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过杨子江二首 其一

过杨子江二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祇有清霜冻太空,更无半点荻花风。天开云雾东南碧,日射波涛上下红。

千载英雄鸿去外,六朝形胜雪晴中。携瓶自汲江心水,要试煎茶第一功。

诗人杨万里的古诗

跋临川梁译居士孝德记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祗个当时发一心,通天通地总渠临。芝兰玉树今争秀,岂但一枝生桂林。

舟过谢潭三首·其三

宋代 杨万里

碧酒时倾一两杯,船门才闭又还开。
好山万皱无人见,都被斜阳拈出来。

观雪二首

宋代 杨万里

坐看深来尺许强,偏於薄暮发寒光。
半空舞倦居然嬾,一点风来特地忙。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无香。
倩谁细橪成汤饼,换却人间烟火肠。

昼睡闻雁

宋代 杨万里

梦里霜鸿叫绝天,䰒松睡眼起来看。殷勤甓社湖中客,送我南归到惠山。

寄题太和宰赵嘉言勤民二图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特借丹青写二图,二图之意果何如。请君细看□□□,是亦□求无逸书。

道旁店

宋代 杨万里

路旁野店两三家,清晓无汤况有茶。
道是渠侬不好事,青瓷瓶插紫薇花。

和周元吉左司东省培竹

宋代 杨万里

鸡省有贞植,鹜行销昼烦。憎柳媚绿暗,伴梅耿黄昏。

何须雪贸贸,始爱渠轩轩。坚守孤竹国,肯折先轸元。

如何桃李时,笋短不出垣。周郎夜入直,挟策携酒尊。

为渠问玄夫,乃遇震为坤。喜渠必蕃昌,吟到落金盆。

晓唤郭橐驼,提耳细细言。汲水龙井泓,辇土天竺原。

妙偷造化窟,仁及冰霜根。为赋淇奥诗,绝去笔墨痕。

何时淮阴市,能报漂母恩。周郎顾之笑,吾自哀龙孙。

题张以道上舍寒绿轩

宋代 杨万里

菊芽伏土糁青粟,杞笋傍根埋紫玉。雷声一夜雨一朝,森埋迸出如蕨苗。

先生饥肠诗作梗,小摘珍芳汲冰井。风炉蟹眼候松声,笊篱亲捞微带生。

烂炊凋胡淅青精,芼以天随寒绿萌。饥时作齑仍作羹,饱后龙凤同庖烹。

太官蒸羔压花片,宰夫胹蹯削琼软。豹胎熬出祸胎来,贵人有眼何曾见。

天随尚有愁作魔,愁杞作棘菊作莎。君不见黄金钱照红玉豆,秋高更觉风味多。

先生酿金鍊红玉,自莎自棘如予何。金空玉尽苗复出,吃苗吃花并吃实。

天随白眼屠沽儿,不道有人头上立。

寄题喻叔奇国博郎中园亭二十六咏 其十 花屏

宋代 杨万里

锦障豪华笑騃童,松图冷淡恼山翁。玉山颓处谁扶著,花作屏风倚暖红。

重九前四日昼睡独觉

宋代 杨万里

睡思初酣过午强,起来四顾已斜阳。添糊窗隔无风气,旋晒衣裘有日香。

旧雨不来从草绿,新丰独酌又花黄。去年重九穷忙过,可遣今年更作忙。

中元日午

宋代 杨万里

雨馀赤日尚如炊,亭午青阴不肯移。蜂过无花绝粮道,蚁行有水遏归师。

今朝道是中元节,天气过于初伏时。小圃追凉还得热,焚香清坐读唐诗。

和张器先十绝 其三

宋代 杨万里

谁云涸辙困波臣,合脱青鞋立缙绅。寄与有司高著眼,后来文格待渠新。

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闻莺与大儿议秋凉一出游山三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末伏将催中伏休,匆匆送夏又迎秋。暑中竹色风仍雨,病里莺声喜破愁。

大熟十年无此作,微生一饱更何求。急须剩踏莲花曲,药玉新船待拍浮。

缓辔入东宫门望见渔浦山

宋代 杨万里

渔浦孤峰入九城,承华门里最分明。马头看得山低去,夹道芙蓉红露声。

临贺别驾李子西同年寄五字诗以杜句君随丞相后为韵和以谢焉五首 ...

宋代 杨万里

老拙谁肯伴,束书自相随。此外无长物,犹有一鸱夷。

小醉即孤咏,自遣不要奇。西湖妙天下,未羡习家池。

春日六绝句

宋代 杨万里

日落碧簪外,人行红雨中。
幽人诗酒里,又是一春风。

晚凉散策二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饭馀浴罢趁凉行,偶憩池头最小亭。醉倚胡床便成睡,梦闻荷气忽然醒。

和张功父梅诗十绝句 其十

宋代 杨万里

老子年来不愿馀,祇惭霜鬓入金铺。故山自有梅千树,梦绕横枝撚断须。

芗林五十咏 其六 退斋

宋代 杨万里

争进千岐捷,辞荣一著难。生龟教脱壳,试作个般看。

远峰

宋代 杨万里

孤巘秀何似,碧莲含未开。谁将脩月斧,斸取一尖来。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