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游昼寒以茂林脩竹清流激湍分韵赋诗得竹字

游昼寒以茂林脩竹清流激湍分韵赋诗得竹字

宋代 朱熹

仙洲几千仞,下有云一谷。道人何年来,借地结茅屋。

想应厌尘网,寄此媚幽独。架亭俯清湍,开径玩飞瀑。

交游得名胜,还往有篇牍。杖屦或鼎来,共此岩下宿。

夜灯照奇语,晓策散游目。茗椀共甘寒,兰皋荐清馥。

至今壁间字,来者必三读。再拜仰高山,

诗人朱熹的古诗

自溪口买舟至顺昌示同行者

宋代 朱熹

时燠倦长途,买舟至西郭。烟波方渺然,坐此溪上阁。

子留且欢宴,我去成萧索。同行不同调,此意谁与托。

晨起对白二首 其二

宋代 朱熹

晨起候前障,白烟眇林端。白意方未已,后土何时乾。

倚竹听萧瑟,俯涧闻惊湍。景物岂不佳,所嗟岁已阑。

守道无物役,安时且盘桓。翳然陶兹理,贫悴非所叹。

与诸人用东坡韵共赋梅花适得元履书有怀其人因复赋此以寄意焉

宋代 朱熹

罗浮山下黄茅村,苏仙仙去馀诗魂。梅花自入三叠曲,至今不受蛮烟昏。

佳名一旦异凡木,绝艳千古高名园。却怜冰质不自暖,虽有步障难为温。

羞同桃李媚春色,敢与葵藿争朝暾。归来只有脩竹伴,寂历自掩疏篱门。

亦知真意还有在,未觉浩气终难言。一杯劝汝吾不浅,要汝共保山林樽。

武夷精舍杂咏 铁笛亭

宋代 朱熹

何人轰铁笛,喷薄两崖开。千载留馀响,犹疑笙鹤来。

七日发岳麓道中寻梅不获至十日遇雪作此

宋代 朱熹

三日山行风绕林,天寒岁暮客愁深。心期已误梅花笑,急雪无端更满襟。

次张彦辅韵

宋代 朱熹

风霜岁云徂,尘事眯双目。故人书鼎来,照眼一连玉。

把玩不知疲,日晏坐空腹。卷藏什袭秘,寒光夜穿椟。

嗟予肮脏姿,十驾不能速。丘壑聊自娱,箪瓢亦云足。

君侯湖海士,逸气谢追逐。胡为不予鄙,乃肯顾林谷。

高轩缓前期,清梦绕双竹。起将杜陵句,写寄玉川屋。

我穷诗未工,最觉貂难续。感君慇勤意,吟苦屡更烛。

群公饶藻思,裂笺动盈束。历险正摧辀,争先俄击毂。

低回欲引避,怅望曷归宿。出吻竟无奇,彊颜终自恧。

北风催岁年,两鬓失新绿。樊生念学稼,曹子悲食粟。

死灰宁复然,寡过良所欲。耿耿自知明,何劳詹尹卜。

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十四篇 其四 栖贤院三峡桥

宋代 朱熹

两岸苍壁对,直下成斗绝。一水从中来,涌潏知几折。

石梁据其会,迎望远明灭。倏至走长蛟,捷来翻素雪。

声雄万霹雳,势倒千嵽嵲。足掉不自持,魂惊讵堪说。

老仙有妙句,千古擅奇崛。尚想化鹤来,乘流弄明月。

淳熙甲辰中春精舍閒居戏作武夷棹歌十首呈诸同游相与一笑 其八

宋代 朱熹

七曲移船上碧滩,隐屏仙掌更回看。人言此处无佳景,只有石堂空翠寒。

晚霞

宋代 朱熹

日落西南第几峰,断霞千里抹残红。上方杰阁凭栏处,欲尽馀晖怯晚风。

宿梅溪胡氏客馆观壁间题诗自警二绝 其二

宋代 朱熹

十年湖海一身轻,归对黎涡却有情。世路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次韵别范伯崇二首 其一

宋代 朱熹

平生罪我只春秋,更作嚣嚣万里游。赖有吾人肯相伴,群讥众诋不能忧。

题周氏溪园三首 其一 溪亭

宋代 朱熹

循涧辟芳园,结亭对虚壁。澄潭俯幽鉴,空翠仰寒滴。

主人心事远,妙寄尘壤隔。岂为功名期,而忘此泉石。

寄题金元鼎同年长泰面山亭

宋代 朱熹

抗心尘境外,结宇临秋山。乘高一骋望,表里穷遐观。

众崿互攒列,连冈莽萦环。阳崖烟景舒,阴壑悲风寒。

碧草晚未凋,林薄已复丹。仙人吴门子,岁晚当来还。

岁晚燕集以梅花已判隔年开分韵赋诗得已字

宋代 朱熹

阳愆冬气昏,日暮悲风起。日言欲谁从,斗酒会邻里。

盘餐乏珍脆,肴核阙储峙。无以奉嘉宾,瓶罄亦可耻。

所赖数子贤,深眷不余鄙。夜阑更促席,灯火共欢喜。

酣歌气激冽,杰句韵清美。衰懒愧英游,岁晚情何已。

温泉

宋代 朱熹

连山西南来,中断还崛起。
干霄几千仞,据地三百里。
飞峰霄灵秀,众壑下清美。
逮兹势力穷,犹能出奇伟。
谁燃丹黄焰?爨此玉池水。
客来争解带,万劫付一洗。
当年谢康乐,弦绝今久矣。
水碧复流温,相思五湖里。

江月图

宋代 朱熹

江空秋月明,夜久寒露滴。扁舟何处归,吟啸永佳夕。

武夷七咏 其二 洞天

宋代 朱熹

绝壁上千寻,隐约岩栖处。笙鹤去不还,人间自今古。

昨夕不知有雪而晨起四望远峰皆已变色再用元韵作两绝句 其二

宋代 朱熹

千林无叶一川平,万壑琼瑶照夜明。未觉残梅飘落尽,祇愁羌管不成声。

秋夜听雨奉怀子厚

宋代 朱熹

悄悄窗户暗,青灯读残书。忽听疏雨落,稍知凉气初。

披襟聊自适,掩卷方踌躇。亦念同怀人,怅望心烦纡。

鸣琴爱静夜,乐道今闲居。岑岑空山中,此夕知焉如。

秋夕怀子厚二首 其二

宋代 朱熹

凉气沉斋宇,夕阴未渠央。寒栖属遥夜,长簟卷单床。

浮云蔽中天,愁霖隔秋窗。思君一晤对,耿耿何能忘。

朱熹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831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