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题连沧观呈太守张几仲

题连沧观呈太守张几仲

宋代 杨万里

开窗纳尽大江秋,天半飞楼不是楼。
独立南徐鳌绝项,下临北固虎回头。
蒜山旧址空黄鹤,瓜步新城照白鸥。
好事主人酌诗客,风烟一眼到杨州。

诗人杨万里的古诗

走笔和张功父玉照堂十绝句 其四

宋代 杨万里

梅诗脱口已流传,要趁梅前更雪前。唤醒诚斋山里梦,落英如雪枕砖眠。

辛卯五月送丘宗卿太博出守秀州二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冯翊端谁可,丘迟肯去么。茧丝臣敢后,饥馑帝云何。

身达当难免,能称未要多。但无田里叹,不必裤襦歌。

春草二首

宋代 杨万里

天欲游人不踏尘,一年一换翠茸茵。
东风犹自嫌萧索,更遣飞花绣好春。

紫宸殿拜表贺雪二首

宋代 杨万里

紫宸廊回寒无价,文石庭乾扫不融。
又喜来年书大有,谁知圣主是天公。
稍缓鸣靴不住催,一声弃拜忽如雷。
封章进了仪曹退,文武班齐上相来。
白发两年陪贺雪,紫衣数辈小傅桮。
赐休退食端何恨,未到西湖探早梅。

远峰

宋代 杨万里

孤巘秀何似,碧莲含未开。谁将脩月斧,斸取一尖来。

和姜邦杰春坊续丽人行

宋代 杨万里

玉人自惜如花面,不许黄鹂鹦鹉见。
若令画史识倾城,写遍人间屏与扇。
春光嬾困扶不起,吹残玉笙也慵理。
是谁瞥见一梳云,微月影中扫穠李。
阿昉妵周不姓顾,笔端那得莲生步。
无妨正面与渠看,看了丹青无尽处。
古来妍丑知几何,嫫母背面谩人多。
君不见汉宫六六多少人,画图枉却王昭君。
是时当面看写真,却遣琵琶弹塞尘。
不如九京唤起文舆可,麝煤醉与竹傅神。

寄朱元晦长句,以牛尾狸、黄雀冬猫笋伴书

宋代 杨万里

大武尾裔名季狸,目如点漆肤凝脂。
江夏无双字子羽,九月授衣先著絮。
何如苗国孤竹君,排霜傲雪高拂云。
子孙总角遁归根,金相玉质芝兰芬。
三士脂韦与风节,借箸酒池俱胜绝。
先生胸次有皂白,一醉不须向人说。

雪晓舟中生火二首

宋代 杨万里

乌银见火生绿雾,便当水沉一浓炷。
却因断续更氤氲,散作霏微暖袍裤。
须臾雾霁吐红光,烟如云表升扶桑。
阳春和日曛满室,苍颜渥丹疑醉乡。
忽然火冷雾亦灭,只见红炉堆白雪。
窗外雪深三尺强,窗里雪深一寸香。

观田中鸲鹆啄粟因悟象耕鸟耘之说戏题二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乌衣缁布外无华,白锦中单分外嘉。只么跳行人不觉,忽然飞起自成花。

榕树

宋代 杨万里

直不为楹圆不轮,斧斤亦复赦渠薪。
数株连碧真成菌,一胫空肥总是筋。

桑茶坑道中八首

宋代 杨万里

蚕麰今岁十分强,催得农家日夜忙。
已缚桁竿等新麦,更将了木撑欹桑。

夙兴待旦二绝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觉后难重睡,醉馀还独醒。东窗不肯白,挑尽一灯青。

送朝士使虏

宋代 杨万里

又见皇华赋北征,谪仙俊气似秋鹰。诗成紫塞三更月,马渡黄河十丈冰。

赵北燕南有人否,禽胡归汉竟谁曾。天家社稷英灵在,佳气时时起五陵。

秋雨叹十解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雨入秋宵滴到明,不知有意复无情。若言不搅愁人梦,为许千千万万声。

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十首 其十

宋代 杨万里

水夹横堤柳万株,雨馀新沐更新梳。柔条如线长而细,不贯双鱼只贯珠。

拟吉州解试秋风楚竹冷诗

宋代 杨万里

客子征行日,偏逢楚水秋。
一风来瑟瑟,万竹冷修修。
吹作清霜骨,声酣古渡头。
班林寒欲裂,碧节爽还幽。
不复披襟快,长怀落帽愁。
少陵诗思苦,送别更宜搜。

和皇太子瑞雪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揉云挼雾碎成尘,落不曾休酉达辰。鹤禁镂冰成七字,野人拜赐敢辞频。

谢赵行之惠霜柿

宋代 杨万里

红叶曾题字,乌椑昔擅场。
冻乾千颗蜜,尚带一林霜。
核有都无底,吾衰喜细尝。
惭无琼玖句,报惠不相当。

不寐听雨

宋代 杨万里

雨到中霄寂不鸣,只闻风拂树梢轻。
瓦沟收拾残零水,并作檐间一滴声。

晚泊杨州

宋代 杨万里

杨子桥西转綵航,粉城如练是维杨。百年旧观兵戈后,近是新开草木荒。

杰阁高台云上出,野梅官柳雪中香。史君领客周遭看,走马归船欲夕阳。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