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垂丝海棠盛开

垂丝海棠盛开

宋代 杨万里

垂丝别得一风光,谁道全输蜀海棠。
风搅玉皇红世界,日烘青帝紫衣裳。
嬾无气力仍春醉,睡起精神欲晓妆。
举似老夫新句子,看渠桃杏敢承当。

诗人杨万里的古诗

郡圃上巳二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旋收雨夕放晴晨,禊日风光正可人。间白参红方是锦,疏桃散李不成春。

郡圃杏花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迥出千花合受降,不然受拜亦何妨。行穿小树寻晴朵,自挽芳条嗅暖香。

却恨来时差已晚,不如清晓看新妆。朗吟清露温风句,恼杀诗翁只断肠。

游蒲涧呈周帅蔡漕张舶

宋代 杨万里

胜日从公蒲涧游,万壑声满千崖秋。一径如蛇三百曲,绕尽山腹到山头。

穹岩千仞欹欲裂,仰看飞泉泻云窟。锵成环佩奏成琴,溅作珠玑霏作雪。

步穿危磴攀苍藤,忽上穹岩顶上行。人在半天泉在井,不敢下瞰惟闻声。

只怪前驱深不见,须臾却向前山转。海风吹袖万丈长,海水去人一弓远。

老僧云卧晏未兴,先遣长松夹道迎。小参古殿黄面老,不见旧日安期生。

景泰上方半堵壁,城中望之雪山白。却从景泰望城中,晓日楼台焕金碧。

君不见中流千金博一壶,不如游山饥时粥一盂。

金印系肘大如斗,不如游山倦时一杯酒。安期飞升今几年,祖龙不是不求仙。

至今年年七月二十五,倾城游人来访古。

晓登万花川谷看海棠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准拟今春乐事浓,依前枉却一东风。年年不带看花福,不是愁中即病中。

疑露堂前紫薇花两株,每自五月盛开,九月乃衰

宋代 杨万里

似痴如醉弱还佳,露压风欺分外斜。
谁道花无红十日,紫薇长放半年花。

早行鸣山二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淡淡清霜薄薄冰,晓寒端为作新晴。殷勤唤醒梅花睡,枝上春禽一两声。

山村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歇处何防更歇些,宿头未到日头斜。风烟绿水青山国,篱日紫茄黄豆家。

雨足一年生事了,我行三日去程赊。老夫不是如今错,初识陶泓计已差。

观雪二首

宋代 杨万里

坐看深来尺许强,偏於薄暮发寒光。
半空舞倦居然嬾,一点风来特地忙。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无香。
倩谁细橪成汤饼,换却人间烟火肠。

壬寅岁朝发石塔寺

宋代 杨万里

晓钟梦裹苦相呼,强裹乌纱照白须。只有铜炉烧柏子,更照玉盏泻屠酥。

佛桑解吐四时艳,铁树还如九节蒲。省得一朝疲造请,却教终日走长涂。

水螳螂歌

宋代 杨万里

清晨洗面开篷门,巨螳螂在水上奔。前怒两臂秋竹竿,后拖一腹春渔船。

偶然拾得破蛛网,挈取四角沉重渊。柳上螳螂工捕蝉,水上螳螂工捕鳣。

捕蝉顿顿得蝉食,捕鳣何曾得鱼吃。

寒食前一日行部过牛首山七首 其四

宋代 杨万里

出了长干过了桥,纸钱风里树萧骚。若无六代英雄骨,牛首诸山肯尔高。

得寿仁寿俊二子中涂家书三首 其三

宋代 杨万里

我昔如汝长,壮志在四方。集贤给笔札,秉烛促夜装。

平明出门去,振衣不徬徨。先君泫然泣,感我令我伤。

先君顾我语,汝行勿断肠。它日汝养子,此悲会身当。

老怀追陈迹,心折涕泗滂。

和张倅子仪送鞓红、魏紫、崇宁红醉、西施四

宋代 杨万里

洛花移种到松江,国也天香内样妆。
老里懒边无好思,为渠觅句却穷忙。

蚤起秣陵镇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山路祇言迥,农家俱夙兴。短长群稚子,回避一田塍。

随犬能知路,骑牛底用绳。兹行有胜事,何处不丰登。

昨日访子上不遇裴回庭砌观木犀而归再以七言乞数枝

宋代 杨万里

昨携儿辈扣云关,绕遍岩花恣意看。苔砌落深金布地,水沉烝透粟堆盘。

寄诗北阮赊秋色,供我西窗当晚餐。小朵出丛须折却,莫教折破碧团栾。

午过横林回望惠山二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道是冰销快水程,不知青女解藏冰。芦花多处竹阴底,砌作瑶堤不计层。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咏 其二 仁智堂

宋代 杨万里

学子可怜生,远来参老子。仁智若为谈,指似秋山水。

静坐池亭二首

宋代 杨万里

胡床倦坐起凭栏,人正忙时我正闲。
却是闲中有忙处,看书才了又看山。

不寐听雨

宋代 杨万里

雨到中霄寂不鸣,只闻风拂树梢轻。
瓦沟收拾残零水,并作檐间一滴声。

芗林五十咏 其十六 通幽径

宋代 杨万里

点检苔花晕,微茫拄杖痕。酴醾几开落,山雨湿黄昏。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