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西斋旧无竹予归自毗陵斋前忽有竹满庭盖墙外之竹迸逸而生此也喜而赋之

西斋旧无竹予归自毗陵斋前忽有竹满庭盖墙外之竹迸逸而生此也喜而赋之

宋代 杨万里

平生取友孤竹君,馆之山崦与卜邻。风衿月佩霜雪身,只谈风节不论文。

我开西斋对清润,每嫌隔窗不相近。别来桃李一再花,我长在外君在家。

归来西斋挂窗处,此君忽在窗前住。绕墙检校无来路,此君来路从何许。

向来先生初出去,遣猿看墙鹤看户。如何鹤睡眼未开,此君一夜过墙来。

明朝稚子满庭砌,豹文玉骨龙苗裔。春风吹堕锦衣裳,仰看青士冠剑长。

先生岂惜窗前地,与君同醒复同醉。

诗人杨万里的古诗

桑茶坑道中

宋代 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过西山

宋代 杨万里

一年两踏西山路,西山笑人应解语。胸中百斛朱墨尘,雨捲珠帘无半句。

殷勤买酒谢西山,惭愧山光开我颜。鬓丝浑为催科白,尘埃满胸独遑惜。

子年刘郎写余老貌求赞

宋代 杨万里

鬓少梳欲无,髭短镊更少。
搔鬓祗捻髭,觅句何日了。

桑茶坑道中八首 其七

宋代 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乾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著,一牛吃过柳阴西。

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十首 其五

宋代 杨万里

斫地烧畬旋旋开,豆花麻荚更菘栽。荒山半寸无遗土,田父何曾一饱来。

自生米小路出舞阳渡

宋代 杨万里

独径千盘绕水田,初逢官路一欣然。
舞阳渡口新河水,白发重来二十年。

游定林寺即荆公读书处四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钟山已在万山深,更过钟山入定林。穿尽松杉行尽石,一庵犹隔白云岑。

春晓三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风光明淑奈渠何,非暖非寒直是和。春到千花俱有分,海棠独自得春多。

雪后十日日暖雪犹未融

宋代 杨万里

地冻雪起立,檐生冰倒垂。日穿银笋透,风琢玉山欹。

今晓还差暖,清寒退尚迟。生愁便销去,将底伴吟髭。

寄题张钦夫春风楼

宋代 杨万里

乐斋先生子张子,独立春风望洙泗。四海无人万古空,咏歌一声满天地。

不应东阁胜东山,浮云于渠了不关。只馀平生医国手,未忍旁观缩袖间。

楼中古书积至斗,楼外春江绿如酒。权门得似圣门寒,万波横流独回首。

向来沂上瑟声希,由求相顾只心知。至今留取一转语,不知何咏亦何归。

晚照

宋代 杨万里

闲对斜阳数潦尘,何曾万事一閞身。
汤瓶得火自相语,酒琖为代先作春。

题汪季路所藏李伯时飞骑斫鬃射杨枝及绣毬图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君王将幸宝津园,刷洗天驹尚未乾。禁地何缘有阑入,考官应奉得来看。

烛下和雪折梅

宋代 杨万里

梅兄冲雪来相见,雪片满须仍满面。
一生梅瘦今却肥,是雪是梅浑不辨。
唤来灯下细看渠,不知真个有雪无?
只见玉颜流汗珠,汗珠满面滴到须。

春日六绝句

宋代 杨万里

日落碧簪外,人行红雨中。
幽人诗酒里,又是一春风。

题连沧观呈太守张几仲

宋代 杨万里

开窗纳尽大江秋,天半飞楼不是楼。
独立南徐鳌绝项,下临北固虎回头。
蒜山旧址空黄鹤,瓜步新城照白鸥。
好事主人酌诗客,风烟一眼到杨州。

送丁子章将漕湖南三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岳麓猿声里,湘流雁影边。自天持一节,到日是新年。

身退名逾重,今稀古则然。黄花非不好,只是插离筵。

小舟晚兴四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箬篷旧屋雨声乾,芦䕠新檐暖日眠。枕底席边俱绿水,脚根头上两青天。

缓辔入东宫门望见渔浦山

宋代 杨万里

渔浦孤峰入九城,承华门里最分明。马头看得山低去,夹道芙蓉红露声。

雪后领儿辈行散

宋代 杨万里

今日意不惬,出游聊逍遥。父子自为伴,何须外招邀。

过溪足小倦,临流坐危桥。回头顾吾庐,竹树翳草寮。

独有万花亭,岿然出山椒。高陂泻溪水,环佩锵琼瑶。

飞流迸空起,平水和天摇。舂淙到潭底,势尽自浮漂。

蟹眼沸不停,雪山涌还消。近观绝汹汹,远听渐萧萧。

忽逢绿头公,携孥鼓丹桡。喧呼苇间出,得意似见骄。

我行为小立,流鱼偶双跳。人物各自适,兹游定谁超。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