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七月游逻冈和钟爱松韵

七月游逻冈和钟爱松韵

明代 方献夫

窈然一洞隔风埃,消得刘郎几度来。述作幸同陶谢手,品题终愧贾班才。

十年劳我心如渴,七帙输君背木台。杖屦更随乘兴去,香泉涧底赋流杯。

诗人方献夫的古诗

赠毛按治 其二

明代 方献夫

举目蛮烟满四墟,澄清一念独关渠。剧闻道路人相语,欲向羊亭卧使车。

水澳横舟

明代 方献夫

浴凫飞鹭满前汀,喜逐江头春水生。野渡有人如络绎,楼船尽日笑吾横。

洗耳岩歌

明代 方献夫

岩上石嶷嶷,岩下水泠泠。一坐松竹间,能令两耳清。

君不见昔时巢父与许由,挂瓢树杪万事休。世间荣利付流水,一任青山春复秋。

送别广西代巡屠文治同年

明代 方献夫

昔年紫陌忆连镳,此日沧江望去桡。万里关山秋月皎,九重宫阙日云消。

豸冠指日趋明召,铁笔凝霜到早朝。同榜英贤如有问,为言多病老西樵。

赠周充之 其二

明代 方献夫

行止谁云不自由,一官湖水又扁舟。匡庐五老知君意,不用逢人问去留。

游西樵山 其一

明代 方献夫

不知天上与人间,云外悠然见此山。放艇独来寻旧约,一年能借一春闲。

望钱塘忆会稽寄王阳明

明代 方献夫

东望钱塘水,南忆会稽山。钱塘之水阔如许,举目可望不可度。

会稽之山杳何处,引首见云不见路。钱塘之水犹可航,会稽之山岂终阻。

阳明洞中无主人,默默此引欲谁语。天台在山西,雁荡在山东,会稽之山天下雄。

君居此山南,我居此山北,天台雁荡皆吾宅。噫嘻此志不可违,阳明主人何时归。

阳明主人何时归,我欲终身夫子依。

恭纪圣恩春日同游并颁赐殊品 其二

明代 方献夫

云间缥缈望鸾旌,太液池边迤逦行。宝月传宣先赐见,光荣应已胜登瀛。

梧窗赠林县博坛 其二

明代 方献夫

眷彼窗中人,读书藉梧阴。观梧识物理,掩卷契圣心。

天下与国家,本之在一身。是之谓格物,昭昭如指陈。

苟其不知本,学问徒纷纷。明德既不立,斯民何由新。

如是焉用梧,用梧成爱淫。谓之物交物,请以为子箴。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其十三

明代 方献夫

暮春才得揽群芳,把酒临阶喜欲狂。珍重归来闲宰相,片时刚为小生忙。

次韵答牛道徵长官中秋书闷是夕予适夜直

明代 方献夫

客怀一日强为好,独坐清宵还自深。报漏虚严今夜直,闻乌暗动故山心。

萧萧槐影侵寒榻,淡淡蟾光度远岑。何处闲愁关洛客,忽传新句愧知音。

梧窗赠林县博坛 其一

明代 方献夫

倬彼梧桐树,结根在幽林。栽培人力厚,沾濡风露深。

日夜之所息,毫芒成丈寻。可以栖凤皇,可以制瑟琴。

苟其初生时,植之无美根。暴之以风日,残之以斧斤。

本株渐凋瘁,枝叶安得存。如是求其用,奚啻千里云。

宿东园梦与张东所同榻讲中庸鸢飞鱼跃孟子所过者化二言未竟而觉诗 ...

明代 方献夫

四年未卜果同心,一夜园亭究究衾。壤隔东西原不远,不教风雨究相寻。

鸢鱼入究究皆的,神化何思语更深。觉后真成庄子蝶,几时扶病过东林。

赠丁源德归司徒

明代 方献夫

春事无因挽客车,劳劳国计有声誉。边臣已谓穷输转,圣主犹能薄羡馀。

万室依稀□□□,□□□□见新畬。使君自有生财道,取次□□□□□。

赠族侄士表之黄岩司训

明代 方献夫

师道久不立,斯文亦云芜。伪末胜本真,入道迷始初。

况为嗜欲累,明德日以污。大学贵知本,此义无由敷。

惟教学之半,人已且相须。而况台多贤,黄岩尤巨区。

取斯修诸身,乃以淑其徒。道明德乃立,戒之在趑趄。

喜黄小江佥宪至同坐宝峰 其二

明代 方献夫

空山十日想清辉,两笠真同坐翠微。论道我惭非白鹿,好贤君已到缁衣。

禹周天下应难少,沮溺于今敢厚非。出处论心能不异,溪山何用久相依。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其一

明代 方献夫

待隐园开岁月深,手栽松柏尽成林。时人莫讶翁归晚,正是先忧后乐心。

玉岩观瀑

明代 方献夫

独立岩崖不厌观,飞淙千丈下云端。年来耳目无他用,尽放清虚一壑闲。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其六

明代 方献夫

绕池红紫斗芳菲,满座春风散晓晖。水气浑和花气好,单衣常似浴沂归。

溪边坐石

明代 方献夫

溪边竹下有幽好,扫石铺衣坐不厌。或任虚空或调息,年来仙佛笑吾兼。

方献夫

方献夫

(约1486—1541或1544)明广东南海人,初名献科,字叔贤,号西樵。弘治十八年进士。正德中授礼部主事,调吏部员外郎,旋从王守仁问学,谢病归西樵山中,读书十年。嘉靖初还朝,以议大礼称帝意,骤进少詹事。累官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辅政。持论和平,而舆论视为奸邪,连被劾。又见帝恩威不测,三疏引疾归。有《周易传义约说》、《西樵遗稿》。► 15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