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三月三日上忠襄坟因之行散得十绝句 其七

三月三日上忠襄坟因之行散得十绝句 其七

宋代 杨万里

粉捏孩儿活逼真,象生果子更时新。输赢一掷浑闲事,空手入城羞杀人。

诗人杨万里的古诗

夜泊平望终夕不寐三首

宋代 杨万里

一生行路便多愁,落得星星雨鬓秋。
数尽归程到家了,此身犹未出苏州。

忆秦娥(初春)

宋代 杨万里

新春早。春前十日春归了。春归了。落梅如雪,野桃红小。
老夫不管春催老。只图烂醉花前倒。花前倒。儿扶归去,醒来窗晓。

悯农

宋代 杨万里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寄题刘巨卿家六咏 其一 诣斋

宋代 杨万里

紫鸾自超诣,一日可天地。儿郎但读书,圣处底难至。

月中炬火发仙山驿小睡射亭五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踏月何销秉炬行,也防月落未天明。果然留下长庚去,更赚行人作晓星。

南斋前梅花二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山园腊里日疏芜,只有南斋最起予。竹映梅花花映竹,翠毛障子玉妃图。

晨炊叱驭驿观海边野烧

宋代 杨万里

南海惊涛卷玉缸,北山野烧展红幢。山神海伯争新巧,并慰诗人眼一双。

虞丞相挽词三首

宋代 杨万里

负荷偏宜重,经纶别有源。
雪山真将相,赤壁弃乾坤。
奄忽人千古,凄凉月一痕。
世无生仲达,好手未须论。

题文发叔所藏潘子真水墨江湖八境小轴 其三 庐山霁色

宋代 杨万里

彭泽收积雨,庐山放嫩晴。多情是瀑布,只作雨中声。

舟中新暑止酒

宋代 杨万里

新暑酒不宜,作热妨夜睡。
不如看人饮,亦自有醉意。
彼饮吾为咽,所美过於味。
同舟笑吾痴,吾不羡渠醉。
安知醉与醒,谁似谁不似。

与子仁登天柱冈过胡家塘莼塘归东园四首 其四

宋代 杨万里

厌看家园桃李春,踏青行遍四山村。芳菲看尽还归看,看得园花特地新。

留题筠庵以一盖层出如蓑衣然

宋代 杨万里

茂林脩竹翠光中,那得披蓑一老翁。白石砌成珠子径,黄一裹却水晶宫。

夏凉冬暖非人境,雪打霜封即钓篷。老子明朝便东去,更携瓦枕享松风。

尝荼

宋代 杨万里

月中露下摘荼糜,泻酒银瓶花倒垂。若要花香薰酒骨,莫教玉醴湿琼肌。

一杯堕我无何有,百罚知君亦不辞。敕赐深之能几许,野人时复一中之。

送子仁侄南归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再岁来相款,三杯忽语离。忍将垂老泪,滴作送行诗。

子去侬犹住,身留梦亦随。南溪旧风月,千万寄相思。

送朝士使虏

宋代 杨万里

又见皇华赋北征,谪仙俊气似秋鹰。诗成紫塞三更月,马渡黄河十丈冰。

赵北燕南有人否,禽胡归汉竟谁曾。天家社稷英灵在,佳气时时起五陵。

和闽漕傅安道郎中送毛平仲诗韵寄谢惠书及诗

宋代 杨万里

宣城讯后忽年馀,闽水风来又岁除。人品只今推正始,诗声何止过黄初。

岂无天上同朝友,不寄山中半纸书。珍重故人多问我,鬓毛半脱齿全疏。

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

宋代 杨万里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不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不

游蒲涧呈周帅蔡漕张舶

宋代 杨万里

胜日从公蒲涧游,万壑声满千崖秋。一径如蛇三百曲,绕尽山腹到山头。

穹岩千仞欹欲裂,仰看飞泉泻云窟。锵成环佩奏成琴,溅作珠玑霏作雪。

步穿危磴攀苍藤,忽上穹岩顶上行。人在半天泉在井,不敢下瞰惟闻声。

只怪前驱深不见,须臾却向前山转。海风吹袖万丈长,海水去人一弓远。

老僧云卧晏未兴,先遣长松夹道迎。小参古殿黄面老,不见旧日安期生。

景泰上方半堵壁,城中望之雪山白。却从景泰望城中,晓日楼台焕金碧。

君不见中流千金博一壶,不如游山饥时粥一盂。

金印系肘大如斗,不如游山倦时一杯酒。安期飞升今几年,祖龙不是不求仙。

至今年年七月二十五,倾城游人来访古。

不寐听雨

宋代 杨万里

雨到中霄寂不鸣,只闻风拂树梢轻。
瓦沟收拾残零水,并作檐间一滴声。

烛下瓶中江蜡二梅

宋代 杨万里

江梅蜡梅同日折,白昼看来两清绝。
如何对立烛光中,只见江梅白於雪。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