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寄童伯礼 其一

寄童伯礼 其一

明代 方孝孺

俗薄吾深厌,家肥子孰过。孝慈诸弟共,才俊一门多。

处世难同众,居乡本贵和。古来脩礼让,盗贼尚投戈。

诗人方孝孺的古诗

次河南府梅花堂韵

明代 方孝孺

前年停车汴水阳,郑公延我政事堂。是时梁园花乱发,游蜂乳燕春满墙。

绿酒浮觞面玉白,绣衣耀座腰金黄。岂知造化不容物,俊杰俄为土中骨。

重来访旧无一觞,冠盖年华两飘忽。堂中遗迹伤人意,粉图素壁银钩丽。

道广常怀济物心,数奇竟负匡君志。文章烂熳空自苦,政术廉平索谁继。

官僚荐书嗟我迟,妻子思家归未遂。感此临风涕泪垂,出门上道风尘翳。

西行境内五百里,到处逢人称善治。洛阳城中迎岁新,正思昔日梁园春。

河南忽过张少府,意气还同郑老真。蜡梅盈庭花瑶璨,银烛照夜光璘珣。

登高访古隘八极,劝酒笑谈惊四邻。我被虚名浪羁束,奔走皇皇炊不熟。

明朝又渡瀍水西,行李再经烧栈北。丈夫会合当有时,各展忠贞报王国。

次韵谢蜀王六首 其一

明代 方孝孺

恩命许辞金殿直,归装仍赐石渠书。欲知怀德无穷意,长望星辰想属车。

次王仲缙感怀韵十首兼呈张廷壁 其三

明代 方孝孺

祸生既有胎,福茂讵无根。玄理谅不爽,群动何纭纭。

商周数百载,积累基至仁。胤嗣岂皆贤,所藉先泽存。

后王昧经远,谋虑止其身。于道或隅合,秉心殊未纯。

永怀嗣盛时,民物熙阳春。孟氏好斥霸,恶彼能乱真。

深虑论

明代 方孝孺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不可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削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

