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余去梁溪五年矣,甲申冬有事重游,追思往昔,不禁感慨系之,为赋游仙诗三章 其二

余去梁溪五年矣,甲申冬有事重游,追思往昔,不禁感慨系之,为赋游仙诗三章 其二

清代 方仁渊

海上夭桃结子时,罡风吹落别花枝。琵琶有调终含怨,锦瑟无端却繫思。

几度却成江令赋,不堪重读海棠诗。仙山此夜多明月,露冷霜寒两地知。

诗人方仁渊的古诗

赠冯钝吟先生四首 其二

清代 方仁渊

歌哭穷途若个知,独清浊醒自言痴。美人香草多哀怨,半出行吟泽畔时。

辛丑九月十三夜伏枕不寐,忆前年咏菊诗款惬意,续赋二律 其一

清代 方仁渊

群芳夺目艳阳天,寂寂柴门抱石眠。不与春光争烂漫,独寻秋色斗鲜妍。

奇才岂肯因人热,傲骨何须入世怜。自是陶家高品格,粗桃俗李敢随肩。

甲寅立春前一日,庞聱叟招饮,座中九人,合六百十三岁,醉归赋四 ...

清代 方仁渊

新醅腊酒柏枝浓,恰好迎春更饯冬。醉后高谈惊四座,须眉最古让元龙。

不和三叠戏作三绝句呈培才一噱 其三

清代 方仁渊

叠韵从来是蔗渣,笑他坡老作尖叉。先生尽有惊人句,莫向时人学画蛇。

寄锡山石香刘君二首 其二

清代 方仁渊

道子丹青工部诗,生花双管一人持。瓣香雅愿低头拜,集益多师是我师。

馨吾王君,于壬寅年造新宅市东静地,落成赋移居诗嘱和,次韵奉寄 ...

清代 方仁渊

构得林泉仰夙缘,幽斋消此日如年。香侵帘幕花迎日,笔洒烟云来满天。

佳客适来四五辈,新诗吟得两三联。人生具兹清闲福,为问功名值几钱。

次韵吴品三吴叔明游小云栖老石洞

清代 方仁渊

一径穿云上,来寻石洞幽。竹高峰露顶,村远树平头。

泉味媚佳客,山容点晚秋。尚书留妙墨,我意与俱留。

幼南比部将赴润州讲席,花朝招饮于味閒斋,邵后山作诗赠别,比部 ...

清代 方仁渊

堂开画锦启琼筵,难得花晨集众仙。醉倒深杯浮蚁绿,飞来妙句快蝉联。

再图盛会非今日,待到重逢又逼年。此去金焦春正好,轻风杨柳送君船。

九月初六日寄怀刘石香二首 其二

清代 方仁渊

莲子青青绝妙章,传来佳句遍虞阳。刘郎本是诗中杰,莫似方回冷锦囊。

与君静玉圃培才石梅小酌归后却简

清代 方仁渊

重碧轻红泛酒卮,江乡幽景胜花时。日卸晚岫生奇态,风约微波起令姿。

造物有情留我狎,虚名何意待人知。清游却少倪迂画,且写闲怀入小诗。

北门竹枝词十首 其五

清代 方仁渊

黄纹鸡烂味新鲜,紫熟菱香嫩笋鞭。踱到报慈桥下坐,逢人呼酒再开筵。

赠潘幼南比部二首 其一

清代 方仁渊

我爱潘夫子,轩轩天半霞。才情艳红叶,风骨淡黄花。

洒翰称三绝,为文继八家。岁寒徵益友,君外更谁誇。

五月十六日喜雨有作

清代 方仁渊

云气遮窗黑,山光敛树昏。莫愁风破屋,会看雨倾盆。

稚子欢盈室,农夫笑倚门。明朝秧把贵,忙煞杏花村。

培才再和叠韵奉答

清代 方仁渊

东陵多妙句,气压鲍参军。旗鼓知无敌,推敲兴不群。

君方歌白雪,天亦酿彤云。三复盥薇罢,芬芳齿颊曛。

游虞山八咏 其七 兴福寺

清代 方仁渊

郁郁破山寺,琳宫入翠微。暮烟迷竹径,新燕叩禅扉。

谷静鸟栖少,春深客到稀。归途趁晚色,落日照征衣。

游虞山八咏 其八 小云栖

清代 方仁渊

石洞何年辟,山灵变幻奇。垂岩开异境,裂石见深池。

啜茗云生岫,寻诗藓没碑。林泉如有待,回首欲何之。

癸未四十述怀八首 其四

清代 方仁渊

客窗愁对短檠红,起看银河泻碧空。小倚花栏怀旧雨,每惊泥爪羡归鸿。

相如赋好曾无益,杜老诗多未厌穷。羽倦飞低还未得,绿槐声里又秋风。

游虞山八咏 其一 桃源涧

清代 方仁渊

林尽水淙淙,寒泉泻百重。云根飞素练,石罅走吟龙。

活火因风响,新茶浥露浓。桃源何处是,碧涧绕晴峰。

游灵隐飞来峰

清代 方仁渊

灵鹫飞来几万春,问谁鬼斧妙通神。冷泉不定忙于我,古佛无言提煞人。

欲證菩提清净果,偏多魔障利名身。此游未许除荤酒,愿借青山一洗尘。

敬之大兄归道山一年矣,久欲作挽而未果,今往吴门篷窗暇为补三首 ...

清代 方仁渊

身世犹多未了因,天何容易丧斯人。撑肠空柱五千卷,磨碣频遭三十春。

不信参苓能续命,也知贫病最伤神。华胥梦断荷花落,薤露歌残秋又新。

方仁渊

方仁渊

又名思梅,字耕霞,顾山人。幼好学,父母贫穷,借书苦读,工诗,有倚云轩吟草一卷。风练书画,香山寺额出其手笔。工医学,悬壶常熟,有倚云轩医案、倚云轩医话易头歌诀、舌苔歌诀等书,创办常熟医学会月刊出版二十六期后,因经费停刊。民国十一年组织常熟医界抗议北洋政府颁布条理歧视中医。生于道光二十四年,民国十六年病逝,时八十三岁。► 138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