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曾大父有诗云三春拂榻花黏袖午夜淘丹月在池舍弟子飞归蜀与语及此因取为韵 其九

曾大父有诗云三春拂榻花黏袖午夜淘丹月在池舍弟子飞归蜀与语及此因取为韵 其九

宋代 韩驹

明月落帆时,荒山孤夜夜。回首白云飞,吾亲在其下。

诗人韩驹的古诗

赠邹医

宋代 韩驹

华陀一卷世不留,玉函三十龙宫收。奇方异诀上帝求,稚川肘后真悠悠。

东京仲景儒家流,韵疏思密岂自由。妙技乃与俞跗侔,后来继之有髯邹。

二子天授非人谋,内经岁久误弗雠。髯独覃思穷披搜,草木寒温脉沉浮。

如磁取铁无虚投,朅来游梁自高邮,翰林杂试推君优。

天廷锡带涂精镠,我穷羁旅古汴沟。有妇抱病柴门幽,巫医百请不颔头。

卒然邀君为停辀,决去沉痾如决疣。自言不取千金酬,只求一诗当琳璆。

高风绝艺两罕俦,我才不迨前人羞。祝君尚壮勉勿休,自致名誉倾公侯。

次韵耿龙图棱

宋代 韩驹

十月舟藏芦荻林,客衣顿觉夜寒侵。乱离祗有穷途泪,勋业都无过去心。

敢恨青鞋蹋江浦,近传黄屋渡淮阴。中兴气象须公等,是日频闻正始音。

孙朝散母封彭城郡君赐霞帔以诗贺之

宋代 韩驹

孟母壮日家三迁,欻见季子联朝班。因逢吾君鼓舜弦,不惜一邑荣参骞。

里门初接金花笺,争贺羊酒相摩肩。不疑平反奉慈欢,寿逾九十留朱颜。

又逢吾君礼高年,太息加赐彭城田。霞冠彩帔丽且闲,复贺羊酒欢如前。

四时觞客客满筵,绯衣侍立不笑言。饮及二斗已醉眠,起作儿啼众欣然。

人间乐事到底偏,夫人此乐人人传。忠臣孝子希两全,近代只数先生贤。

从予乞诗费雕镌,借君诗囊为君编,那知又有南陔篇。

上太师公相生辰诗十首 其十

宋代 韩驹

手扶日月补圜穹,锡第庸旌再造功。乐奏钧天迎骑拥,诗歌湛造晏堂丰。

属车临幸龙颜喜,拔宅飞升帝眷隆。燕雀非惟依托计,华夷亿万赖帡幪。

改王智兴诗

宋代 韩驹

三十年前一乞儿,荆公曾为替梅诗。如今输了无人替,莫向金陵更下棋。

上太师公相生辰诗

宋代 韩驹

鹫岭云何锡杖飞,汉家社稷要扶持。衮衣人共尊姬旦,木铎天将以仲尼。

亿万生灵俱再造,百年寿考复奚疑。欲枯沧海濡秋兔,来写门生献寿诗。

上何太宰生辰诗二首 其二

宋代 韩驹

皇穹符宝运,嵩岳降真贤。明月中秋后,黄花九日前。

潭潭新紫府,叠叠旧青毡。遐想云椿庆,春秋合几年。

六月二十一日子文待制见访热甚追记馆中纳凉故事漫成一首

宋代 韩驹

汉阁西头千步廊,与君长夏对胡床。阴阴桧色连宫草,寂寂棋声度苑墙。

细乳分茶纹簟冷,明珠擘芡小荷香。身今老病投炎瘴,最忆冰盘贮蔗浆。

津上人蜗舍

宋代 韩驹

昔在焦居士,野宿蜗牛庐。今津又继之,结草王城居。

容膝审易安,盖头无复馀。心澄动境寂,意远陋室虚。

我家数亩田,荒荟自垦除。茆檐正如此,日入归荷锄。

一朝寓华屋,慨然念村墟。疵物傥有激,投老同归欤。

庚子年还朝饮酒六绝句 其四

宋代 韩驹

爱酒渊明爱也无,无人为我著钱沽。起呼老瓦尝官酝,一炷寒灯夜自娱。

次韵翁监再来馆中

宋代 韩驹

归老江湖久自盟,睡馀且复对空枰。重来内阁人初健,惯蹋天街马不惊。

已喜刘歆分七略,尚传韩愈诲诸生。太平润色须公等,应许吾兼吏隐名。

题伯时所画宫女 其一

宋代 韩驹

只道春风闭掖廷,朝来绾结髻鬟新。蛾眉不是专君宠,试触君衣鹦鹉嗔。

送东林圭老游闽五绝句 其四

宋代 韩驹

直自三湘到七闽,无人不道竹庵名。诗如雪窦加奇峭,禅似云居更妙明。

夜泊宁开

宋代 韩驹

汴水日驰三百里,扁舟东下更开帆。
旦辞杞国风微北,夜泊宁开月正南。
老树挟霜鸣窣窣,寒花垂露落毶毶。
茫然不悟身何处,水色天光共蔚蓝。

题伯时所画宫女 其二

宋代 韩驹

睡起昭阳暗淡妆,不知缘底背斜阳。若教转盼一回首,三十六宫无粉光。

上卢运使生辰二四首 其二

宋代 韩驹

千载一生贤,嘉会不易得。自从悬弧矢,称愿倾一国。

紫芝眉宇秀,见者总归德。正如尧弦风,一鼓解愠色。

竹炉

宋代 韩驹

苏州平生淡无欲,长物从来博山足。斲石烧磁俱碌碌,削筒为之方绝俗。

净名居士眠胡床,梦馀竹斋春昼长。不知柏子起烟缕,但觉细细风吹香。

馆中直宿书事 其二

宋代 韩驹

北风吹马袭貂裘,薄雪连云冻未收。银阙昼开禽鸟白,信知三馆是瀛洲。

次韵王给事观殿试唱名 其四

宋代 韩驹

集英春殿唱诸生,日转觚棱晓色清。近侍皆分金带赤,内人争色雪衣明。

罢朝诏赐群公坐,合殿欢传万岁声。我老倦随宫漏永,江南归去听鼍更。

西山梅花二首 其二

宋代 韩驹

纷纷月彩动,炯炯霜容开。不睹散清影,宁知花底来。

平明忽天风,涧谷空苍苔。惆怅有馀馥,繁英安在哉。

韩驹

韩驹

韩驹(1080~1135)北宋末南宋初江西诗派诗人,诗论家。字子苍,号牟阳,学者称他陵阳先生。陵阳仙井(治今四川仁寿)人。少时以诗为苏辙所赏。徽宗政和初,召试舍人院,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因被指为苏轼之党谪降,后复召为著作郎,校正御前文籍。宣和五年(1123)除秘书少监,六年,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高宗立,知江州。绍兴五年(1135)卒。写诗讲究韵律,锤字炼句,追求来历典故,写有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佳作,有《陵阳集》四卷,今存。► 330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