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静坐池亭二首

静坐池亭二首

宋代 杨万里

胡床倦坐起凭栏,人正忙时我正闲。
却是闲中有忙处,看书才了又看山。

诗人杨万里的古诗

六月九日晓登连天观

宋代 杨万里

小立层台岸幅巾,除莺作伴更无人。
晓风草草君知麽?不为高荷惜水银。

芗林五十咏 其十 醉石

宋代 杨万里

晚酌居然醉,昏昏不自持。奇哉苍玉枕,眠到月来时。

跋黄文若诗卷

宋代 杨万里

五字长城璧不如,鼠肝虫臂得关渠。竹坡集里曾相识,惊见兰亭茧纸书。

郡圃雪销已尽惟馀城阴一街雪

宋代 杨万里

阳林日暖雪全销,阴径琼瑶尚寸高。半疋斜铺白花锦,倩谁裁作水霜袍。

类试所戏,集杜句跋杜诗,呈监试谢昌国察院

宋代 杨万里

有客有客字子美,日籴太仓五升米。
锦官城西太事微,尽醉江头夜不归。
青山落日江湖白,嗜酒酣歌拓金戟。
语不惊人死不休,万草千花动凝碧。
穉子敲针作钓钩,老夫乘兴欲东流。
巡檐索共梅花笑,还如何逊在杨州。
老去诗篇浑漫与,蛱蝶飞来黄鹂往。
时文釆动人主,来如雷霆收震怒。
一夜水高数尺强,濯足洞庭望八荒。
阊阖晴开映荡荡,安得仙人九节杖。
君不见西汉杜陵老,脱身事幽讨,
下笔如有神?汝与山东李白好,
儒术於我何有哉?愿吹野水添金杯,
焉知饿死填沟岳。如何不饮令心哀,
名垂万古知何用,万牛回首丘山重。

尝荼

宋代 杨万里

月中露下摘荼糜,泻酒银瓶花倒垂。若要花香薰酒骨,莫教玉醴湿琼肌。

一杯堕我无何有,百罚知君亦不辞。敕赐深之能几许,野人时复一中之。

毗陵辞满出舍添倅厅

宋代 杨万里

小住丞厅更一旬,客魂先入故乡春。未离鼓角声中梦,已是谯门外面人。

双峰定水璘老送木犀香五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春得鄞江信,香从定水来。今年有奇事,正月木犀开。

晚过黄洲铺二绝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仆夫已倦路犹赊,脚底殊劳眼底佳。绿锦堆中半团雪,千枫拥出一桐花。

过百家渡四绝句

宋代 杨万里

出得城来事事幽,涉湘半济值渔舟。
也知渔父趁鱼急,翻著春衫不裹头。

园花落尽路花开,白白红红各自媒。
莫道早行奇绝处,四方八面野香来。

柳子祠前春已残,新晴特地著春寒。
疏篱不与花为护,只为蜘蛛作网竿。

一晴一雨路乾湿,半淡半浓山迭重。
远草坪中见牛背,新秧疏处有人踪。

春晴怀故园海棠

宋代 杨万里

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
乍暖柳条人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过雨来幽径,人数新禽有喜声。
只欠翠纱红映肉,两年寒食负先生。

清远峡四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峡水都是泉,非雨元自足。不知几滴珠,成此一川玉。

旁将山染翠,仰为天写绿。何当雪月夜,孤艇苇间宿。

过沙头三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过了沙头渐有村,地平江阔气清温。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三月三日上忠襄坟因之行散得十绝句 其八

宋代 杨万里

长干桥外即乌衣,今著屠沽卖菜儿。晋殿吴宫犹碧草,玉亭谢馆尽黄鹂。

十五日明发石口遇顺风

宋代 杨万里

溯流浅水刺楼船,百棹千篙祇不前。一夜波声喧到晓,北风气力欲翻天。

挂帆未了青泥过,转眼相将玉笥边。无数小舟俱在后,追侬不及指为仙。

送沈虞卿秘监脩撰将漕江东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再入脩门访旧游,故人相见喜还愁。茂林脩竹君髯碧,折苇枯荷我鬓秋。

莫把升沈著怀抱,古来贤圣几公侯。一尊追送江东棹,梦逐清波弄白鸥。

与次公夜酌

宋代 杨万里

汤盂深浅任横斜,酒力微醺略减些。
翦烛小童殊解事,不留烛烬却留花。

走笔和张功父玉照堂十绝句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健青新走一梢长,外日东风引得狂。定自今番春色里,新枝别样占年光。

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行春莫放一日一,修禊仍逢三月三。忍遣晴光作阴雨,更将急溅涴春衫。

清明果饮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深著炉香浅著杯,杯行尽缓莫教催。可怜花树浑无赖,下却帘钩也入来。

雪藕新将削冰水,蔗霜只好点青梅。明年寒食还家去,却忆荆溪花政开。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