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杨万里
炎晖十叶生太皇,即宋光武赵少康。皇穹柱折地无轴,再赵三极纪八荒。
与天同仁自同寿,八十万岁登九九。淳熙天子驾苍龙,春王三朝领群后。
是时雪花晓尚飘,日华飞来雪即销。玉卮滟海泛椒柏,宝册错锦凋琼瑶。
虞典汉仪照亿世,可无鸿笔描天地。下帷窥园几代孙,浓墨大书三万字。
点窜封禅典引辞,涂改皇武贞符诗。珠玑金玉槌作屑,铸出夏鼎仍商彝。
歧阳石鼓鱼贯柳,浯溪石崖非好手。谁将臣陾中兴庆寿篇,刻之玉版藏名山,何千万年千万年。
明发祁门悟法寺溪行险绝六首 其二
一派泉从千丈崖,轰霆跳雪泻将来。无论惊杀行人著,两岸诸峰震欲摧。
中秋无月既望月甚佳二首 其二
月到中秋故故无,今宵月好莫渠孤。旧传月径圜千里,影落金杯只粒珠。
寒食前一日行部过牛首山七首 其四
出了长干过了桥,纸钱风里树萧骚。若无六代英雄骨,牛首诸山肯尔高。
芗林五十咏·海棠洞
记梦三首 其一
云袖危相复,霜钟韵政迟。忽然数声急,却是住撞时。
夜过杨州二首 其一
祗今何许问迷楼,更有垂杨记御沟。除却琼花与红药,杨州不是古杨州。
小舟晚兴四首 其一
箬篷旧屋雨声乾,芦䕠新檐暖日眠。枕底席边俱绿水,脚根头上两青天。
刘公佐亲家奉议挽词二首 其二
一命华其老,诸昆半作官。相高仍孝悌,不但盛衣冠。
近别那云诀,临丧独忍看。心知公不恨,我自泪难乾。
夏夜追凉
雪冻未解散策郡圃
舟中元夕雨作三首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舟过青羊望横山塔二首 其一
莫问兰溪双只牌,青羊已见玉崔嵬。去年辞了横山塔,不谓今年却再来。
野荼
去岁诸司赏物华,荼糜一会属侬家。今年不识荼糜面,却买茅柴对野花。
题赵昌父山居八咏 其四 两峰堂
踏得草鞋穿,行得汗脚损。却换一枝藤,拄到双玉笋。
过沙头三首 其二
过了沙头渐有村,地平江阔气清温。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谢唐德明惠笋
高人爱笋如爱玉,忍口不餐要添竹。云何又遣十辈来,昏要两眼为渠开。
贩夫束缚向市卖,外强中乾美安在。锦纹犹带落要泥,不论烧煮两皆奇。
猪肝累人真可怍,以笋累公端不恶。
感秋五首 其五
平生畏长夏,一念愿清秋。如何遇秋至,不喜却成愁。
书册秋可读,诗句秋可搜。永夜宜痛饮,旷野宜远游。
江南万山川,一夕入寸眸。请办双行缠,何处无一丘。
壬子正月四日后圃行散四首 其四
传语春光恰好秾,太秾恐怕恼衰翁。日华五色无寻处,只在蛛丝来去中。
书孙公谈圃谈圃载子由为黄白术将举火一猫据炉而溺须臾不见
少许丹砂和水银,鍊成紫磨赚痴人。颍滨莫笑狸奴著,却恐狸奴笑颍滨。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寄题喻叔奇国博郎中园亭二十六咏 其二十三 野塘
南溪上种芙蓉
和李子寿通判曾庆祖判院投赠喜雨口号八首 其七
阻风泊黄浦
读元白长庆二集诗
临贺别驾李子西同年寄五字诗以杜句君随丞相后为韵和以谢焉五首 ...
和昌英主簿叔送花
题连沧观呈太守张几仲
观蚁二首
一鹭先立池中,有双鹭自外来。先立者逐之,双鹭亟去,莫敢敌者
过南荡三首 其三
白含笑
初夏即事十二解 其四
盱眙军无梅,郡圃止有蜡梅两株二首
题吕子明国谕退庵
水纹二首 其一
念奴娇(上章乞休致,戏作念奴娇以自贺)
次公满秩来归,偶上已、寒食同日,父子小酌
雪后晓过八盘岭诣东宫谢受左司告二首 其一
仲良见和再和谢焉四首 其一
蚤起秣陵镇二首 其二
归路过南溪桥二首
问月二首 其二
东窗梅影上有寒雀往来
清明雨寒八首
赠阁皂山懒云道士诗客张惟深二首 其一
梳头看可正平诗有"寄养直时未祝发"等篇,
易允升画像赞
归去来兮引
过洛社望南湖暮景三首 其一
昌英知县叔作岁坐上赋瓶里梅花时坐上九人七首 其六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
春晴怀故园海棠
寒食前一日行部过牛首山七首 其三
赠写真刘敏叔秀才二首 其一
雪晴二首 其二
过京口以南见竹林
严陵决曹易允升自官下遣骑归写予老丑因题其额
沉虞卿秘监招游西湖
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
月下果饮七首 其一
己未春日山居杂兴十二解 其十
自音声岩泛小舟下高溪
清明日午憩黄池镇
山庄李花
雪后十日日暖雪犹未融
寄题喻叔奇国傅郎中园亭二十六咏横枝
送朝士使虏
过陂子径五十馀里乔木蔽天遣闷柒绝句 其四
晚泊杨州
故太恭人董氏挽词五首 其五
春寒早朝
多稼亭日色甚暖忽有雪数片自晴空而下已而复无
题吴梦与古乐府
怀古堂前小梅渐开四首 其四
新晴西园散步四首 其四
上元前一日游东园看梅三首 其三
晚归再度西桥四首 其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