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杨万里
阳林日暖雪全销,阴径琼瑶尚寸高。半疋斜铺白花锦,倩谁裁作水霜袍。
雨後田间杂纪五首
寒食雨中同舍约游天竺得十六绝句呈陆务观 其八
清远溪中小闸头,遮栏溪水不教流。山僧为我放一板,溅雪奔雷怒未休。
寄题荆南抚干胡仲方公廨信美楼 其一
大资孙子大参甥,磊磈胸中万卷横。楼上已堆千古恨,晚潮更作断肠声。
雪晴二首 其二
晴光雪色忽相逢,雨滴空阶日影中。珍重北檐殊韵胜,苛留残玉不教融。
寒食雨中同舍约游天竺得十六绝句呈陆务观 其六
老桧如幢翠接连,山茶作塔绿萦缠。山僧相识浑相忘,不到山中十五年。
月台夜坐二首
闷歌行十二首 其一
山行旧路不堪重,及汎湖波又阻风。世上舟车无一稳,乾坤可是剩诗翁。
晓登怀古堂
度暑过于岁,初凉别是天。独穿秋露草,来看晓风莲。
病骨殊轻甚,幽襟一洒然。不妨聊吏隐,何必更林泉。
故少师张魏公挽词三章 其一
出昼民犹望,回军敌尚疑。时非不吾以,天未胜人为。
自别知何恙,从谁话许悲。一生长得忌,千载却空思。
走笔和张功父玉照堂十绝
留题碧落堂
仙人白日上青冥,千载如闻月下笙。南北万山俱在下,中间一水独穿城。
江西个是绝奇处,天下几多虚得名。滕阁孤台非不好,祇缘犹带市朝声。
东园新种桃李,结子成阴,喜而赋之
桃李今春胜去春,添新换旧却重新。冥搜奇特根窠底,妙简团栾树子匀。
移处带花非差事,登时著子亦娱人。坡云十载方成荫,未解诚斋别有神。
正月将晦繁星满天
寄题刘直卿冰壶二首 其二
壶里清冰冰里人,个边无地可留尘。何时去弄池中月,照我星星白发新。
平望夜景
二鼕鼕,三当当。夜泊平望更点长,新月无光湖有光。
昨宵一雪今宵霜,犬吠两岸归人忙。夜深人静无一事,画烛泣残人欲睡。
忽有渔船外水来,一棹波声风雨至。半生堕在红尘中,浮家东吴东复东。
楼船夜宿琉璃国,谁言别有水精宫。
月台夜坐二首 其一
秋日非无热,秋宵至竟清。老夫连数夕,露坐到三更。
风急星明灭,云行月送迎。追驩追不得,驩却偶然成。
上巳三首 其一
上巳春阴政未开,寒窗愁坐冷于灰。冻蝇触纸飞还落,仰面翻身起不来。
壬子正月四日后圃行散四首 其四
传语春光恰好秾,太秾恐怕恼衰翁。日华五色无寻处,只在蛛丝来去中。
过阊门溪
黟祁二邑水分源,到此同流怒政奔。忽值两山盘作峡,更峨双石插为门。
中通翠浪才容线,仰看青天细似盆。滟滪瞿唐姑未问,祗经此险已销魂。
多稼亭看梅二首 其二
梅花不合太争春,政盛开时却恼人。试折一枝轻著手,惊飞万点扑衣巾。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甲子初春即事六首 其五
行路难五首 其一
重九前四日昼睡独觉
芗林五十咏 其二十三 白鹤亭
将赴高安出吉水报谒县官归涂宿五峰寺二首 其二
过真阳峡六首
正月五日以送伴借官侍宴集英殿十口号 其七
荔枝歌
含笑花
暮热游荷池上五首 其一
丁亥正月新晴晚步二首 其二
水调歌头(贺广东漕蔡定夫母生日)
送抹利花与庆长
尤延之检正直庐窗前红木犀一小株盛开戏呈延之
过景星山山顶一石孤立又名突星山
追和尤延之检详紫宸殿贺雪
寄题开州史君陈师宋柴扉
寄题喻叔奇国博郎中园亭二十六咏 其十 花屏
刘平甫挽诗二首 其一
舟中元夕雨作三首
雪后晓过八盘岭诣东宫谢受左司告二首 其一
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闻莺与大儿议秋凉一出游山三首 其一
问春二首 其二
与次公夜酌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
秋雨叹十解 其一
郡圃晓步因登披仙阁四首 其四
郡圃杏花二首 其二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二首
三月二十七日送春绝句
和张寺丞功父八绝句 其五
幽居感兴
夙兴待旦二绝 其一
己未春日山居杂兴十二解 其八
萧照邻参政大资挽诗
雪后东园午望
书莫读
清明日午憩黄池镇
送次公子之官安仁监税
送叶叔羽寺丞持节淮东二首 其二
昌英知县叔作岁坐上赋瓶里梅花时坐上九人七首 其六
二月一日雨寒五首
醉後捻梅花近壁,以灯照之,宛然如墨梅
题刘朝英进斋
延陵怀古三首 其三 东坡先生
赵平甫幽居八操 其三 醉石操
和徐盈赠诗二首 其二
题永丰刘伯英双清亭
初夏即事十二解 其七
舟中新暑止酒
清明雨寒八首
雨后行郡圃
次东坡先生用六一先生雪诗律令龟字二十韵旧禁玉月梨梅练絮白舞鹅 ...
盱眙军无梅,郡圃止有蜡梅两株二首
李与贤来访自言所居幽胜甚似剡溪因以似剡名其庵出闲居五咏因次其 ...
晚过黄洲铺二绝 其二
春日六绝句 其四
醉眠夜闻霜风甚紧,起坐达旦二首
读武惠妃传
送张定叟二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