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种兰有感示儿

种兰有感示儿

清代 方仁渊

爱种幽兰手自栽,融泥灌水费心裁。隔年蓓蕾今年放,五日精神十日哀。

天意无心任开落,人功有力在浇培。世间万事皆如是,为语儿曹仔细推。

诗人方仁渊的古诗

赠冯钝吟先生四首 其四

清代 方仁渊

我生已晚愿难偿,望古徒思爇瓣香。愿学昔贤私淑意,频将诗律细评量。

邵息庵阅倚云吟草蒙赐佳章,次韵奉答

清代 方仁渊

想著莼鲈便下叉,玉堂挥去谢京华。朱颜日丽宜春酒,乌帽风欹趁菊花。

读画高斋冰作鉴,衡文禁院眼无纱。仙家特健储多药,卫养何须百六加。

北门竹枝词十首 其六

清代 方仁渊

拳声朗朗打雷台,酒冷重温月满杯。预定佳肴约同伴,明朝须早出城来。

赠卫铸生先生即以送行

清代 方仁渊

弱水蓬莱万里还,虞椒倾盖识朱颜。书传玉板兰亭外,人在林逋魏野间。

老去渐于诗律细,兴来犹对酒杯顽。怆怀我亦天涯客,莫学闲云忘故山。

庚寅立春日移居草堂新宅即事成诗二律 其二

清代 方仁渊

蒋径陶篱次第开,春光今日草堂来。先携书剑安吟榻,漫拭瓶樽插野梅。

下士不妨随俗隐,高轩多半谪仙才。一尊好遂升平乐,更鼓街头莫浪摧。

次春尽日过报慈桥漫兴

清代 方仁渊

篮舆一路嫩阴凉,报慈桥头春日长。鸟声四面树齐碧,花影满溪麦欲黄。

田父已添秧水阔,儿童争拔茅针香。明朝立夏须记得,鲥鱼樱笋下酒娘。

三潭映月

清代 方仁渊

山光湖影两徘徊,曲折亭台映水开。画舫载将裙屐至,疏钟穿过藕花来。

潭清惟有邀明月,地静曾无到俗埃。幽境最宜佳士隐,孤山应有惠思才。

次韵答王简修

清代 方仁渊

浪浪注雨掩晴光,闷对兰陵酒嫩黄。岭上湿云飞乱絮,船头流水霁幽簧。

天开晚霁增春色,人读新诗沈墨香。和罢阳春还自改,逢窗清兴为君长。

息庵三叠和诗有剑南风味,再依韵奉答

清代 方仁渊

鼓角声喧杂暮鸦,旌旂闪闪日光斜。逃名转觉身为累,避世真成寻当家。

海外难寻方辟谷,山中何处问胡麻。酩然一醉经千日,放棹归来世已嘉。

赠别昊星渚同门

清代 方仁渊

阔别无端岁月更,入门一笑两忘情。君忧兰玉皤双鬓,我为烟霞误一生。

话到深宵杯再暖,感来旧事眼愈明。梅花无语勤留客,云水相违意自倾。

游灵隐飞来峰

清代 方仁渊

灵鹫飞来几万春,问谁鬼斧妙通神。冷泉不定忙于我,古佛无言提煞人。

欲證菩提清净果,偏多魔障利名身。此游未许除荤酒,愿借青山一洗尘。

曾君圣与从礼围回避归来,相见于虚廓园,以途中积诗见示,奉赠二 ...

清代 方仁渊

瘦石孤松手自栽,此心何处不春台。人当木槛摊书坐,天放山城入画来。

落拓一身无俗韵,交游四海仰清才。绘图我欲供摩诘,展卷相亲日几回。

赠冯钝吟先生四首 其三

清代 方仁渊

伊谁香火有前缘,秋谷才名竟世传。独向牙琴托心契,墓门焚刺一凄然。

潘幼南比部任扬州教授六年矣,一毡坐冷,鸡肋难归,今春寄诗述其 ...

清代 方仁渊

彩霞飞尽剩孤云,鲁殿灵光只有君。苜蓿斋厨怀旧友,莼鲈风味雨离群。

一春阴雨连天暗,三月寒衣待日曛。菜麦已伤薪米贵,故乡风景报于君。

游虞山八咏 其六 三峰寺

清代 方仁渊

觅路下中峰,松阴翠霭浓。寺围山四面,云暗树千重。

花气曛晴日,尘心洗晚钟。旧时常尉句,呵护两苍龙。

湖塘晚归即景

清代 方仁渊

执卷篷窗坐,披襟对好风。孤舟明镜里,落日浪花中。

远树连天黑,残霞映水红。江乡时雨足,蛙鼓闹年丰。

辛丑九月十三夜伏枕不寐,忆前年咏菊诗款惬意,续赋二律 其一

清代 方仁渊

群芳夺目艳阳天,寂寂柴门抱石眠。不与春光争烂漫,独寻秋色斗鲜妍。

奇才岂肯因人热,傲骨何须入世怜。自是陶家高品格,粗桃俗李敢随肩。

余去梁溪五年矣,甲申冬有事重游,追思往昔,不禁感慨系之,为赋 ...

清代 方仁渊

海上夭桃结子时,罡风吹落别花枝。琵琶有调终含怨,锦瑟无端却繫思。

几度却成江令赋,不堪重读海棠诗。仙山此夜多明月,露冷霜寒两地知。

不和三叠戏作三绝句呈培才一噱 其三

清代 方仁渊

叠韵从来是蔗渣,笑他坡老作尖叉。先生尽有惊人句,莫向时人学画蛇。

游石壁精舍二首 其一

清代 方仁渊

探幽穿岭外,石壁掩禅扉。湖影连天阔,山光捲浪飞。

方仁渊

方仁渊

又名思梅,字耕霞,顾山人。幼好学,父母贫穷,借书苦读,工诗,有倚云轩吟草一卷。风练书画,香山寺额出其手笔。工医学,悬壶常熟,有倚云轩医案、倚云轩医话易头歌诀、舌苔歌诀等书,创办常熟医学会月刊出版二十六期后,因经费停刊。民国十一年组织常熟医界抗议北洋政府颁布条理歧视中医。生于道光二十四年,民国十六年病逝,时八十三岁。► 138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