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杨万里
稍喜归涂中半程,犹愁泥潦未知晴。雨来也不怜行客,风过何须作许声。
宿牧牛亭秦太师坟庵
函关只有一穰侯,瀛馆宁无再帝丘。天极八重心未死,台星三点坼方休。
只看壁后新亭策,恐作栘中属国羞。今日牛羊上丘垄,不知丞相更嗔不。
雨作,抵暮复晴五首
题王亚夫检正岘湖堂
西岘山光照旧庐,北湖水色漾新居。翠鬟夜欲凌波去,玉镜晨当扫黛初。
万壑千岩双不借,轻风细浪一夫须。来书便当催诗雨,雪后灯前卷复舒。
道旁桐花
午睡起
过雨馀秋暑,移床拣午凉。小风吹醉面,凛气忽如霜。
日脚何曾动,桐阴有底忙。倦来聊作睡,睡起更苍茫。
族人同诸友问疾二首
上巳同沈虞卿尤延之王顺伯林景思游湖上得十绝句呈同社 其四
天色䰒松未肯收,吾侪自乐不曾愁。随宜旋旋商量著,晴即闲行雨即休。
夜过杨州二首 其一
祗今何许问迷楼,更有垂杨记御沟。除却琼花与红药,杨州不是古杨州。
正月五日以送伴借官侍宴集英殿十口号 其七
猛士缘竿亦壮哉,踏空舞阔四裴回。一声白雨催花鼓,十二竿头总下来。
醉卧海棠图歌赠陆务观
分宜迸旅逢同郡客子
和段季承左藏惠四绝句
赵达明太社四月一日招游西湖十首 其七
和靖先生坟已荒,空馀松竹故苍苍。王孙自洗鸬鹚杓,满酌真珠酹一觞。
送抹利花与庆长
江梅去去木犀晚,萱草石榴刺人眼。抹利独立幽更佳,龙涎避香雪避花。
朝来无热夜凉甚,急遣山童问花信。一枝带雨折来归,走送诗人觅好诗。
云际寺前山顶却望幡竿鹧鸪诸山二首 其二
远近青山列画屏,近山浓抹远山轻。高屏已出低屏外,更有孤峰出一层。
题吴梦与古乐府
金麦褰帷银蒜钩,水光殿后月华楼。莺歌花笑柳起舞,何处人间更有愁。
吴郎那得吴宫语,梦里苧罗人道许。低红掩翠曲未终,小儿索饭啼门东。
追和尤延之检详紫宸殿贺雪
锡山诗老立层霄,黄竹赓歌宴在瑶。有客梦中闻雪作,曲肱篷底信船摇。
遥知端叶飘香袖,笑向梅花趁早朝。未叹山人负猿鹤,负渠缩项与长腰。
毗陵辞满出舍添倅厅
小住丞厅更一旬,客魂先入故乡春。未离鼓角声中梦,已是谯门外面人。
雪霁晓登金山
焦山东,金山西,金山排霄南斗齐。天将三江五湖水,并作一江字杨子。
来从九天上,泻入九地底。遇岳岳立摧,逢石石立碎。
乾坤气力聚此江,一波打来谁敢当。金山一何强,上流独立江中央。
一尘不随海风舞,一砾不随海潮去。四旁无蒂下无根,浮空跃出江心住。
金宫银阙起峰头,槌鼓撞钟闻九州。诗人踏雪来清游,天风吹侬上琼楼,不为浮玉饮玉舟。
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
寒食前一日行部过牛首山七首 其七
一春今岁两中和,信道韶华定较多。二月半头花已尽,脱空日月退还他。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醉笔呈尚长道
十月四日,同子文,克信,子潜,子直,材翁
南溪上种芙蓉
后圃秋步
池冰二首 其一
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
谢陈希颜惠兔羓
跋黄文若诗卷
郡圃雪销已尽惟馀城阴一街雪
人日出游湖上十首 其七
自彭田铺至汤田,道旁梅花十余里
和李子寿通判曾庆祖判院投赠喜雨口号八首 其七
题汪季路所藏李伯时飞骑斫鬃射杨枝及绣毬图二首 其二
三花斛三首右兰花
醉後捻梅花近壁,以灯照之,宛然如墨梅
自嘲白须三首基
丁亥正月新晴晚步二首
跋徐恭仲省干近诗三首 其三
题朱伯勤千峰紫翠楼二首 其一
夏夜月下独酌二首
夏月频雨
尝荼
缓辔入东宫门望见渔浦山
雨中酴醾
静坐池亭二首
得寿仁寿俊二子中涂家书三首 其一
寄题太和宰赵嘉言勤民二图 其一
仲良见和再和谢焉四首 其一
题李子立知县问月台
碧落洞前滩水三首 其二
踏青
又题寺后竹亭
德远叔坐上赋肴核八首糟蟹
走笔和张功父玉照堂十绝句 其四
谢江东耿漕曼老寄书并与沈侍郎唱和诗二首 其二 谢唱和佳句
清明雨寒八首
晚归再度西桥四首 其三
舟过青羊望横山塔二首 其一
闷歌行十二首
四印室长句效刘信夫作,呈信夫
南溪弄水,回望山园梅花
行役有叹 其一
和范至能参政寄二绝句 其一
雪後寄谢济公、材翁联骑来访,进退格
祷雨报恩因到翟园四首 其三
送次公子之官安仁监税
舟中元夕雨作三首
寄题曾子与竞秀亭
明发祁门悟法寺溪行险绝六首 其二
昨日访子上,不遇。裴回庭砌观木犀而归,再
入陂子径
腊里立春蜂蝶辈出
留题筠庵以一盖层出如蓑衣然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咏 其六 观善斋
芗林五十咏 其三十一 梨花原
走笔和张功父玉照堂十绝句 其一
和张倅子仪送鞓红、魏紫、崇宁红醉、西施四
望谢家青山太白墓二首 其一
之永和小憩资寿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