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杨万里
贺皇太子九月四日生辰 其四
二圣多能似仲尼,储皇家学自庭闱。银钩已有淳熙脚,玉句仍传德寿衣。
秋山秋雨蚤作有叹
晚春即事二绝 其一
尺许新条长杏栽,丈馀斑笋出墙隈。浪愁草草酴醾过,不道婷婷芍药来。
舟过大水旁罗滩渴甚小饮
落梅再著晚花
万安道中书事三首 其二
携家满路踏春华,儿女欣欣不忆家。骑吏也忘行役苦,一人人插一枝花。
过宝应县新开湖十首 其三
雨丝拂水不曾沉,一一如珠一一明。乱走不停跳不住,忽然跳入水精瓶。
秋夕书怀
老去还多感,归来政倦游。数峰愁外月,一叶静边秋。
偶忆平生事,真供独笑休。灯花吾会得,村酒恰当篘。
瓶中红白二莲五首 其三
晚花特地敛新妆,莫道无情总不妨。中有黄金莲子盏,被人瞥见即深藏。
送简寿玉主簿之官临桂二首
和张钦夫望月词
玉虫晕以贯虹兮学林之颠,阒其宵兮圣贤毕参于前。
心超兮千载,忽乎纳自牖兮光寒而静娟。吾兴视兮何祥,望舒推毂兮辚大圜。
生两仪兮虚白,饰万物兮清妍。彼何居兮轃兹,挈一规兮破幽偏。
代天兮宣精,㧖欹兮恶盈。似道兮日损,缩于一晦弦兮,万斯年而求伸。
宅天下兮至晦,镜天下兮至明。烛吾心中之月兮,贯地纬而洞天经。
吾奉月兮周旋,月踵吾兮后先。夫君寄我兮三章,招月而与寓目兮,炯笔势之翩翩。
想他日之独立兮,过庭而侍侧。谁其耳剽于玉振兮,惟此月知其然。
月不予留兮,予亦咏而归。歌三终兮谢明月,何夕复惠然兮临我于亭乎而。
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
蜡梅四首 其三
莟头元不是花房,融蜡熬酥戏滴将。忽见微舒金爪甲,不知中有紫香囊。
宿青山市四首 其二
云涂雾抹澹葱昽,万匹霜绡罩玉龙。中有双峰不争长,诸峰情愿长双峰。
寄题周元吉左司山居三咏 其三 适庵
莫道莼鲈不近名,尽谈鹏鴳未忘情。醉中赌得苕溪月,醒未还输茂苑莺。
岂但二豪俱不见,向来三杰亦何成。有人来问适庵趣,便是公荣也一觥。
从丁家洲避风行小港出荻港大江三首 其三
芦挥麈尾话清秋,柳弄腰支舞绿洲。引得江风颠入骨,戏抛波浪过于楼。
十程拟作一程快,一日翻成十日留。未到大江愁未到,大江到了更添愁。
食老菱有感
明发西馆晨炊蔼冈四首
进贤初食白菜因名之以水精菜云二首 其二
江西菜甲要霜栽,逗到炎天总不佳。浪说水菘水芦菔,硬根瘦叶似生柴。
谢叶叔羽总领惠双淮白二首 其二
情知北味饮中瑰,暖律何缘到死灰。去岁海红犹间识,今年淮白不曾来。
一寒尚有绨袍赠,双鲤仍随尺素回。厚禄故人书尽绝,只馀计相解相哀。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左藏南库西庑下纸閤负暄戏题
雪霁晓登金山
望谢家青山太白墓二首 其一
谢傅宣州安道郎中送宣城笔
醉後捻梅花近壁,以灯照之,宛然如墨梅
栟楮江滨,芙蓉一株发红白二色二首
过霸东石桥,桐花尽落
四月四日午初出浙东界入信州永丰界
人日出游湖上十首
清明雨寒八首 其八
昼倦
桧迳晓步二首
晚望二首
水仙花四首
待家酿未至且买姜店村酒
寄题喻叔奇国博郎中园亭二十六咏 其二十三 野塘
送医家孟宗良汉卿
张尉惠诗和韵谢之三首 其二
和仲良分送柚花沉三首 其一
五更过无锡县,寄怀范参政苏侍郎
蚤起秣陵镇二首 其二
芗林五十咏 其二十一 柑子园
炬火发誓节渡勇家店二首 其一
林景思寄赠五言以长句谢之
舟中晚望二首
野荼
二月十一日夜梦作东都早春绝句
读白氏长庆集
寒食雨中同舍约游天竺得十六绝句呈陆务观 其八
题清远峡峡山寺二首
送抹利花与庆长
舟过城门村清晓雨止日出 其三
行路难五首
自彭田铺至汤田,道旁梅花十余里
芗林五十咏 其三十六 药栏
临贺别驾李子西同年寄五字诗以杜句君随丞相后为韵和以谢焉五首 ...
尝诸店酒醉吟二首
明发房溪二首
和沈子寿还朝天集之韵
与子仁登天柱冈过胡家塘莼塘归东园四首 其四
月夜阻风,泊舟太湖石塘南头四首
二月十四日晓起看海棠八首 其一
延陵怀古三首 其三 东坡先生
赠旴江谢正之
将睡四首 其三
旱后喜雨四首 其一
城头晓步二首 其一
寒食上冢
题王才臣南山隐居六咏 其四 竹亭
新晴西园散步四首 其四
得寿仁寿俊二子中涂家书三首 其三
壬子正月四日后圃行散四首 其四
庚戌正月三日约同舍游西湖十首 其六
仲良见和再和谢焉四首 其一
过白沙竹枝歌六首 其四
寒食前一日行部过牛首山七首 其六
入建平界二首 其一
游定林寺即荆公读书处四首 其一
谢赵茂甫惠浙曹中笔蜀越薄笺二首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