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胡俨
玉雪森森被羽毛,一声清唳入云高。翛然独步长松下,曾载仙人醉碧桃。
召伯坝 其二
渺渺湖田草半青,鹭鸶风里立亭亭。忽惊船上金笳发,飞过春山点画屏。
万竹轩为胡员外赋
高轩亭亭荫修竹,万个琅玕翠如束。红尘一点不飞来,日暖晴烟散虚谷。
谷中风动四山鸣,耳边飒飒生秋声。绿阴满地收不起,秀色倚窗寒更清。
石床碧几净如洗,拂拭孤桐泛商羽。蛟龙舞落苍梧云,鹧鸪啼破潇湘雨。
自从作官登曲台,林间一一生锦苔。苔深落叶无人扫,白石清泉为谁好。
几回飞梦到家山,骑得青鸾月下还。觉来满眼失苍翠,空遗杂佩声珊珊。
通州除日
衰病身先老,淹留岁又除。桃符循度索,竹叶渍屠苏。
樽俎人情好,风霜客思孤。官河冰已解,传发儗旋舻。
重过扬州
百丈牵江夜未休,那知梦里过扬州。春风二月蕃厘观,不为琼花一少留。
续十二辰诗
三台词 其一
一阵霜风乍起,半窗月影初斜。宝匣烧残香篆,银釭落尽灯花。
积雪 其三
积雪映窗明,浮云阴复晴。砚冰轻欲解,庭树冻含声。
得食乌频下,需刍马屡鸣。孙康书久废,头白愧无成。
病中秋思八首 其四
已是经年疾,归休未得休。橐金浑有限,药饵只空投。
向秀山阳笛,袁宏月夜舟。故人何处在,无复少年游。
四时词 其一
春风吹帘斜,帘开飞柳花。美人高堂上,见此惜年华。
年华容易随春草,一双蛾眉镜中老。
春兴四首 其二
墟里人烟少,茆茨八九家。杜鹃啼夜月,鸂
题颜辉沙漠出猎图
朔递卷地吹白草,阴山八月霜信早。塞外马肥弓力强,什什伍伍游沙场。
沙场迢递千万里,白雁高飞天似水。翻身满引乌角弓,须臾血洒榆林里。
猘子交驰疾若递,马蹄踣铁如游龙。嵩岳高高双眼碧,狐裘蒙茸鬓毛赤。
不睹沙场画里真,岂知秋月笔通神。祗今塞上烟尘绝,群部俱来贡金阙。
买缣欲写王会图,几度临递忆秋月。
阅文山集谩述二首 其二
二龙南去海茫茫,社屋寒来雁叫霜。万死搴旗还举义,千金脱险竟浮洋。
都城不泯忠臣祀,国论犹传政事堂。志士悲歌多感慨,后人谁识谢翱狂。
积雪 其四
积雪压檐端,风飘坠药栏。不愁萱带折,祗恐菊根残。
麦渍宜三白,毡寒老一官。病躯犹强起,肯作卧袁安。
舟行晚咏
月出长河浪涌金,貂裘不怕夜寒侵。雁声落处风初起,两岸芦花霜满林。
孔士祥挽诗
世家自古高东鲁,道德流传福泽深。扶老日携楷木杖,观书时傍墅坛阴。
沂南别墅花如雨,阙下孤儿泪满襟。相见昔曾交一臂,临风那忍寄哀吟。
杨少傅士奇自京以诗惠酒肴随韵赋荅
衰疾事朝谒,迟留不忍离。恩深明主眷,义重故人思。
蚁酝分官瓮,羔肩侑客炊。金銮登宰辅,白首愧儒师。
徐州十二咏 其十 彭祖楼
锡封曾奠大彭墟,千古传来事不虚。明月满楼尘影息,仙人曾驾五云车。
癸丑元日试笔 其一
倏忽惊年换,衰颓喜见春。逢迎吾已老,经过客来频。
雪压尘氛净,花含雨露新。却思供奉日,恩礼倍精神。
题子昂书嵇康绝交书
飘飘绝俗嵇中散,咄咄逼人王右军。书罢潇然无一事,鸥波亭上看晴云。
病起独坐
湿云晚收天宇空,露坐两鬓如飞蓬。蜘蛛仰面弄明月,络纬鼓翼序秋风。
但看节序随流水,不觉形容成老翁。养生幸得少人事,何必绝粒超鸿蒙。
胡俨
胡俨(1360-1443年),字若思,南昌人。通览天文、地理、律历、卜算等,尤对天文纬候学有较深造诣。洪武年间考中举人。明成祖朱棣成帝后,以翰林检讨直文渊阁,迁侍讲。永乐二年(1404)累拜国子监祭酒。重修《明太祖实录》、《永乐大典》、《天下图志》,皆充总裁官。洪熙时进太子宾客,仍兼祭酒。后退休回乡。同时擅长书画,著有《颐庵文选》、《胡氏杂说》。正统八年(1443年)去世,终年八十三岁。 ► 349篇诗文
曾氏八咏为子棨侍讲赋 其一 九峰迭翠
白纻舞歌 其二
重过卢沟简夏尚书
试问阶前菊五首 其一
杨柳枝词 其四
村居即事十首 其八
荅杨少傅四首 其四
戏作次药名十首 其三
有秋二首 其一
题龚竹乡手卷诗七首 其一
六月十日迎诏
舟中杂咏用杜子美秦州诗韵 其十一
春雨述怀
乌栖曲 其三
调笑词 其四
梅雪金鸡图
舟中杂咏用杜子美秦州诗韵 其十七
调笑词 其一
二月一日早朝
赋归二首 其二
江上二首 其一
重过戏马台
戏作次药名十首 其七
惊蛰夜大风雪落惊寝
题师侍郎画四首 其一
次韵胡学士春日陪驾游万岁山十首 其八
过南京三首 其一
雉鸡图
和胡学士扈从再猎武冈 其一
乌栖曲 其一
舟中杂咏用杜子美秦州诗韵 其九
庐山歌简正安侍讲汝申佥宪
次韵胡学士春日陪驾游万岁山十首 其五
送刘子伟赴云南参议
唐人羯鼓歌
四时吟三五七言 其三
题平林烟雨图二首 其二
北京八咏 其八 金台夕照
徐州十二咏 其四 亚父冢
暮春口号五首 其四
三友图为杨学士题
雨夕偶书
春日村居四首 其四
题陈宗渊画
题子昂枯木竹石
池馆二首 其一
过开州
曾氏八咏为子棨侍讲赋 其三 龙潭出云
忆昔四首寄士奇勉仁二少傅幼孜少保 其二
寄李用初 其一
送殷副使旦赴交址
北京八咏 其六 西山霁雪
雨雪中独坐怀杨学士士奇二首 其二
留寓通州
题师侍郎画四首 其四
二翁叹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