  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

试院偶题 其一

明代 方孝孺

柳影波光锁院深,一尘不到市声沉。多情惟有双灵鹊,时到庭前送好音。

偶尔遣意奉呈同学诸君子及示叔贞秀才

明代 方孝孺

累物扰灵府,澹然无所为。家贫自鲜营,万事俱不知。

日禄馀一斗,粗给菜与麋。秫田亦易耕,有酒供四时。

门多儒雅客,暇则斟酌之。相对靡俗言,共谈止诗书。

遐情或深契,欢笑同解颐。孰谓千古远,其人如在玆。

于心有至乐,天地亦可遗。未知轩裳贵,讵识势位卑。

彼美要路仕,贤劳耀轻肥。穷通各有适,宁论是与非。

承宜隐友兄同还精舍赋短律五首为别 其二

明代 方孝孺

携友踏溪沙,同寻隐者家。雨多知损麦,土暖喜宜瓜。

身愿明时弃,文惭世俗誇。旅怀难一笑,拨遣付流霞。

题竹月图送太学生归省

明代 方孝孺

黄金台上月,照尔忆亲情。归去供甘旨,春林笋正生。

葺书斋旧门扇

明代 方孝孺

安贫未必尔,才拙本无能。谬随缙绅后,误以好道称。

朅来忝一官,行役岁屡仍。风雪走沮洳,旧路充炎蒸。

山南旧草堂,居处不得恒。前人遗搆筑,一椽无暇增。

双扇雪所辟,蠹版同春冰。三年忘葺理,启阖系以绳。

友生每谓予,朴陋良可憎。曷不稍脩治,费少力易胜。

人生迹如寄,外物岂须凭。圣哲有广居,所贵心志弘。

雄都多甲第,华榱映雕甍。位崇德义薄,鬼神见侵凌。

顾我田野人,贫贱分所应。庇身何必好,取足容曲肱。

所冀对康时,尊酒延佳朋。春风日满座,凉雨宵同灯。

顺理觊暮息,养恬神虑澄。庶几谨素节,弗畔颜与曾。

次韵写怀送叔贞之成都十七首 其十二

明代 方孝孺

浩荡乾坤烂熳春,天将乐意付穷人。迥无臭味堪誇世,纵有争心岂解嗔。

蜀府敬慎斋

明代 方孝孺

天降大命,孔神而明。巍巍天位,匪德莫承。赫赫圣皇,天实子之。

奄宅九有,丕冒四夷。百辟是临,兆民是使。何远弗绥,何悍弗靡。

德威所加,孰不震惊。尚笃祗慎,以奉天明。矧惟哲王,有此大国。

天子之祐,之宠之锡。君于西土,厥壤汪汪。乔岷大江,式固其疆。

有臣有民,有邻有辅。外有戎羌,于徼于圉。匪格以诚,孰克潜孚。

匪治以仁,疲羸曷苏。教之禦之,以恩以礼。攘之训之,威武岂弟。

天有显任,举集王躬。惟克敬慎,乃宁家邦。惟圣天子,肇基百世。

众建藩辅,以匡来裔。厥或罔恭,民亦罔从。厥或弗慎,下孰敢信。

惟王迪德,懋昭大猷。日宣圣学,以祗天休。愔愔于思,夔夔于守。

穆穆语言,不惊左右。视乎在服,有秩有伦。视乎在廷,纪法具陈。

视乎禁卫,动有矩律。视乎郊圻,靡有怠逸。云孰致之,敬慎使然。

惟克敬慎,乃罔有愆。惟尔今王,天子攸倚。四国攸喜,下民攸恃。

王于斋宫,吉士祁祁。教言徐徐,温其有仪。跹跹黄发,忠嘉启告。

直辞靡挠,不怒以笑。古昔格王,永有烈光。彼或慢肆,福禄靡常。

王耽稽古,天下取则。宜其邦国,稽古惟王。邦国以康,㣧嗣用昌。

天佑大明,藩辅多贤。宜于民人,于千万年。

再次石镜精舍会集韵 其二

明代 方孝孺

野性淡无嗜,不求四美并。喜玆二三友,同结岁寒盟。

愿言道义交,岂慕青云行。山深寡辙迹,地僻无嚣声。

曲几列遗编,疏篱翳寒灯。凝神对贤哲,况共弟与兄。

幽兰蔼北牖,脩竹罗前楹。忽闻长者车,倒屣欣趋迎。

貌匪山泽癯,器乃邦国英。扬论彻幽邃,万汇随品评。

风云时动荡,川岳互回萦。磊落贤俊姿,慷慨今古情。

不耽好爵贵,飘然解簪缨。至今怀令望,江海传诗鸣。

奇怀寄竹帛,安居守林坰。小子来问道,仰德思服膺。

从玆勉素业,不愧知己名。

春和 其二

明代 方孝孺

山深诸藏殖,海广百川归。材蓄廊庙器,文张锦绣机。

鱼龙将远化,凫鹤漫齐飞。为爱贤名久,人间万事非。

入山后览定水仰山二上人并吴讲师次予发成都绝句韵因复次韵述事言 ...

明代 方孝孺

涧底白头僧浣衣,云间童子负薪归。幽栖更羡投林鸟,半巳寻巢半巳飞。

二十九日 其二

明代 方孝孺

野人哀感日,天子戊辰年。巳负悬弧意,空吟陟岵篇。

病身难报国,歉岁欲求田。筑室依先陇,将心诉九泉。

脩德惠枯木图次韵 其三

明代 方孝孺

百年礼乐愧前贤,濂洛微言久不传。待子归来同讲习,细炊麦饭饮寒泉。

寄脩德

明代 方孝孺

平生识字不满百,浪窃声名有惭色。反观身世每自鄙,何以使子心莫逆。

前月驰书许访我,恐我无钱厌宾客。惠书问疾继踵来,为贺更生重悽恻。

我力不能事耕稼,性又不耐营官职。承明辞归茹藜糗,侯封鼎食谁愿易。

今年疟鬼忽侵凌,寒热交争类勍敌。垂头伏枕二十旬,腰腹枵羸面如腊。

嗌乾恃粥不善饭,下床须扶还按壁。向来意气隘九州,顷步颠踬真可惜。

所忻元兄督家政,甔石无储免忧戚。抱书欹卧困即眠,见客暂起饥辄食。

万事尽抛思虑表,一身岂恤饥寒迫。古来贤豪例穷苦,屠儿贩竖千金殖。

皇天予夺有深意,众生浅闇何由识。君来不须念我贫,厌饫仁义非外得。

薄田近穫十斛麦,炊之作糜可朝夕。溪南磐石广数仞,墙头新笋高百尺。

竹间读书石上卧,青云为盖苔当席。颇闻海上有巨鳌,鼓舞洪涛气腥黑。

请君持竿亟一掣,脍肉作脯如山积。尽俾黔黎饱君德,与君大嚼醉千日,免使穷愁恼胸臆。

乙丑中秋在石镜精舍同士友玩月后二日家兄寄示会饮分韵诸诗览之怅 ...

明代 方孝孺

昏昏坐平旦,兀兀行薄暮。岂乏往来人,幽怀寡清晤。

辞源湮曩浚,理窟增旧锢。幸子有佳期,欣然写衷素。

玄谈相应发,妙理独超悟。颇惮尊酌烦,易觉光景度。

诎身违道远,高世遭众恶。勉矣循大中,心期永无斁。

题童贤母卷后

明代 方孝孺

南山有乔木,柯叶敷重阴。匪惟雨露滋,土瘦根本深。

童氏秉孝义,兄弟同一心。构获良足多,先泽久浸淫。

卓哉贤母行,乡邦迭嗟钦。妇道尽恭睦,庭训肃规箴。

救殍麾廪粟,收宗散籯金。生业随日增,善积祥庆寻。

绳绳螽斯应,玉立兰芽森。玄理谅靡僣,令德斯鉴临。

杂诗四首赠林嘉猷 其四

明代 方孝孺

载籍弥九有,群言剧毫毛。弃置患术疏,穷探畏心劳。

何由领其要,可使道艺高。圣学乱百家,黍稷杂莠蒿。

良农善别识,培溉复芸薅。取大成吾身,致用同伊皋。

彼哉沟浍鱼,岂足连九鳌。

方孝孺

方孝孺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 25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