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黄公辅
君家有秘诀,千古得真传。一剑横河岳,五仓会谷川。
黄金凭法眼,绿树护新阡。不尽临歧意,注眸鸟外天。
和张泰岩谒伏波将军庙志感之作时在滇招降普寇也
人心原在是非公,归向惟凭德望崇。自昔无端猜薏苡,于今那不羡英雄。
泽同武水流何尽,名并庐峰耸太空。俎豆千秋勤庙祀,后人犹得藉遗风。
忍非馆为李扶乾表侄步韵
人间何必问凡仙,洞里翛然别有天。忍得非来心自豁,非能忍处物皆妍。
无怀氏与葛天氏,醉亦眠时懒亦眠。梦回纸帐蘧然觉,人间何必问凡仙。
九日仝余馆师儿叔侄登高用杜牧之韵
引望前山眼界飞,风翻碧草浪波微。好凭篱菊撑持力,为殿秋光勿放归。
老幼随踪淩紫草,岩林筛影坐晴晖。携来浊酒聊堪酌,不用花开候白衣。
过常德杨侍御留饮曹郡伯在坐旋别去有稚童跪送于郊不知谁氏子也
半载梦频频,重逢意转亲。昔为北道主,今作南来宾。
父老谈时事,儿童恋旧人。苍茫又别去,何处不萦神。
邵陵别意七首 其六 孝廉文学
养翮图南任所飞,芹池飞跃有真机。秋光正好抟羊角,春色还看振凤辉。
桃李参差争向日,丝纶早晚坐垂矶。临歧娓娓无多语,北阙东山各自依。
九月过绿乡亭见黄菊盛开有感
去岁江门此日舟,片帆高挂恨悠悠。关山迢递三千里,节序推移又一周。
白发欺人空自老,黄花满地为谁秋。徘徊石径西风晚,寒月砧声散楚洲。
十八日过牛头石
巍峨石壁障中流,深结亭楼小洞幽。屋傍千峰淩日月,门环一水亘春秋。
种松渐老龙鳞色,解绶时从栗里游。一榻高悬谁可下,曲江庙界箸前筹。
初一日同高戴韦龙乘六二同年并江西张墨卿桥梓饮于东家
旋途风雪不胜寒,赖有屠苏对夕欢。纵饮不辞卢采剧,高歌那觉漏更阑。
萍踪会拟五星聚,剑气光腾万里看。上苑风光春色好,看花共约向长安。
仲春怀华阳王函三国附寄 其二
国栋如公也杞楠,十年谢屐古冈南。如何推毂蒲轮日,遂策乘云驾鹤骖。
贯索星悬谁可及,空怜舂杵讵能堪。天涯絮酒和涕洒,衡岳风凄望蔚蓝。
衙斋春日偶成
几日桃花雨,乍晴闻午鸡。穿花游蝶出,拂槛绿阴低。
旅况尘情澹,乡心客梦迷。倚栏无限意,日影又窗西。
宜章有怀
道从平石入章城,山径云岚马首生。啼鸟骄春迎鼓角,和风夹道己旗旌。
昔年知己嗟萍梗,此日驱车促客程。景物渐殊乡语别,歧分楚粤重关情。
八十一自述
九阅丙年赘世翁,如何震雨复淩风。路非山水真难测,思断见闻了不穷。
未得瓜浮消溽暑,漫将蔬酌当莲筒。迩来差会深栖意,试向冥冥看翥鸿。
赍捧事竣出京 其二
微名薄禄总君身,宠异无分远近臣。龙衮辞时披晓日,马蹄快处鸟新春。
树边啼鸟迎行迹,眼底流光逐路尘。回首玉宸天渐远,关山仍是未閒人。
张山宿民房
驰驱入夜少村烟,容膝一窝荻苇编。一枕倦眠鸡唤起,寒风又齧早行鞭。
入桃源
浪说避秦自昔年,秦人踪迹却茫然。欲寻洞口栽花处,那得渔郎鼓棹前。
即看桑麻连野外,居然鸡犬傍云边。山情水味间方得,何事劳劳未息肩。
得允请报告
提戈整旅靖鸱张,恩命欣承到紫阳。乞得閒身容老逸,免从尘鞅度炎凉。
邯郸幻梦迷初醒,江上秋风兴正长。收拾担簦归旧里,白云深处息劳缰。
宿周家田庄 其一
春雨溟濛碧草萋,云林深处暂安栖。东邻买米西邻菜,饱饭还须念藿藜。
落梅十首 其十
砑光帽舞催寒妆,满径飘香晚更狂。绿叶成阴还有子,探春仍许马蹄忙。
九日梅花
江上芙蓉尚蓐收,寒光雨后带云流。忽惊数点横窗白,乍觉暗香拂槛浮。
玉蕊未经深雪老,冰姿疑是向人羞。为谁急报春消息,恼乱黄花一段秋。
方束归装得陆周明世兄书有怀老师及诸兄因寄答
别来又觉绿葵肥,节序天涯转眼非。南极一星光射斗,东阶群凤彩翻衣。
君开紫剑看龙跃,我认清溪狎鹭飞。吴水粤山风雨改,嘤鸣声气共因依。
黄公辅
明广东新会人,字振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官御史,忤魏忠贤去官。后迁江西参政,分守宝庆,有政绩。► 334篇诗文
龙榜看土镇 其二
寄与区郎
平乐至阳朔一带俱是石峰嵯峨口占
未成眠
归田十首 其五
衙署观桃 其四
又寻朱考亭张南轩二先生讲堂拜其遗趾
归田十首 其七
又步韵自述 其一
区敬庭舅荔圃话旧 其二
映岩堂桃花盛开 其二
和宗室凤岐扇诗
和水南方恒侄见寄 其二
张泰岩别于留都十一载适遇于常武共谈往事又见其两孙雅致楚楚喜赋
仲春怀华阳王函三国附寄 其一
豫儿归
耕夫
邵陵别意七首 其五 府州县
德山前韵
寿梁我泉九十一
斋捧启行
寄洪承畴亨九同年
元旦赴朝先雨后晴
署中闻临儿衡州诞子
七夕雨
哭临儿 其十
陈芬阁过访 其一
憨性
北路值春怀诸兄并朱志晓容同年
苦雨刘韵
憨叟初登叱石岩
刘亲家初度素酌
桂林道中古松甚盛每有土人烧砍
赠别堪舆刘纶甫
永觉表侄署中小酌
乘风夜至芜湖
甲申除日见荔圃桃开
寄李卜大
生日和香山侄孙
英湘别四兄并陈东阳
过铜陵县
忆兄兼怀各侄孙
元旦拜圣节回
又步岷王韵
又步韵自述 其二
署中梅初开
过衡阳闻竞渡声
邵陵别意七首 其三 彭澄源
途中早起自叹
邵陵别意七首 其二 马益轩
湘乡道上立春
九月步吴道师壁间韵 其二
汉川候按君未至
悼张月沙同年
题杨修龄先生遗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