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杨万里
初夏即事十二解 其十二
王家麈柄绿琼香,萱草偷来柄更长。藏却柿红缨拂子,菖蒲节里放风光。
别萧挺之泉州二首 其一
郎署春同宿,州麾晚卜邻。出山成底事,藉手得斯人。
名实今无对,云霄早致身。再逢应互笑,谁发不如银。
跋淳溪汪立义大学致知图二首
仲良见和再和谢焉四首 其一
未惜诗脾苦,端令鬼胆寒。吾才三鼓竭,君思九江宽。
作者今犹古,灯前捲又看。不辞须撚断,只苦句难安。
丁酉初春和张钦夫榕溪阁五言
榕影下照水,翠蛟舒复樛。溪光逆升檐,朱夏冻以幽。
高阁昔雨荒,奇观久风休。南轩天遣来,山谷神与谋。
宇新址惟旧,景逝人为留。不意猿饮潭,复见驷驾辀。
先生何孤往,野客欠从游。愿携龙文璧,去瀹兔褐瓯。
垂手掬寒泚,移床听凉飕。阁迥诗更超,古往今亦犹。
揽渠五字妙,觉我百疾瘳。出山未遽误,在山未遽优。
如何近来梦,夜夜在钓舟。
登大鞋岭望大海
杖屦千崖表,波涛万顷前。琼天吹不定,银地湿无边。
一石当流出,孤尖卓笔然。更将垂老眼,何许看风烟。
和马公弼雪
洒竹穿梅湖更山,客间得此未嫌寒。髯疏也被轻轻点,齿冷犹禁细细餐。
晴了还成三日冻,销馀留得半庭看。凭谁说似王郎妇,盐絮吟来总未安。
午过横林回望惠山二首 其一
道是冰销快水程,不知青女解藏冰。芦花多处竹阴底,砌作瑶堤不计层。
清明雨寒八首 其五
苔阶滴雨翠方浓,须把寒珠溅鹿葱。梅子犹粘雪前蕊,海棠生恨夜来风。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子年刘郎写余老貌求赞
分宜迸旅逢同郡客子
和姜邦杰春坊续丽人行
送医家孟宗良汉卿
医家者流多卢人,亦如许靖浪得名。有眼何曾识内经,有手何曾赦方兄。
一丸足可杀一命,却道良医逢死病。荆溪此辈端不稀,向来吾儿命如丝。
孟君谈笑能起死,吾儿更生一弹指。我今挂帆上江西,君来送我别荆溪。
赠别只有七字诗,千万珍重慰相思。它年荆溪说神医,非吾孟君更阿谁,仓公华佗何必奇。
暮雨既霁将儿辈登多稼亭
一霎滂沱一霎晴,檐间点滴尚残声。水将树影乱揉碎,月与日光相对明。
试数六宵还五雨,坐令夏热作秋清。儿曹小住休归去,更听风蝉子细鸣。
重九後二日同徐克章登万花川谷,月下传觞
寄题万元享舍人园亭七景 其三 溪云
阁前三面山,阁下一溪水。云出戏作霖,却归宿檐里。
南望阁皂山
惭愧多情阁皂山,去年迎我上西船。今来送我还东去,四日相随到进贤。
虞丞相挽词三首
入陂子径
下一岭,上一岭,上如登天下如井,人言个是陂子径。
猿藤径里无居民,陂子径里无行人。冷风萧萧日杲杲,露湿半青半黄草。
前日猿藤犹有猿,今此一鸟亦不喧。树无红果草无蕊,纵有猿鸟将何餐。
两山如壁岸如削,一径缘空劣容脚。溪声千仞撼林壑,崖石欲崩人欲落。
来日长峰径更长,陂子径荒未是荒。蒋家三径未入手,岭南三径先断肠。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城上野步用辘轳体
又题寺后竹亭
题刘朝英进斋
雨中遣闷
庆长叔招饮一杯未釂雪声璀然即席走笔赋十诗 其十
夏月频雨
寒食前一日行部过牛首山七首 其三
谢唐德明惠笋
走笔和张功父玉照堂十绝句 其十
宿孔镇观雨中蛛丝五首
崇德道中望福严寺
和张器先十绝 其九
和文黼主簿叔惠诗之韵
和庆长怀麻阳叔二诗 其二
进贤初食白菜因名之以水精菜云二首 其二
芗林五十咏 其三十一 梨花原
六月九日晓登连天观
行役有叹 其一
舟过谢潭三首·其二
永和遇风
寄吴宜之
送孙从之司业持节湖南二首 其一
阻风,泊锺家村。离英州已三日,才行二十里
归路过南溪桥二首
德远叔坐上赋肴核八首银杏
古风敬饯都运焕章雷吏部祗召入觐
辽车滩
过弋阳观竞渡
桑茶坑道中八首 其七
榕树
昨日访子上,不遇。裴回庭砌观木犀而归,再
宿新市徐公店
正月二十八日峡外见燕子二首 其一
二月十一日夜梦作东都早春绝句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
积雨新晴二月八日东园小步二首 其一
初夏即事十二解 其七
淮河再雪二首 其二
野荼
寄题龙泉李宗儒师儒槐阴书院
赠阁皂山懒云道士诗客张惟深二首 其二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 其二
冬
三花斛三首 其三 兰花
正月将晦繁星满天
月中炬火发仙山驿小睡射亭五首 其五
蛩声三首 其二
晓行望云山
寒食前一日行部过牛首山七首 其四
秋浦登舟阻风泊池口
初秋戏作山居杂兴俳体十二解 其三
舟过杨子桥远望
寄袁起岩枢密贺新除仍谢送四缣并诗集兼恳求陈婿荐书二首 其二
三月三日上忠襄坟因之行散得十绝句 其六
晚归再度西桥四首 其三
延陵怀古三首 其三 东坡先生
晓发黄巢矶芭蕉林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