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东窗梅影上有寒雀往来

东窗梅影上有寒雀往来

宋代 杨万里

梅花寒雀不须摹,日影描窗作画图。
寒雀解飞花解舞,君看此画古今无。

诗人杨万里的古诗

秋山秋雨蚤作有叹

宋代 杨万里

梧叶新黄柿叶红,更兼鸟臼与丹枫。
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

赵平甫幽居八操 其四 竹斋操

宋代 杨万里

客来何闻,客去何嗔。左右前后惟此君。德不孤,必有邻。

芗林五十咏 其三十六 药栏

宋代 杨万里

日出花药丽,风生芝朮香。枕中兼肘后,别有不传方。

清晓洪泽放闸四绝句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起来霜重满淮船,更觉今朝分外寒。放闸老兵殊耐冷,一丝不挂下冰滩。

寒食前一日行部过牛首山七首 其六

宋代 杨万里

捣蓝作雨两宵倾,生怕难乾急放晴。一路东皇新晒染,桑黄麦绿小枫青。

得寿仁寿俊二子书皆以病不及就试且报来期二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二子何时到,三秋欲尽头。收渠半张纸,洗我一年愁。

不得毛锥力,元非子墨羞。海山寒更碧,整驾待同游。

新凉感兴

宋代 杨万里

初退生衣进熟衣,新凉只与睡相宜。
草争人迹微疏处,荷怯秋风欲动时。
又是一年将过眼,如何两鬓不成丝。
中元节後新来懒,草册才抄第二诗。

初夏即事十二解 其十二

宋代 杨万里

王家麈柄绿琼香,萱草偷来柄更长。藏却柿红缨拂子,菖蒲节里放风光。

一鹭先立池中,有双鹭自外来。先立者逐之,双鹭亟去,莫敢敌者

宋代 杨万里

鹭鸶各自有食邑,长恐诸侯客子来。一鹭忽追双鹭去,穷追尽处始飞回。

九月一日夜宿盈川市

宋代 杨万里

下滩一日抵三程,到得盈川也发更。
两岸渔樵稍灯火,满江风露更波声。
病身只合山间老,半世长怀客里情。
西畔大星如玉李,伴人不睡向人明。

过陂子径五十馀里乔木蔽天遣闷柒绝句 其四

宋代 杨万里

为怜上轿齧人肩,下轿行来脚底穿。客子心心愁欲暮,碧云偏作半阴天。

寄题石湖先生范至能参政石湖精舍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不关白眼视青云,四海如今几若人。渭水傅岩看后代,东坡太白即前身。

整齐宇宙徐挥手,点缀湖山别是春。解遣双鱼传七字,遥知掉脱小乌巾。

送丘宗卿帅蜀三首

宋代 杨万里

人似隆中汉卧龙,韵如江左晋诸公。
四川全国牙旗底,万里长江羽扇中。
玉垒顿清开宿雾,雪山增重起秋风。
近来廊庙多西帅,出相谁言只在东。

西斋旧无竹予归自毗陵斋前忽有竹满庭盖墙外之竹迸逸而生此也喜而 ...

宋代 杨万里

平生取友孤竹君,馆之山崦与卜邻。风衿月佩霜雪身,只谈风节不论文。

我开西斋对清润,每嫌隔窗不相近。别来桃李一再花,我长在外君在家。

归来西斋挂窗处,此君忽在窗前住。绕墙检校无来路,此君来路从何许。

向来先生初出去,遣猿看墙鹤看户。如何鹤睡眼未开,此君一夜过墙来。

明朝稚子满庭砌,豹文玉骨龙苗裔。春风吹堕锦衣裳,仰看青士冠剑长。

先生岂惜窗前地,与君同醒复同醉。

新晴西园散步四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池水初生盖玉沙,雨馀碧草卧堤斜。日摇波影缠桥柱,绣出栾枝遍地花。

早朝紫宸殿贺雪呈尤延之二首

宋代 杨万里

雪妃月姊宴群仙,珠阁银楼集玉鸾。
老子来看收不彻,梅梢拾得水精盘。

昨日访子上不遇裴回庭砌观木犀而归再以七言乞数枝

宋代 杨万里

昨携儿辈扣云关,绕遍岩花恣意看。苔砌落深金布地,水沉烝透粟堆盘。

寄诗北阮赊秋色,供我西窗当晚餐。小朵出丛须折却,莫教折破碧团栾。

再并赋瑞香水仙兰三花

宋代 杨万里

水仙头重力纤弱,碧柳腰支黄玉萼。娉娉袅袅谁为扶,瑞香在旁扶著渠。

春兰初芽嫩仍短,娇如稚子无人管。瑞香绿荫浓如云,风日不到况路尘。

生时各在一山许,畦丁作媒得相聚。三花异种复异妆,三花同韵更同香。

诗人喜渠伴幽独,不道被渠教断肠。

圩丁词十解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圩田元是一平湖,凭仗儿郎筑作圩。万雉长城倩谁守,两堤杨柳当防夫。

万安道中书事德三首

宋代 杨万里

携家满路蹈春华,儿女欣欣不忆家。
骑吏也忘行役苦,一人人插一枝花。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