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又古乐府二章 其一

又古乐府二章 其一

明代 方献夫

白马黄金勒,霓旌天上来。君王政机暇,游衍薰风台。

长堤柳亸金鞭回,锦宫花簇琼筵开,侍臣快睹纷徘徊。

纷徘徊,捧寿杯。仰瞻神武姿,驾驭多良才。需云一曲升平乐,八方顺轨无纤埃。

诗人方献夫的古诗

和湛甘泉太史喜石泉与烟霞同版筑之作

明代 方献夫

烟霞在樵南,石泉在樵北。千里有神交,况复去咫尺。

大科山之中,可以为子宫。四时足烟霞,烟霞吾与同。

紫云峰之特,可以为我室。下有奇石泉,君亦爱泉石。

夏炎我何有,石泉水泠泠。惟子于此时,乘风来濯缨。

清秋尔何有,烟霞月炯炯。惟我于此时,抱琴淩绝顶。

或时好歌咏,双凫飞自东。烟霞作天乐,石鼓和金钟。

或时恣游观,一鹤从西度。石泉起神兽,盘龙随伏虎。

噫吁嘻,泉可饮兮石可眠,烟霞烟霞兮能无石泉。

霞可食兮烟可避,石泉石泉兮能无烟霞。

又恭和圣制古风一章

明代 方献夫

渥洼之种非寰中,乘云来自瑶池宫。天闱十二推长雄,七骏承恩新赐名,金鞍玉勒相峥嵘。

日暇銮舆降环碧,同观演步惭予弼。委缨伏御兮安不惊,始知在德兮不在力。

重华深处复传宣,天语相期过契弃。赞襄愚陋匪所能,鞭驽报主徒有心。

君臣自古贵一德,敢忘汤盘日日新。

江约之南窗赏菊次丹山家兄韵

明代 方献夫

西篱晚菊正繁枝,野老东斋病起时。强去一尊供潦倒,比来双鬓欲参差。

磁杯绿醑浮金瓣,木椀青芽带玉丝。清赏不孤花月下,风流休说习家池。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其十二

明代 方献夫

棫朴云何不作人,常从妙处运天斤。年来袖却朝元手,满院奇花色色真。

燕窠眺远

明代 方献夫

峭陟穷登眺远时,千峰云外碧如围。放弥六合收盈掬,此理于今信不疑。

贵溪谒象山先生祠 其一

明代 方献夫

道在人心自不忘,象山高与此溪长。梅花已算馀三百,谁为先生一瓣香。

本诚文光勿欺见过饮予偶成兼呈丹山家兄

明代 方献夫

正苦深山入未深,春来花鸟费招寻。小车时复来康节,抱瓮终当老汉阴。

村酿可堪留客醉,山歌谁共赏樵音。明朝期把黄云杖,去了罗浮百负心。

又古乐府二章 其一

明代 方献夫

白马黄金勒,霓旌天上来。君王政机暇,游衍薰风台。

长堤柳亸金鞭回,锦宫花簇琼筵开,侍臣快睹纷徘徊。

纷徘徊,捧寿杯。仰瞻神武姿,驾驭多良才。需云一曲升平乐,八方顺轨无纤埃。

湛甘泉内翰使安南还访予西樵适予出不值 其四

明代 方献夫

徨徨未得居山伴,结屋聊依野寺邻。何处碧山来学士,西樵白马问吾津。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其二

明代 方献夫

十年沧海梦登台,一日柴门敢为开。春意满园看不尽,他时负笈许重来。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其十三

明代 方献夫

暮春才得揽群芳,把酒临阶喜欲狂。珍重归来闲宰相,片时刚为小生忙。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其十六

明代 方献夫

此山之胜甲东吴,左带三江右五湖。四海于今称圣主,扁舟知得意应无。

大径凭高

明代 方献夫

天畔群山紫翠堆,茆亭正在白云隈。时时发兴凭高去,石径松风咏且回。

胥门与方昆山思道 其一

明代 方献夫

病思日忽忽,归舟不停桡。经途亦何远,所遇复寥寥。

昨日许市头,郑谷有深邀。今日胥门下,俟我昆山轺。

此会良几何,为子淹崇朝。一语终薄日,孤灯复连宵。

愧此平生怀,落落应难调。对子若有合,由然慰无聊。

嗟载未竟言,一别不可招。风尘日以满,关山日以遥。

谁能御天风,觅我于西樵。

赠谢明府奏绩

明代 方献夫

三年为令两移封,治状行应达九重。秪恐宵衣问幽侧,青山无以答从容。

别王阳明 其二

明代 方献夫

闻道萧山有主人,为寻王翰卜佳邻。野人亦有湘湖约,何日孤舟许问津。

得杖

明代 方献夫

一笑溪头得杖归,百年端许病相依。只愁他日乘龙去,何处淩空独自飞。

宿东园草亭

明代 方献夫

昔年别此庐,庐新发尚绿。今年归此居,庐故鬓欲秃。

流光不可返,我力尚能勖。立志当自兹,无为更碌碌。

梧窗赠林县博坛 其二

明代 方献夫

眷彼窗中人,读书藉梧阴。观梧识物理,掩卷契圣心。

天下与国家,本之在一身。是之谓格物,昭昭如指陈。

苟其不知本,学问徒纷纷。明德既不立,斯民何由新。

如是焉用梧,用梧成爱淫。谓之物交物,请以为子箴。

游西樵山 其二

明代 方献夫

上上此山知几重,一山中有七十峰。岩水涓涓溪月白,此中得意难形容。

方献夫

方献夫

(约1486—1541或1544)明广东南海人,初名献科,字叔贤,号西樵。弘治十八年进士。正德中授礼部主事,调吏部员外郎,旋从王守仁问学,谢病归西樵山中,读书十年。嘉靖初还朝,以议大礼称帝意,骤进少詹事。累官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辅政。持论和平,而舆论视为奸邪,连被劾。又见帝恩威不测,三疏引疾归。有《周易传义约说》、《西樵遗稿》。► 15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