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杨万里
春在梅边动,寒从月外来。贫于萤不暖,心与烛俱灰。
此意悠悠著,从谁细细开。病来更忧患,泪尽只馀哀。
昭君怨·赋松上鸥
晚饮诚斋,忽有一鸥来泊松上,已而复去,感而赋之。
偶听松梢扑鹿,知是沙鸥来宿。稚子莫喧哗,恐惊他。俄倾忽然飞去,飞去不知何处?我已乞归休,报沙鸥。
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十首 其十
水夹横堤柳万株,雨馀新沐更新梳。柔条如线长而细,不贯双鱼只贯珠。
三花斛三首右兰花
郡圃晓步因登披仙阁四首 其二
李花半落雪成堆,末后桃花陆续开。白锦地衣红锦障,侵晨供张等侬来。
戏咏陈氏女剪綵花二绝句 其一 拒霜
染露金风里,宜霜玉水滨。莫嫌开最晚,元自不争春。
上巳同沈虞卿尤延之王顺伯林景思游湖上得十绝句呈同社 其六
雨催杖屦却须回,捲上疏帘眼顿开。十里湖光平似镜,柳梢梢外一船来。
过真阳峡六首
送周元吉显谟左司将漕湖北三首 其二
又见周郎携小乔,武昌赤壁醉娇饶。蜀江雪水来三峡,吴苑风烟访六朝。
秋月春花出肝肺,新词丽曲入笙箫。归来却侍金銮殿,好看霜毛映珥貂。
临贺别驾李子西同年寄五字诗以杜句君随丞相后为韵和以谢焉五首 ...
谪仙几代孙,今日临贺丞。风月三千首,吾子岂未能。
长把脩月斧,细彫玉壶冰。天池羽翼就,即看垂天鹏。
蜡梅
栗玉圆彫蕾,金钟细著行。来从真蜡国,自号小黄香。
夕吹撩寒馥,晨曦透暖光。南枝本同姓,唤我作它杨。
烛下梅花二首
读诗
和周仲觉三首 其一
书懒聊遮眼,诗穷只掉头。寒醒非不睡,薄醉奈何愁。
火细霜还重,风停叶自投。半生灾疾里,谁遣未休休。
出永丰县西石桥上闻子规二首 其二
怨笛哀筝总不如,一声声彻九天虚。若逢雨夜如何听,幸得花时莫管渠。
昨日访子上不遇裴回庭砌观木犀而归再以七言乞数枝
昨携儿辈扣云关,绕遍岩花恣意看。苔砌落深金布地,水沉烝透粟堆盘。
寄诗北阮赊秋色,供我西窗当晚餐。小朵出丛须折却,莫教折破碧团栾。
寄题太和宰赵嘉言勤民二图 其一
特借丹青写二图,二图之意果何如。请君细看□□□,是亦□求无逸书。
刘季澄投赠新诗次韵为谢
君操笔耒启新畬,耕遍西溪万卷馀。藜杖芒鞋来得得,柳风花雨政疏疏。
是家人物孙如祖,惊代诗文我爱渠。努力收科无早晚,不须灯下独长嘘。
新晴西园散步四首 其四
厌见山居要出来,出来厌了却思回。人生毕竟如何是,且看桃花晚莟开。
晨炊泉水塘,村店无肉,只卖笋蕨,嘲亭父
正月将晦繁星满天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严陵决曹易允升自官下遣骑归写予老丑因题其额
初入淮河四绝句 其四
书斋夜坐二首 其一
寄袁起岩枢密贺新除仍谢送四缣并诗集兼恳求陈婿荐书二首 其二
舟过谢潭三首·其三
和姜邦杰春坊续丽人行
过真阳峡六首 其二
阻风泊舒州长风沙二首 其一
明发阶口岸下
雪后晓过八盘岭诣东宫谢受左司告二首 其一
中秋无月既望月甚佳二首 其一
糟蟹六言二首
舟中晚望二首
偶送西归朝天二集与尤延之蒙惠七言和韵以谢之
和昌英主簿叔求潘墨
分宜迸旅逢同郡客子
寄题舒州宿松知县戴在伯重新紫霄亭
别萧挺之泉州二首 其一
旱后喜雨四首 其一
宿新市徐公店二首 其一
走笔送济翁弟过浙东谒丘宗卿二首
观棋感兴
芗林五十咏·丛桂
故少师张魏公挽词三章 其一
芗林五十咏 其三十六 药栏
双峰定水璘老送木犀香五首 其一
归云三首 其一
送沈虞卿秘监脩撰将漕江东二首 其一
观田中鸲鹆啄粟因悟象耕鸟耘之说戏题二首 其一
月中炬火发仙山驿小睡射亭五首 其五
舟过青半,望横山塔二首
赵平甫幽居八操 其七 棋台操
月夜散策县圃,有飞蝶,仍闻笛声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咏精舍
赵达明太社四月一日招游西湖十首 其五
蜂儿
古风敬饯都运焕章雷吏部祗召入觐
忆秦娥(初春)
题汪季路所藏李伯时飞骑斫鬃射杨枝及绣毬图二首 其一
蛩声三首 其三
衡山值雨
舟中望罗浮山
得寿仁寿俊二子中涂家书三首 其三
延陵怀古三首 其二 兰陵令
疑露堂前紫薇花两株,每自五月盛开,九月乃衰
寒食前一日行部过牛首山七首 其七
之永和小憩资寿寺
昌英知县叔作岁坐上,赋瓶里梅花,时坐上九
题赵昌父山居八咏 其四 两峰堂
初秋戏作山居杂兴俳体十二解
野荼
炬火发誓节渡勇家店二首 其一
得寿仁寿俊二子书皆以病不及就试且报来期二首 其一
多稼亭日色甚暖忽有雪数片自晴空而下已而复无
午热登多稼亭五首 其三
南溪早春
栟楮江滨,芙蓉一株发红白二色二首
同尤延之京仲远玉壶饯客二首 其二
延陵怀古三首 其一 延陵季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