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修竹芙蓉四首 其三

修竹芙蓉四首 其三

明代 董纪

竹上当年泪未消,又将红粉湿鲛绡。月明听鼓云中瑟,魂断苍梧尚可招。

诗人董纪的古诗

谢李孟起同知惠扇

明代 董纪

南浦朝云月样裁,歘然飞坠五茸来。冰丝细薄难为骨,蝉翼轻盈增脱胎。

重价倍增凡俗妒,仁风一播郁蒸开。欲酬远意将何物,草草题诗愧不才。

打姑恶二首 其二

明代 董纪

姑恶何恶怨未终,世人至今无此风。尔啼莫来近我屋,我姑不与尔姑同。

春山晓思图为佥宪林彦恭

明代 董纪

阁雨轻云已弄晴,窗间曙色渐分明。幽人正被宿酲恼,啼鸟隔帘三四声。

匡方人家

明代 董纪

流水溅溅白石滩,疏林红叶半凋残。溪边略彴山前屋,如在黄筌画里看。

薄交行

明代 董纪

古人结交能结心,云天争高海同深。许身慷慨死知己,一诺不翅千黄金。

近来此辈交难托,昨日寻盟今背约。动于利害计秋毫,未及春风已霜落。

薄交薄交奚足嗔,莫望今人似古人。

别侄董时雨二首 其一

明代 董纪

与汝同来汝独归,丁宁语别寸心违。丹阳车子龙江舸,明日东西各自飞。

次韵答俞原举五首 其一

明代 董纪

满头华发怕逢春,山鬼揶揄正笑人。祖道不沾雩峡水,征袍空染贯城尘。

已无勋业铭彝鼎,岂有声名动搢绅。但得五湖风月在,钓船还与白鸥亲。

友人续弦

明代 董纪

煎得鸾胶续断弦,玉台新镜更团圆。刘晨合有神仙分,寻着桃源洞里天。

渡船老翁

明代 董纪

送人北去又南来,路口垂杨眼见栽。自有此船摇此渡,几回到岸几回开。

惶恐滩夜泊

明代 董纪

天下只闻巫峡险,谁知此处更堪愁。舟穿乱石堆中过,帆向荒山灯下收。

闪闪燐灯随魍魉,啾啾蓬颗聚鸺鹠。滩名惶恐非虚得,一夜令人白尽头。

四时词 其四

明代 董纪

江天欲雪云已同,画堂和气春风中。银鹅金凤盘翠沓,肉屏光照氍毹红。

熊掌驼峰羊尾酒,锦筝宝瑟如荑手。烛花落剪香半奁,铜壶滴漏三更后。

立春日偶书

明代 董纪

我生行年四十五,去年失恃今何怙。四人兄弟一人在,敢叹零丁与孤苦。

家贫无田惟有书,读书未遇将何如。不农不商又不禄,百事无成生计疏。

大儿痴顽无好田,见人懒作低头揖。小儿学语未分明,近始扶床能独立。

山妻抱儿认父面,愿汝父子长相见。但令骨肉在眼前,到老不嫌贫与贱。

纫穿补绽无时息,昼纺绵花连夜绩。食指衣身累转多,头焦鬓秃空啾唧。

婢较初来过半长,手拙未解调羹汤。学攻针线更迟钝,两日一裤缝三行。

苍头入门懒无匹,面垢脚朘常菜色。使令内外岂云无,自然不得分毫力。

破屋数间如玉川,床头旧物馀青毡。愁来就枕且醉眠,万事得失皆由天。

游观音山简主僧大用并范彦华

明代 董纪

两山出云气,众山自开晴。游人看山来,浮舟绕山行。

舟行虽可意,未惬登览情。舍舟入山去,山僧出相迎。

问予从何来,谓予欲何征。殷勤待远客,茶香石泉清。

范卿文正孙,解后诘姓名。自言在山住,欢爱如平生。

追陪极遐眺,高步凌云轻。细路曲穿岭,旁出猿猱惊。

千里析秋毫,所向双眼明。灵岩见孤塔,去鸟投天平。

风帆太湖口,烟火夫差城。沧海东南流,青天西北倾。

后巘方献奇,前㟧巧已呈。何当庐涧阿,听此潺湲声。

尘襟正披豁,落日催归程。怅然别二子,私与烟霞盟。

四时词 其二

明代 董纪

象床翠拂潇湘水,碧纱如烟吹不起。珊瑚云枕七宝妆,玉山自倒冰壶里。

荷花鸂鶒银屏光,扇车风来薇露香。佳人雪手捲轻翠,荔枝压浆调蔗霜。

小山丛竹四首 其四

明代 董纪

去湿茱萸酒,扶衰枸杞茶。满山屯玉气,平地出丹砂。

屏风画意二首 其一

明代 董纪

杏花如锦柳如丝,髣髴西湖二月时。诗意不过模画意,何须画里更题诗。

晚到豫章闻临江分司船已先过乃胡彦恭也

明代 董纪

豫章城下水连空,豫章城头落日红。彭蠡渔歌来隐隐,临江使鹢去匆匆。

珠帘不见滕王阁,铁柱犹存许令宫。南浦西山只如此,古今怀抱几人同。

次韵沙允恭感怀二首 其一

明代 董纪

莫向春风忆旧游,老年怀抱不禁愁。自来自去堂前燕,相逐相呼树底鸠。

行乐有孤灵运屐,笑谈无复庾公楼。武昌门外多官柳,能有几株今尚留。

答张梦辰见寄

明代 董纪

比似杜陵心更忙,无钱自买百花庄。气消尘匣斗牛剑,梦短客檐风雨床。

湖海知名交岂少,林泉得所趣偏长。明年果遂归田计,钓月耕云乐未央。

琴清轩为豫章胡若思

明代 董纪

轩静琴清风撼棂,香烟初直酒初醒。丁宁鹤语来华表,髣髴龙吟隔洞庭。

织女停梭天上泣,湘灵掩瑟月中听。改弦别作梅花弄,碧落云消白露零。

董纪

董纪

董纪,明字良史,后以字行,更字述夫,号一槎,上海人。洪武(一三六八至一三九八)中任江西按察佥事。善草书。著西郊笑端集。《书史会要、大观录》► 278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