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再用前韵呈东所

再用前韵呈东所

明代 方献夫

湖竹看看欲作林,深居无计避追寻。三辞正系群公望,一出能明百岁心。

满眼疮痍同疾痛,经途风物欲萧森。岂应袖却调羹手,君相于今契且深。

诗人方献夫的古诗

别王阳明 其二

明代 方献夫

闻道萧山有主人,为寻王翰卜佳邻。野人亦有湘湖约,何日孤舟许问津。

次韵答邓贲斋

明代 方献夫

怀抱何时得好开,三年尘梦落燕台。东君似解愁人意,犹遣梅花傍酒杯。

赋得竹亭

明代 方献夫

古称此君子,直节多清风。更有岁寒心,将与松柏同。

君子不可少,世情良恶逢。况有桃李华,依依竞春容。

小人本易进,君子道固穷。雅好自天性,深交若神通。

日夕对君子,萧然坐亭中。君子不可违,宦辙随西东。

亭移竹不改,晚节能有终。湖江流泽远,瓯越纳春融。

善政在人心,谁知君子功。至德本难言,山歌讵能工。

歌罢魂孤飞,可爱不可从。

草堂独酌

明代 方献夫

云水人间有此堂,秋来景物引杯长。天光上下还谁会,鹤影连翩对我狂。

两径黄花擎晚节,几茎青竹蔼朝阳。醉来一枕南窗下,鸣瑟无弦不用张。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其十二

明代 方献夫

棫朴云何不作人,常从妙处运天斤。年来袖却朝元手,满院奇花色色真。

得杖

明代 方献夫

一笑溪头得杖归,百年端许病相依。只愁他日乘龙去,何处淩空独自飞。

和湛甘泉太史喜石泉与烟霞同版筑之作

明代 方献夫

烟霞在樵南,石泉在樵北。千里有神交,况复去咫尺。

大科山之中,可以为子宫。四时足烟霞,烟霞吾与同。

紫云峰之特,可以为我室。下有奇石泉,君亦爱泉石。

夏炎我何有,石泉水泠泠。惟子于此时,乘风来濯缨。

清秋尔何有,烟霞月炯炯。惟我于此时,抱琴淩绝顶。

或时好歌咏,双凫飞自东。烟霞作天乐,石鼓和金钟。

或时恣游观,一鹤从西度。石泉起神兽,盘龙随伏虎。

噫吁嘻,泉可饮兮石可眠,烟霞烟霞兮能无石泉。

霞可食兮烟可避,石泉石泉兮能无烟霞。

胥门与方昆山思道 其一

明代 方献夫

病思日忽忽,归舟不停桡。经途亦何远,所遇复寥寥。

昨日许市头,郑谷有深邀。今日胥门下,俟我昆山轺。

此会良几何,为子淹崇朝。一语终薄日,孤灯复连宵。

愧此平生怀,落落应难调。对子若有合,由然慰无聊。

嗟载未竟言,一别不可招。风尘日以满,关山日以遥。

谁能御天风,觅我于西樵。

夜送周充之舟中 其一

明代 方献夫

一夜星河作意明,扁舟荡漾绕江城。青山过雨仍留色,白酒临流不尽情。

客里行藏随梦过,眼前荣辱等毫轻。送君目断匡庐外,秋水归帆寄雁声。

赠毛按治 其二

明代 方献夫

举目蛮烟满四墟,澄清一念独关渠。剧闻道路人相语,欲向羊亭卧使车。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其八

明代 方献夫

半亩塘边路几乂,尽堪傍柳更随花。行行咫尺春常在,不用前川趋物华。

登沙堤新筑钓台次石翁韵

明代 方献夫

一台筑石江心起,风月先生钓且吟。此是江门旧衣钵,当时分付意何深。

贵溪谒象山先生祠 其一

明代 方献夫

道在人心自不忘,象山高与此溪长。梅花已算馀三百,谁为先生一瓣香。

坐大石用邓顺之韵寄丹山家兄本诚友人

明代 方献夫

大石谁移绝顶安,石边真可结茅庵。江山有意同行止,天地何心管笑谈。

九月龙归云满谷,四时花发锦成岩。个中得意堪谁会,闲向仙城一寄缄。

恭和圣制夏日与辅臣同游 其三

明代 方献夫

雄搆因无逸,豳风曲未终。圣皇稽古意,直欲继神农。

五龙稳睡

明代 方献夫

山色空濛忘晓昏,石床高在五龙墩。等閒一枕希夷梦,莫遣鼾声过隔村。

访宗侄约

明代 方献夫

忽忽浮生春又半,闲来花径慰诗神。繁红满眼寻常事,却爱幽琴鸣傍人。

赠刘紫岩之南宗伯

明代 方献夫

讲筵日日荷君恩,锡命新承宠渥蕃。留省事同分陕重,容台位称口宗尊。

瑞云京口看何厌,春草江头梦不烦。汉室思贤长侧席,伫看双□□□□。

玉台揽秀

明代 方献夫

玉台隐隐翠微中,千尺昆崙枕碧空。云散烟消有真景,玉岩龙井共无穷。

喜黄小江佥宪至同坐宝峰 其二

明代 方献夫

空山十日想清辉,两笠真同坐翠微。论道我惭非白鹿,好贤君已到缁衣。

禹周天下应难少,沮溺于今敢厚非。出处论心能不异,溪山何用久相依。

方献夫

方献夫

(约1486—1541或1544)明广东南海人,初名献科,字叔贤,号西樵。弘治十八年进士。正德中授礼部主事,调吏部员外郎,旋从王守仁问学,谢病归西樵山中,读书十年。嘉靖初还朝,以议大礼称帝意,骤进少詹事。累官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辅政。持论和平,而舆论视为奸邪,连被劾。又见帝恩威不测,三疏引疾归。有《周易传义约说》、《西樵遗稿》。► 15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