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夏夜月下独酌二首

夏夜月下独酌二首

宋代 杨万里

月忿云遮却,云遭月辊翻。
斩新灯世界,特地玉乾坤。
兔舞催诗句,蟾醒笑醉魂。
姮家且莫睡,照管失金盆。

诗人杨万里的古诗

东窗梅影上有寒雀往来

宋代 杨万里

梅花寒雀不须摹,日影描窗作画图。
寒雀解飞花解舞,君看此画古今无。

和庆长怀麻阳叔二诗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自幼仍投老,相欢不解愁。政缘湖外别,负却竹林秋。

佳政真馀事,闻人说甚休。不应野水渡,横此济川舟。

郡圃上巳二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旋收雨夕放晴晨,禊日风光正可人。间白参红方是锦,疏桃散李不成春。

下横山,滩头望金华山四首

宋代 杨万里

山思江情不负伊,雨姿晴态总成奇。
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

走笔和张功父玉照堂十绝

宋代 杨万里

健青新走一梢长,外月东风引得狂。
定自今番春色里,新枝别样占年光。

饯洪帅张伯子华学尚书移镇京口

宋代 杨万里

周家天球祇一只,张家今有双白璧。前称紫薇后文昌,衙官二陆仆两唐。

金章玉句迭清锵,天孙云机织锦裳。松心竹节争老苍,冰壶水镜明秋霜。

君不见于湖先生掌纶綍,二典三谟才一笔。君不见笃素先生立朝端,五臣十乱半武间。

听履星辰践台斗,翻身凤池屈伸肘。梦入飞云卷雨帘,袖却筑岩作霖手。

滕王阁上唐阿舒,春生秋杀震江湖。吏部未见张尚书,春生尽有秋杀无。

江西十州百万户,父非姓召母非杜。也祇周人两句诗,岂弟君子民父母。

又去南徐作好春,落霞秋水亦眉颦。南徐父老错欣欣,玉皇催渠转鸿钧。

寒食上冢

宋代 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书孙公谈圃谈圃载子由为黄白术将举火一猫据炉而溺须臾不见

宋代 杨万里

少许丹砂和水银,鍊成紫磨赚痴人。颍滨莫笑狸奴著,却恐狸奴笑颍滨。

寄题张仲寅甘老堂

宋代 杨万里

屏山十论抉圣心,甘老十论刮古今。古今刮得都见髓,持献玉工逢刖趾。

玉皇左相华阳封,上与阿旦双周公。荐渠金门可登仕,金门送渠外台试。

渠侬掉头不肯行,有雪可钓月可耕。恩山紫蕨椽来大,恩江白鱼船样个。

绿蓑青箬霞上卧,不知毕逋明视东西过。

题王季安主簿佚老堂二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造物那能恼我曹,软红尘里漫徒劳。是中却有商量处,且道青原几许高。

舟中奉怀三馆同舍

宋代 杨万里

岸树枝枝瘦,汀芜节节枯。
云留雪也且,风与屋相呼。
一老冻欲死,群仙知也无。
更缘诗作祟,病骨转清臞。

书莫读

宋代 杨万里

书莫读,诗莫吟。读书两眼枯见骨,吟诗个字呕眼心。

人言读书乐,人言吟诗好。口吻长作秋虫声,只令君瘦令君老。

君瘦君老且勿论,傍人听之亦烦恼。何如闭目坐斋房,下帘扫地自焚香。

听风听雨都有味,健来即行倦来睡。

月台夜坐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日落片时许,星才数点明。须臾玉棋子,遍满碧瑶枰。

向晚垂垂雨,通宵得得晴。秋蛩伴侬语,苦底是谁声。

晓起探梅四首 其三

宋代 杨万里

一祖南枝派五房,红黄萼绿蜡鸳鸯。杏红千叶元无种,谁子翻腾个样妆。

蒲桃乾

宋代 杨万里

凉州博酒不胜痴。银汉乘槎领得归。
玉骨瘦来无一把,向来马乳太轻肥。

宿新市徐公店二首

宋代 杨万里

春光都在柳梢头,拣折长条插酒楼。
便作在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

道旁店

宋代 杨万里

路旁野店两三家,清晓无汤况有茶。
道是渠侬不好事,青瓷瓶插紫薇花。

送王恭父监丞倅潼川

宋代 杨万里

淡墨抡魁政少年,蓬山璧水得诗仙。集贤学士看文笔,国子先生费酒钱。

濯锦江头频入梦,桃花水面送归船。平分风月真聊尔,不日来朝尺五天。

双峰定水璘老送木犀香五首 其三

宋代 杨万里

山童不解事,著火太酷烈。要输不尽香,急唤薄银叶。

宋代 杨万里

雪花遣霰作前锋,势破张皇欲暗空。
筛瓦巧寻疏处漏,跳阶误到暖边融。
寒声带雨山难白,冷气侵人火失红。
方讶一冬暄较甚,今宵敢叹卧如弓。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