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胡俨
天涯望断白云飞,洒泪那能赋式微。满路杨花春欲暮,不堪飞雪点麻衣。
草堂即事四首 其一
词垣兼秩日从容,扈从重来又涉冬。懒性喜逢人事少,不才虚负圣恩浓。
夜窗时听金门漏,晓枕频惊海印钟。谁谓元龙多意气,空将短鬓栉
雨夕偶书
碧树西风动,虚堂暑气收。砧声孤枕雨,蛩响一庭秋。
挂席江湖远,忘言简册休。丰年多乐事,击壤遍林丘。
折杨柳歌 其四
囊中孤桐琴,自与欢别来,玉指间徽音。折杨柳,临卬夜堂曲,相知不忠厚。
春日村居四首 其一
春兴浑无赖,诗篇亦漫吟。老来安散逸,年少忆登临。
碧草萋萋发,浮云忽忽阴。洪崖好山水,怅望隔幽寻。
北京八咏 其一 居庸迭翠
雄关积翠倚岧峣,碧树经霜叶未凋。万里风烟通紫塞,四时云雾近青霄。
层城窅霭山连雉,绝涧霏微石作桥。南北车书今混一,行人来往岂辞遥。
松鹤图为师侍郎赋
玉雪森森被羽毛,一声清唳入云高。翛然独步长松下,曾载仙人醉碧桃。
题子昂书嵇康绝交书
飘飘绝俗嵇中散,咄咄逼人王右军。书罢潇然无一事,鸥波亭上看晴云。
豫章十咏 其二 南浦飞云
南浦千年在,滕王歌舞休。江烟同漠漠,潭影共悠悠。
不学化苍狗,长留伴白鸥。朝朝与暮暮,还送水东流。
徐州十二咏 其二 戏马台
盖世英雄酒一杯,悲歌只使后人哀。平生废尽屠龙技,今日空留戏马台。
秋风辞三阕 其一
秋风兮浙沥,天宇高兮澄碧。爽鸠兮习武,蝉悲鸣兮向夕。
云溶溶兮飞扬,月皦皦兮夜流光。繁星粲兮丽天,謇独处兮空堂。
瞻紫垣兮望太微,心耿耿兮神驰。揽天河兮在户,露忽零兮沾我衣。
乌楼曲(二首)
重过扬州
百丈牵江夜未休,那知梦里过扬州。春风二月蕃厘观,不为琼花一少留。
戏作次药名十首 其六
蚯蚓结来成百合,海羊斗处即蜗牛。莫认夏枯为益母,须知萱草解忘忧。
拟饮酒效陶渊明十首 其二
人生匪不营,所营在衣食。田畴虽久芜,常业当自力。
有男种桑麻,有女事蚕绩。耕织亦云劳,岁功幸已毕。
开轩弄书琴,游泳得闲隙。区区百年内,所乐在昕夕。
东里学士携酒肴就菊对酌赋此酬寄
雨晴风正急,霜叶下纷纷。黄菊澹秋色,青山深暮云。
芳樽携共酌,独客慰离群。临别不知醉,醒来夜已分。
忆昔四首寄士奇勉仁二少傅幼孜少保 其三
圣主崇儒冠古今,辟雍遥迓宠光临。百年礼乐昭文运,一代仪章旋德音。
释菜周旋华衮盛,授经敷畅讲筵深。銮舆一去神游远,乘石苔封杏树阴。
题金侍郎墨梅卷
屈铁交柯春十丈,冷蕊疏花默相向。玉为肌骨水为神,不受东风驿路尘。
自信平生心铁石,岁寒长与冰霜敌。相看东阁好吟诗,寄语高楼莫吹笛。
何当青子结长条,商家和羹须尔调。侍郎此画殊清绝,展卷索题惭句拙。
他时乘兴过幽轩,抱琴对鼓黄昏月。
题米元晖画 其一
江波日夜赴沧溟,烟树微茫岛屿青。独泛扁舟江海上,信知天地一浮萍。
四时吟三五七言 其三
高云凉,清露瀼。秋声生远树,月色满虚堂。宾鸿叫过沧洲去,绿绮陈来曲已忘。
舟中杂咏用杜子美秦州诗韵 其二
远乘青雀舫,近俯碧云宫。宿雾依林薄,清霜映月空。
暖倾鹦鹉酒,寒怯舵楼风。心似长淮水,无时不向东。
胡俨
胡俨(1360-1443年),字若思,南昌人。通览天文、地理、律历、卜算等,尤对天文纬候学有较深造诣。洪武年间考中举人。明成祖朱棣成帝后,以翰林检讨直文渊阁,迁侍讲。永乐二年(1404)累拜国子监祭酒。重修《明太祖实录》、《永乐大典》、《天下图志》,皆充总裁官。洪熙时进太子宾客,仍兼祭酒。后退休回乡。同时擅长书画,著有《颐庵文选》、《胡氏杂说》。正统八年(1443年)去世,终年八十三岁。 ► 349篇诗文
豫章十咏 其九 章江晓渡
游白鹿洞诗三首 其二
试问阶前菊五首 其五
题龚竹乡手卷诗七首 其七
题兰二首 其一
拟招
晓过谷城黄石公庙
寄士奇学士
雨雪中独坐怀杨学士士奇二首 其一
次韵胡学士春日陪驾游万岁山十首 其八
白纻舞歌 其二
述古 其四
癸丑元日试笔 其一
二月一日早朝
续毁璧辞
过南京三首 其二
秋风辞三阕 其三
曾氏八咏为子棨侍讲赋 其八 竺台兰若
舟中杂咏用杜子美秦州诗韵 其十七
游白鹿洞诗三首 其一
题曹编修茅山揽秀图四首 其一
次韵一本集杜句见寄 其二
池上纳凉
题龚竹乡手卷诗七首 其一
调笑词 其二
胡学士山居八咏 其八 芙蓉寒雪
雨后咏怀四首 其一
二翁叹 其二
留寓通州
惊蛰夜大风雪落惊寝
送龚子谏赴云南佥事
己亥人日是日壬子上表贺海平二首 其二
题师侍郎画四首 其二
舟行晚咏
白纻歌 其一
寄李用初 其一
闻杨学士士奇卧病赋诗寄简十首 其二
赋归二首 其一
梅雪金鸡图
代菊荅五首 其三
试问阶前菊五首 其四
题一片秋意图二首 其二
病中秋思八首 其六
徐州十二咏 其一 百步洪
乌栖曲 其一
谒河内公墓
病中秋思八首 其四
暮春口号五首 其二
舟中杂咏用杜子美秦州诗韵 其十九
桐溪四咏 其二
四时吟三五七言 其二
赋归二首 其二
还乡行
病起独坐
胡学士山居八咏 其四 玉山泉石
上吕梁洪 其一
村居即事十首 其一
白纻歌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