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赠天台僧

赠天台僧

明代 董其昌

雪堂行脚到朱门,檀度几缘属利根。塑性若能通佛性,赤城霞里瑞光屯。

诗人董其昌的古诗

读寒山子诗漫题十二绝 其三

明代 董其昌

儒衣僧履道家巾,三教无依是此人。馀子纷纷立门户,长空不倩扫埃尘。

赠郑范溪大司马行边

明代 董其昌

元臣节钺九天开,经略勋猷亦壮哉。组练秋飞辉日月,玺书朝启役风雷。

行歌汉垒军容变,声到河湟虏气摧。敢以铙歌酬祖席,营平故是折冲才。

詶临潼王二首 其一

明代 董其昌

玉井青莲秋正芬,函关紫气昼氤氲。史公同姓诸王表,天老真形应岳文。

眉宇故应龙有种,烟霞只恋鹤为群。无能授简训枚马,远想雄风礼白云。

送周观察斗垣二首 其二

明代 董其昌

霜鸿声里动骊歌,惜别难将别赋摹。大海尚存知己在,阳春未许和人多。

帝师城下寻黄石,野客衡门掩绿萝。宪府勋名悬日月,重瞻宫衮岂蹉跎。

题李霖寰少保平播册

明代 董其昌

亲从黄石授书来,盟府勋名切上台。主帅几谁劘虎穴,文人今有画麟台。

旌旂陡觉风云变,图版重将混沌开。元老黑头真不数,金瓯还倚补天才。

紫茄五首 其一

明代 董其昌

何物昆崙种,曾经御苑题。似葵能卫足,非李亦成蹊。

落实寻常味,攀条径寸低。玉盘如可荐,宁复怅云泥。

题璇源张郡侯却金舆颂册

明代 董其昌

此判南山不可移,颂声宁独美双岐。即看华表含愁意,正是秦宫传胆时。

天子再传关右事,史家添入岘亭碑。却金应拜黄金赐,名姓书屏黼扆知。

赠倪冰泉相士

明代 董其昌

三度相过二十年,中更陵谷几茫然。不须更揣神仙骨,似我林泉巳近仙。

张君山丈北游作此为赠时时展观家山不远

明代 董其昌

万壑千峰拥大行,半归粉本半奚囊。故应眼孔无拳石,凭寄乡心到草堂。

赠煎茶僧

明代 董其昌

怪石与枯槎,相将度岁华。凤团虽贮好,只吃赵州茶。

送杨学博弘聚北上

明代 董其昌

结束征镳指帝京,眉山昆岫两峥嵘。东方尽奏三千牍,上国高悬十五城。

正尔劻勷勤策士,莫将表饵当谈兵。曲江旧侣知馀几,却喜君家有士衡。

寿谢使君象三

明代 董其昌

凤毛标格迥难齐,百里犹称枳棘栖。露酿江花符制锦,霜悬水镜笔燃犀。

輶轩载笔书驯雉,闾井还淳似祝鸡。若向黑头论介寿,天章一道紫为泥。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 其十五

明代 董其昌

颂酒深衷岂放憨,二豪何以视耽耽。将因巢许为师友,自与羲皇机子男。

清浅锦机襄转七,纵横雅爵醉挥三。孝标虽有伤时论,未见山中此盍簪。

葛赠公专祠诗 其一

明代 董其昌

清世家声万石参,占星岱北斗之南。似从彪史开班掾,又溯龙门到马谈。

鲁国诗书归大雅,汉官遗从启遗函。拟将银管编家谱,有道碑文岂得惭。

送章阳东归省

明代 董其昌

珠林幸见一枝荣,无限慈帏意气生。待诏早承休浣命,舞衣遥慰倚闾情。

鸰原秋冷燕丹水,乌喃春携颖叔羹。莫以孤臣难叱驭,板舆何处不王程。

送张璇源郡侯入觐

明代 董其昌

两都词赋两岐歌,神爵循良此更过。吾土风谣非旧日,几年江海地生波。

趋朝人地双龙贵,上计行装一鹤多。野老临岐无限意,酬知惟有颂中和。

省耕图

明代 董其昌

融风煽时燠,东皋农事起。田畯遵时令,平秩从兹始。

沟塍纡以直,畚锸烟云里。腰镰乍刈葵,携馌齐□□。

炊黍鹑野际,熙阳鸾旂丽。京坻襜襜衣,剡剡染场履。

天近雨粟多,日临土膏美。汗漫八骏游,芜没三推址。

眷此省耕仪,风规传画史。愿置黼座前,劳农振前轨。

赠蒋山人二首 其二

明代 董其昌

閒来倚棹吕蒙城,几度从君听鹤鸣。岁俭自饶千树橘,气豪宁食五侯羹。

酒人直许中贤圣,农话惟应较雨晴。史笔倘修高士传,蒋家今古两元卿。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 其八

明代 董其昌

餐取峰霞坐翠岚,云根劖出小终南。窗悬虚室常生白,帖仿萧斋欲过蓝。

山长旧来鸿自一,市喧还笑虎成三。应怜惠子能知我,雅道寥寥有荷担。

詶胡小山盐台二首 其二

明代 董其昌

江海风烟揽辔论,百城守长拜行轩。朅从绣斧临吴甸,几为闾阎秋帝阍。

挟笔千秋高雪调,熬波万灶矗云屯。鱼盐岂有藏名者,莫以于旄访席门。

董其昌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 37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