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黄公辅
长途日日促鞭缰,岂谓淹留在楚乡。柳絮因风飞扑面,啼禽又觉送春忙。
和水南方恒侄见寄 其二
风化波流孰砥维,一门节孝好支持。满千积功三千界,望百慈亲霞十儿。
酌得流霞供鹤发,舞回斑袖映庞眉。商山芝草瑶池月,都任庭除共玩嬉。
闻四兄养病
别来已岁馀,雁影不堪疏。矍铄遥闻尔,陟冈差慰予。
采薪乍有信,飞梦觉纷如。寄语阿咸子,殷勤问起居。
同黄饷科小酌水陆洲寺
名胜不辞胜具稀,水分山色逗禅扉。人依叔度波光阔,话入宗乘棒喝微。
但悟此中无二法,那从他处觅初机。烟洲月渚空人虑,别却山门事转非。
京邸除夕
别却都城十六载,到来正值岁逢除。不闻爆竹催残腊,只有青灯对索居。
四载天涯怜节序,孤窗此夕更踌躇。起看斗柄移何处,楚粤云天总搅予。
九月过绿乡亭见黄菊盛开有感
去岁江门此日舟,片帆高挂恨悠悠。关山迢递三千里,节序推移又一周。
白发欺人空自老,黄花满地为谁秋。徘徊石径西风晚,寒月砧声散楚洲。
忆三兄
韵叶熏篪谊特隆,相从官邸燕闽中。原鸰遽咽寒霜月,邻杵乍残白露风。
古巷烟花怜失主,东亭花好为谁红。虽云七十由来少,其奈钟情恨不穷。
庚辰初度答何文学韵
公馀散屐绿苔铺,一片閒情被鸟呼。虚度星霜那可问,老来乡国不堪殊。
凭谁天际霓裳调,醒我尘缘旅梦孤。素性自分惟用拙,虚舟免得世人虞。
九月步吴道师壁间韵 其二
欲还吹帽笑慵疏,衙舍繇来非爱庐。沤渚澄清秋色老,寒风淅沥树声初。
湖湘几度飞鸿迹,旅邸频惊阵雁书。紫蟹应知霜后熟,持螯斗酒遍乡闾。
豫儿归
越历关山到膝前,如何家累又相牵。依依未悉趋庭语,逐逐况逢溽暑天。
到处米珠时事异,望来江树暮云连。苍茫归路回肠绕,弄日计程阮水边。
衙署观桃 其四
迟日桃花对柳森,光浮林杪翠连岑。香从风绪飘来远,趣向閒中静里寻。
豁眼绛英兼绿叶,怡神高影又疏阴。乡园亦有桃花坞,一处看心两处心。
初一日同高戴韦龙乘六二同年并江西张墨卿桥梓饮于东家
旋途风雪不胜寒,赖有屠苏对夕欢。纵饮不辞卢采剧,高歌那觉漏更阑。
萍踪会拟五星聚,剑气光腾万里看。上苑风光春色好,看花共约向长安。
去金陵十四载矣斋捧偶过昔日铜台旧交无一在者感赋
江山重睹昔时游,十四年来一幻沤。御赐廊前成往境,上新河上暂维舟。
偶来光景犹疑梦,却讶尘踪总是浮。牛首栖霞云漠漠,低徊怅望忆同俦。
似雅侄西庄野酌 其四
幽寻何必谢家墩,树色岚光叠叠浑。山鸟不猜忘机老,啼声如劝酌芳樽。
欲凭真率消长日,且藉徜徉狎放言。隔断炎尘无溽暑,林端新月挂微痕。
宿周家田庄 其一
春雨溟濛碧草萋,云林深处暂安栖。东邻买米西邻菜,饱饭还须念藿藜。
欧阳氏东华精舍册
谁傍青山结舍新,山情水意写天真。鸟声侵幌因风急,花气扑帘带月频。
幽僻了无尘俗累,满前都是自家春。著书拟比草玄宅,应有藜光乙夜臻。
衙署观桃 其三
澹荡风翻万绿森,载阳光景六亭岑。也知春色难关住,只在桃花不费寻。
好与游蜂分嫩蕊,还同眠鹤共清阴。虽然冉冉风尘客,亦有渔人再问心。
区敬庭舅荔圃话旧 其二
山中何所闻,喜逐鹿麋群。缓步烟萝径,共看薜荔云。
鱼翻芳沼浪,风动老荷芬。又觉樵歌沸,留连酌暮曛。
七夕有怀
此夕繇来乞巧同,惭予抱拙对虚空。犊裈且把长竿曝,云锦那须组织工。
牛渚风高飘鹊羽,梅梢月冷逗房栊。宦情争似乡情好,清夜凭栏望彩虹。
衡州道中
轮蹄逐逐楚天遥,历尽江山昼复宵。习习香花迎客媚,关关啼鸟挟春娇。
也知夫仆劳驱马,争奈邮程促远镳。却羡岩隈三五老,披裘閒步野溪桥。
映岩堂桃花盛开 其二
薇垣烂熳春,桃片点阶匀。风里排香阵,槛前布锦茵。
游蜂深得意,粉蝶也骄人。分付黄鹂鸟,莫催景色频。
黄公辅
明广东新会人,字振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官御史,忤魏忠贤去官。后迁江西参政,分守宝庆,有政绩。► 334篇诗文
叱石八景 其七 花径游丝
阳台晚望山在汉川城外以候按台驻
落梅十首 其六
得报添曾孙志喜
玄从洞
挽陈慈舟亲家
访容鼎子亲家承雅款赋谢
题杨修龄先生遗卷
宿石首县
阅大计报
憨性
衡山偶遇君常约游衡山不果
归田十首 其二
早发浈阳峡
耕夫
添孙和韵
登高郭伯从韵
过沙水珠玑村
陆四兄双清亭登高
和水南方恒侄见寄 其一
悼张月沙同年
宿湘潭和壁韵
南台旧门役送过江
元日怀诸父老子弟
望衡山步卢本潜壁间韵
武冈道中小年
憨谋
将至永兴
舟过三水凝生韵
又前韵
代寿梁直生八十一
落梅十首 其五
湘乡道上立春
桂林道中
寿梁我泉九十一
寄归简诵谦丈
八十一自述
黄澹岩中翰濂溪先生爱莲池小酌
别顾常德之官桂林道
和上人炤乘
除夕二首 其二
京邸立春
又莫启瑶在坐因色感于乃侄承昊被虏未归
访容素子不遇承腆贶答之
辛巳元旦 其二
南雄沙水村别四兄诸侄
过仙羊石
区敬庭舅诗扇寄寿依韵答之
过袁中郎故居有忆小脩年兄
乐昌发舟
与李唐谷话旧
张山宿民房
荆门道中
寄陈平若年丈
入桃源
哭临儿 其一
辰阳署中赏荼薇
邵陵别意七首 其四 曾十洲
刘浣玉
喜谢养元至署前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