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黄公辅
长途历尽几溪山,十月驰驱四月还。廿载重游京国地,五年三入柳陵关。
岸头榆柳生新色,洞口桃花认旧颜。花鸟三春看又过,更从何处遣痴顽。
容亲家惠寿品有西洋酒并诗依韵
谬从颠踣度年华,潦倒宁辞拙渐加。但得玄谈医俗障,何须勾漏外丹砂。
况分海外葡萄酒,共煮山中石鼎茶。为谢世途扰扰者,免来唐突养生家。
再过桃源
已近桃源岸,晚来暑渐降。乘流催鼓枻,入夜尚浮江。
习习风侵几,辉辉月瞰窗。时艰频击楫,毋负碧油幢。
挽陈慈舟亲家
不作寻常戚友看,栖迟数载共纫兰。方因小草湖天隔,又报悲风玉树残。
月夜栖迷何处笛,鸡盟冷落旧时坛。传家赖有麟经在,溟海相将长羽翰。
临儿小祥
忆儿镇日念悠悠,岁月蹉跎又一周。鼎水凄风飘旧恨,滨江疏雨搅新愁。
旅笥空有生前字,浮世犹如海上沤。况滞天涯归未得,绿杨碧草叹萤流。
辰阳署中赏荼薇
春寒犹未换春裳,熳烂花开过短墙。未许游蜂侵艳质,却教微雨尔红妆。
衙斋凭尔留春驻,杯酒因之劝饮忙。况是剧谈同二阮,好将花事共平章。
送余舅归应试
离家岁一更,旅邸共扬衡。言别风烟黯,思归羽翮轻。
囊羞无所赠,道远有馀情。珠海鲲池阔,快登万里程。
七夕有怀
此夕繇来乞巧同,惭予抱拙对虚空。犊裈且把长竿曝,云锦那须组织工。
牛渚风高飘鹊羽,梅梢月冷逗房栊。宦情争似乡情好,清夜凭栏望彩虹。
八十一自述
九阅丙年赘世翁,如何震雨复淩风。路非山水真难测,思断见闻了不穷。
未得瓜浮消溽暑,漫将蔬酌当莲筒。迩来差会深栖意,试向冥冥看翥鸿。
又步韵自述 其一
碧天云敛月华铺,蝼蝈遍从静里呼。狂态惭随苍鬓改,痴心亦与少年殊。
正逢紫蟹初肥候,谁遣鸥凫伴侣孤。为问当年陶栗里,人生何处不欢虞。
五羊舟行
帆挂通津桥,乘流趁暮潮。江云迎棹迥,岸草逐船摇。
回首家山隔,关心客路迢。天涯双浪迹,何日是逍遥。
哭临儿 其三
携母间关入楚乡,惊心烽火几傍徨。祇缘定省晨昏急,才得趋承菽水将。
两折庭枝四月恶,风凋蜀魄五更狂。情关父子诚难割,况是承祧冢子良。
春间偶成
春浓春事揽春情,雨湿桃花褪绛英。才得放衙閒散步,细听黄鸟隔林声。
端州别儿侄辈取道粤西之湖北
维缆端城畔,徘徊未忍西。秋风云影乱,江雨柳容低。
飒飒扬帆去,山山听鸟啼。衙斋看菊蕊,期尔武陵溪。
贺容子宽表弟泮游
自是骅骝侣,初翻碧玉蹄。吴门如练匹,紫水似风嘶。
从此驰天路,还须饰月题。金台方市骏,任尔杏园西。
长至日阻风独酌
石尤太不情,偏阁客边程。且把寂寥酒,来降觱发声。
三杯醺未醒,一枕梦难成。望望天边去,心摇实似旌。
衙署观桃 其四
迟日桃花对柳森,光浮林杪翠连岑。香从风绪飘来远,趣向閒中静里寻。
豁眼绛英兼绿叶,怡神高影又疏阴。乡园亦有桃花坞,一处看心两处心。
宿蓝桥村
驿路迢迢暮色催,苍茫托憩碧山隈。登楼树杪浮青蔼,眺望岚光横紫堆。
牧竖已横牛背返,山花犹带夕阳开。桥头多少劳人迹,浪说当时仙子来。
豫儿归
越历关山到膝前,如何家累又相牵。依依未悉趋庭语,逐逐况逢溽暑天。
到处米珠时事异,望来江树暮云连。苍茫归路回肠绕,弄日计程阮水边。
旅寓有感
黄梅疏雨日初长,节序频移水一方。云卷池塘蝼蝈语,风翻堤径柳花扬。
撩人景物偏多态,忧世痴情却欲狂。夜里几回还里梦,竹声敲醒又他乡。
和水南方恒侄见寄 其二
风化波流孰砥维,一门节孝好支持。满千积功三千界,望百慈亲霞十儿。
酌得流霞供鹤发,舞回斑袖映庞眉。商山芝草瑶池月,都任庭除共玩嬉。
黄公辅
明广东新会人,字振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官御史,忤魏忠贤去官。后迁江西参政,分守宝庆,有政绩。► 334篇诗文
加衔湖北
宜章舟行
游馀仙洞
又前韵
寄洪承畴亨九同年
和晚眺 其二
华阳王园梅双异
访容素子不遇承腆贶答之
衙斋春日偶成
同黄饷科小酌水陆洲寺
为完我母舅双寿
阳台晚望山在汉川城外以候按台驻
过常德杨侍御留饮曹郡伯在坐旋别去有稚童跪送于郊不知谁氏子也
顾义仲访余常德
又依韵
辰阳道中赋得山溪如画
元日怀诸父老子弟
未成眠
去金陵十四载矣斋捧偶过昔日铜台旧交无一在者感赋
过袁中郎故居有忆小脩年兄
区敬庭舅荔圃话旧 其一
衙署观桃 其五
请告致仕
和大云上人
北路值春怀诸兄并朱志晓容同年
过彭泽县
又寻朱考亭张南轩二先生讲堂拜其遗趾
衡州道中
寿梁我泉九十一
南雄沙水村别四兄诸侄
区敬庭舅荔圃话旧 其二
寄归永言兄
京邸除夕
叱石八景 其八 岚巘樵歌
贺小泽梁学培进庠
得报添曾孙志喜
拜父亲遗像
又与谢文学为珍侄适初君常端伟僧念今湛波西庵同集分得莲字
九月过绿乡亭见黄菊盛开有感
澧州早行 其三
刘浣玉
叱石八景 其二 谷里泉琴
宿周家田庄 其一
乐昌阻雨刘亲家韵 其二
元旦拜圣节回
落梅十首 其六
入桃源
和五羊萧鸾赓老者
余舅六十一
赠别堪舆刘纶甫
衙署观桃 其三
寿吉藩承奉司黄濯阳
哭临儿 其十
寄寿台宇兄六十一
荆门道中
望衡山步卢本潜壁间韵
寄答陈平若同门
添孙和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