨君自知。

腊里立春蜂蝶辈出

宋代 杨万里

嫩日催青出冻荄,小风吹白落疏梅。
残冬未放春交割,早有黄蜂紫蝶来。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