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朱熹
玉笛未黄昏,冰滩已清浅。疏影不胜妍,愁心为谁远。
送单应之往閤山 其一
杖头挑月入烟萝,城郭尘埃柰尔何。若到名山高著眼,洞天深处异人多。
云谷杂诗十二首 其十二 还家
出去柴门掩,归来蕙草秋。素荂林下吐,清芬衣上浮。
欲寄山中友,日暮怅离忧。
罗汉果次敬夫韵
目劳足倦登乔岳,吻燥肠枯到上方。从遣山僧煮罗汉,未妨分我一杯汤。
次刘明远宋子飞反招隐韵二首 其一
先生留落岁时多,气涌如山不易磨。却学幽人陶靖节,正缘三径起弦歌。
寄题浏阳李氏遗经阁二首 其一
老翁无物与孙儿,楼上牙签满架垂。更得南湖亲嘱付,归来端的有馀师。
拜张魏公墓下
训蒙绝句 吾知勉
常怀四体昊天恩,自是渊冰恐惧深。一息尚存忧未免,死而后已即斯心。
秀野以喜无多屋宇幸不碍云山为韵赋诗熹伏读佳作率尔攀和韵剧思悭 ...
夜吟招隐诗,月落寒泉井。自非千载人,谁与共清景。
散发心朗寥,凝神味渊永。功名恐相期,富贵非所幸。
次吕季克东堂九咏 其四 吟哦室
蒲团竹几睡瞢腾,客问君今几折肱。身世两忘无可答,起寻诗句绕阶行。
梅花两绝句 其二
幽壑潺湲小水通,茅茨烟雨竹篱空。梅花乱发篱边树,似倚寒枝恨朔风。
同张明府登凌风亭怀亭无咎
日夕和风至,西山淡无姿。危亭极远眺,胜处良在兹。
忆昔亭令尹,青云乃心期。鞿羁不得骋,发此胸中奇。
前瞻千仞冈,俯视万顷陂。神襟一以旷,我志浩渺瀰。
飞车越沧浪,天风振裳衣。怀哉此焉薄,问讯无边辞。
今公岂不佳,宫商似前徽。相携岸晚帻,共此长相思。
寄山中旧知七首 其三
晨兴香火罢,入室披仙经。玄默岂非尚,素餐空自惊。
起与尘事俱,是非忽我营。此道难坐进,要须悟无生。
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
宿传舍见月
空堂寒夜月华清,独宿凄凉梦不成。欲向阶前舞凌乱,手持杯酒为谁倾。
北双剑峰
双剑名峰也逼真,品题拍拍满怀春。铅刀自别干将利,折槛应须表直臣。
秋夕二首 其二
公门了无事,吏散终日闲。凉叶何萧萧,悲吟庭树间。
琴书写尘虑,菽水怡亲颜。忆在中林日,秋来长掩关。
试院即事
端居惜春晚,庭树绿已深。重门掩昼静,高馆正阴沈。
披衣步前除,悟物怀贞心。澹泊方自适,好鸟鸣高林。
秋日告病斋居奉怀黄子厚刘平父及山间诸兄友
出山今几时,忽忽岁再秋。江湖岂不永,我兴终悠悠。
况复逢旱魃,农亩无馀收。赤子亦何辜,黄屋劳深忧。
而我忝朝寄,政荒积
夜雨二首 其二
故山风雪深寒夜,只有梅花独自香。此日无人问消息,不应憔悴损年芳。
诗送碧崖甘叔怀游庐阜兼简白鹿山长吴兄唐卿及诸耆旧三首 其三
遗君踪迹莽荆榛,曾把诗书为作新。今日总输吴季子,枕流漱石自由身。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831篇诗文
枯木次择之韵
芹溪九曲诗 其七
训蒙绝句 天
奉同张敬夫城南二十咏 其一 纳湖
训蒙绝句 心有邻
顷以多言害道绝不作诗两日读大学诚意章有感至日之朝起书此以自箴 ...
云谷二十六咏 其二十三 绝顶
奉答景仁老兄赠别之句
川上见月归示同行者
训蒙绝句 莫知其乡二首 其一
醉作三首 其三
复用前韵敬别机仲
题周氏溪园三首 其一 溪亭
冬雨不止
趁韵
秋华四首 其四 菊
次张彦辅赏梅韵
雪消溪涨山色尤可喜口占
社后一日作
水濂洞
次季通昼寒亭韵二首 其一
次秀野杂诗韵 其一 又五绝卒章戏简及之主簿
元范尊兄示及十梅诗风格清新意寄深远吟玩累日欲和不能昨夕自白鹿 ...
刘平甫分惠水栀小诗为谢二首 其二
和喜雨二绝 其一
训蒙绝句 人心道心三首 其二
云谷杂诗十二首 其三 玩月
卧龙之游钱通守得江字不及赋诗已解维矣熹用其韵纪事以赠并附卷末
寄题咸清精舍清晖堂
次韵择之舟中有作二首 其二
二诗奉酬敬夫赠言并以为别 其二
福严寺回望岳市
云谷二十六咏 其六 杉径
读道书作六首 其三
次韵伯崇自警二首 其二
次韵四十叔父白鹿之作
游密庵分韵赋诗得绝字
次韵择之漫成
题西林可师达观轩
夜宿方广闻长老守荣化去敬夫感而赋诗因次其韵
卓国太
彦集圭父择之同饮白云精舍以醉酒饱德为韵熹分得饱字醉中走笔奉呈
次秀野杂诗韵 其四 又五绝卒章戏简及之主簿
小均四景诗 其二
题祝生画
送李道士归玉笥三首 其一
云谷杂诗十二首 其一 登山
仰思二首 其二
分宜晚泊江亭望南山之胜绝江往游将还而舟子不至择之刺船径渡呼之 ...
入南康界阅图经感陶公李渤刘凝之事戏作
之德化宿剧头铺夜闻杜宇
训蒙绝句 性
铅山立春六言二首 其一
留安溪三日按事未竟
杂记草木九首 其五 榴花
过樟木镇晚晴二首 其一
益公道人相见信安道温陵旧游出示近诗因次其韵 其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