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和庆长怀麻阳叔二诗 其二

和庆长怀麻阳叔二诗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自幼仍投老,相欢不解愁。政缘湖外别,负却竹林秋。

佳政真馀事,闻人说甚休。不应野水渡,横此济川舟。

诗人杨万里的古诗

观蚁二首

宋代 杨万里

一骑初来只又双,全军突出阵成行。
策勋急报千丈长,渡水还争一苇杭。

舟过安仁五首

宋代 杨万里

初受遥山献画图,忽然卷去淡如无。
莫欺老眼犹明在,和雾和烟数得渠。

跋符发所录上蔡语二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洙泗渊源一线寒,再从伊洛起涛澜。偶看上蔡先生语,满目淙淙八节滩。

赵平甫幽居八操 其二 我娱斋操

宋代 杨万里

一室容膝,纳万壑而有馀。一几凝尘,载千古而不重。

暮四朝三,吾不复梦。

二月一日雨寒五首

宋代 杨万里

姚黄魏紫向谁赊,郁李樱桃也没些。
却是南中春色别,满城都是木绵花。

寄题喻叔奇国博郎中园亭二十六咏 其二十三 野塘

宋代 杨万里

雁下菰蒲报夕寒,鹭将荇藻作朝餐。野塘只许野人到,不要金张许史看。

题益公丞相天香堂

宋代 杨万里

君不见沉香亭北专东风,謪仙作颂天无功。
君不见君王殿後春第一,领袖众芳捧尧日。
此花司春转化钧,一风一雨万物春。
十分整顿春光了,收黄拾紫皈江表。
天香染就山龙裳,余芬却染山水乡。
青原白鹭万松竹,被渠染作天上香。
人间何曾识姚魏,相公新移洛中裔。
呼酒先招野客看,不醉花前为谁醉。

念奴娇(上章乞休致,戏作念奴娇以自贺)

宋代 杨万里

老夫归去,有三径、足可长拖衫袖。一道官衔清彻骨,别有监临主守。主守清风,监临明月,兼管栽花柳。登山临水,作诗三首两首。
休说白日升天,莫夸金印,斗大悬双肘。且说庐传盛事,三个闲人眉寿。拣罢军员,归农押录,致政诚斋叟。只愁醉杀,螺江门外私酒。

瓶中梅花长句

宋代 杨万里

幽人蚤作月满阶,月随幽人登舫斋。推门欲开犹未开,猛香排门扑我怀。

径从鼻孔上灌顶,拂拂吹尽发底埃。恍然堕我众香国,欲问何祥无处觅。

冥搜一室一物无,瓶里一枝梅的皪。平生为梅判断肠,何曾知渠有许香。

夜来偶忘挂南窗,贮此幽馥万斛强。却忆去年西湖上,锦屏下瞰千青嶂。

谷深梅盛一万株,十顷雪花浮欲涨。是时雨后初晴前,日光烘花香作烟。

政如新火炷博山,烝出沉水和龙涎。醉登绝顶撼疏影,掇蕊餐花照冰井。

蜀人老张同舍郎,唤作谪仙侬笑领。如今茅屋卧山村,更无载酒来叩门。

一尊孤斟懒论文,犹有梅花是故人。

将赴高安出吉水报谒县官归涂宿五峰寺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野寺重来记昨游,一弹指顷几经秋。五峰绝顶双松树,相识儿时到白头。

雪中送客过清水闸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肩舆九步十倾欹,下有冰河不敢窥。冰上水禽行似箭,忽逢缺处得鱼儿。

观蚁二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偶尔相逢细问途,不知何事数迁居。微躯所馔能多少,一猎归来满后车。

春晚往永和

宋代 杨万里

春事已如许,山居殊未知。绿光风度麦,白碎日翻池。

景好怀翻恶,人嬉我独悲。郊行聊著眼,兴到漫成诗。

春寒早朝

宋代 杨万里

千载江湖今又归,朝鸡不许夙兴迟。
每闻扑鹿初鸣处,正是蒙松好睡时。
病眼生憎红蜡烛,晓光未到碧桃枝。
谁能马上追前梦,坐待金门放玉匙。

万安道中书事三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携家满路踏春华,儿女欣欣不忆家。骑吏也忘行役苦,一人人插一枝花。

暮雨既霁将儿辈登多稼亭

宋代 杨万里

一霎滂沱一霎晴,檐间点滴尚残声。水将树影乱揉碎,月与日光相对明。

试数六宵还五雨,坐令夏热作秋清。儿曹小住休归去,更听风蝉子细鸣。

晓过花桥入宣州界四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路入宣城山便奇,苍虬活走绿鸾飞。诗人眼毒已先见,却旋褰云作翠帏。

寒食雨中同舍约游天竺得十六绝句呈陆务观 其六

宋代 杨万里

老桧如幢翠接连,山茶作塔绿萦缠。山僧相识浑相忘,不到山中十五年。

憩冷水村道傍榴花初开

宋代 杨万里

茜罗绉薄剪薰风,已自花明蒂亦同。不肯染时轻著色,却将密绿护深红。

九月一日夜宿盈川市

宋代 杨万里

下滩一日抵三程,到得盈川也发更。
两岸渔樵稍灯火,满江风露更波声。
病身只合山间老,半世长怀客里情。
西畔大星如玉李,伴人不睡向人明。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