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宿化斜桥,见鸡冠花二首

宿化斜桥,见鸡冠花二首

宋代 杨万里

出墙那得又高鸡,只露红冠隔锦衣。
却是吴儿工料事,会嵇真个不能啼。

诗人杨万里的古诗

与次公夜酌

宋代 杨万里

汤盂深浅任横斜,酒力微醺略减些。
翦烛小童殊解事,不留烛烬却留花。

芗林五十咏 其十 醉石

宋代 杨万里

晚酌居然醉,昏昏不自持。奇哉苍玉枕,眠到月来时。

山村二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一搭山村一搭奇,不堪风物索新诗。稻花雪白糁柳絮,柘子猩红团荔枝。

行者自愁居者乐,晴时即热雨时泥。问知桐汭多程在,未说宣城与贵池。

读白氏长庆集

宋代 杨万里

每读乐天诗,一读一回好。
少时不知爱,知爱今已老。
初哦殊驩欣,熟味忽烦恼。
多方遣外累,半已动中抱。
事去何必追,心净不须扫。
追叹欲扫愁,自遣还自扰。
不如卷此诗,唤酒一醉倒。
狂歌謪仙词,三杯通大道。

寄题喻叔奇国博郎中园亭二十六咏 其十 花屏

宋代 杨万里

锦障豪华笑騃童,松图冷淡恼山翁。玉山颓处谁扶著,花作屏风倚暖红。

舟中午睡

宋代 杨万里

一叶摇无定,昏然妙思通。
化为漆园蝶,飞入大槐宫。
有酒相勾引,无茶作寇戎。
平生眠不足,还债橹声中。

左藏南库西庑下纸閤负暄戏题

宋代 杨万里

水衡仙客住冰天,雪齧风餐更禁烟。不是移来小旸谷,老夫冻折两诗肩。

晚寒题水仙花并湖山三首 其三

宋代 杨万里

鍊句炉槌岂可无,句成未必尽缘渠。老夫不是寻诗句,诗句自来寻老夫。

明发房溪二首

宋代 杨万里

山路婷婷小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
多情也恨无人赏,故遣低枝拂面来。

烛下梅花二首

宋代 杨万里

烛下一枝梅,欲开犹未开。
浑如玉冠子,戴月上琼台。

与子仁登天柱冈过胡家塘莼塘归东园四首 其四

宋代 杨万里

厌看家园桃李春,踏青行遍四山村。芳菲看尽还归看,看得园花特地新。

自生米小路出舞阳渡

宋代 杨万里

独径千盘绕水田,初逢官路一欣然。
舞阳渡口新河水,白发重来二十年。

得寿仁寿俊二子中涂家书三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子壮祇觉幼,子学祇觉迟。二子忽颀然,语离又作悲。

今年来官下,二子暂我随。悬知住不久,且复相从嬉。

鹤书自天降,槐花呼汝归。伯也恐我愁,愿留不忍辞。

仲也惨不释,飞鸣思及时。岂有凤将雏,雏长禁其飞。

决焉遣还家,一笑更不疑。傍人怪无泪,泪入肝与脾。

送沈虞卿秘监脩撰将漕江东二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蓬莱仙伯沈东阳,领袖诸儒太极旁。东壁二星云汉近,西昆群玉简编香。

鸡翘豹尾无多子,锦缆牙樯有底忙。建业江山入诗集,却归天上侍虚皇。

雨里问讯张定叟通判西园杏花二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白白红红一树春,晴光炫眼看难真。无端昨夜萧萧雨,细锦全机卸作茵。

三月三日上忠襄坟因之行散得十绝句 其七

宋代 杨万里

粉捏孩儿活逼真,象生果子更时新。输赢一掷浑闲事,空手入城羞杀人。

五月十六夜病中无聊起来步月五首 其五

宋代 杨万里

道是月明星便稀,阿瞒此句未为奇。今宵斗柄也不见,一镜孤光天四垂。

西斋旧无竹予归自毗陵斋前忽有竹满庭盖墙外之竹迸逸而生此也喜而 ...

宋代 杨万里

平生取友孤竹君,馆之山崦与卜邻。风衿月佩霜雪身,只谈风节不论文。

我开西斋对清润,每嫌隔窗不相近。别来桃李一再花,我长在外君在家。

归来西斋挂窗处,此君忽在窗前住。绕墙检校无来路,此君来路从何许。

向来先生初出去,遣猿看墙鹤看户。如何鹤睡眼未开,此君一夜过墙来。

明朝稚子满庭砌,豹文玉骨龙苗裔。春风吹堕锦衣裳,仰看青士冠剑长。

先生岂惜窗前地,与君同醒复同醉。

阻风泊舒州长风沙二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苦被淮西市,苛留江表船。闻村红酒贱,看网白鱼鲜。

元是沧浪客,况逢花柳天。山川嗔老我,醒眼对风烟。

甘露子一名地蚕

宋代 杨万里

甘露子,甘露子,唤作地蚕亦良似。不食柘叶不食桑,何须走入地底藏。

不能作茧不上簇,如何也蒙赐汤沐。呼我果,谓之果,呼我蔌,谓之蔌。

唐林晁错莫逢它,高阳酒徒咀尔不摇牙。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